二刷《艾諾拉》:那些做夢的人們
原文出處:香功堂!!
二刷《艾諾拉》,既然是二刷,底下都是雷喔。
(一)艾妮的本名是艾諾拉。若用《神隱少女》的概念來看,艾諾拉代表本性,自我。艾妮是職場上的名字,一種防備,不讓真實的自己被看見。伊格說他喜歡艾諾拉這個名字,因為他更喜歡的是不加掩飾的靈魂。
(二)艾諾拉是成年人,吃過苦,渾身是刺,與人互動,常常要爭輸贏。俄羅斯大亨的兒子伊凡是被寵壞的小孩,喜歡透過各種荒唐叛逆的行徑來表現自己。伊凡膽敢做這些瘋狂的舉動,因為他很清楚有人會幫他擦屁股,不用負太多責任。當艾諾拉要伊凡像個「成年人」,要他學著反抗父母時,伊凡直言自己做不到,作為成年人就要擔負起責任,而伊凡害怕(抗拒)這樣的改變。
艾諾拉和伊凡的愛情是不對等的。成人與孩子的戀曲,因著想法的落差,而導致問題的無力被解決。此外,階級的巨大差異也影響著他們的關係,畢竟,最頂層和最下層的人生,風景完全不同,要去填補兩個極端的中間值,一點都不容易。
伊凡和艾諾拉最初能走在一起,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對艾諾拉來說,她與伊凡的「愛情」像是一場夢,她彷彿又變回一個可以做夢的孩子(艾諾拉告訴朋友說,她的蜜月旅行要去迪士尼樂園),幻想著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對伊凡來說,他與艾諾拉的「婚姻」也是一場夢,想像自己擁有可以跟母親對抗的力量,像個大人一樣。艾諾拉與伊凡各自的夢,將他們短暫綁在一起,直到現實襲來,夢境也就應聲碎裂。
(三)在很多電影裡,房子常被用來影射主角內心的渴望。《懼裂》的黛咪·摩兒住在山頂的豪宅中,即便擁有俯瞰城市的絕佳景緻,依然對落地窗外的巨幅年輕女子廣告看板感到焦慮,像在時刻提醒著她老去的現實。而在《艾諾拉》裡,伊凡的豪宅是艾諾拉對上流社會的想像,她對伊凡住家看出去的風景讚嘆不已,身在底層的她,渴望擁有眼前(但不可得)的一切。
(四)「你付了一小時的錢,現在還有45分鐘,你要不要再來一次?」
《艾諾拉》是今年最好的喜劇片,它一邊顛覆好萊塢電影對於俄羅斯人的各種呆板想像,一邊又順著傳統喜劇的手法,帶領觀眾走一趟驚奇的旅程(西恩·貝克導演的《夜晚還年輕》也是類似的手法)。
片中很多橋段設計的喜劇感很出色,例如其中一名手下,鼻子被艾諾拉踹斷,又因為一夜奔波而身體不適,最後在車子裡吐了起來,手下吐了之後,上司最在意的不是對方的健康狀況,而是抱怨妻子隔天要開車子,他該怎麼跟妻子解釋這難聞的惡臭從何而來。
好的劇本就是設計感很強但又很生活化,會讓你覺得這些話和反應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五)《艾諾拉》最弱的環節是伊凡的父母親角色,很老套的設定,但確實很能激發出戲劇感。
(六)不管是第一次看或是第二次看,《艾諾拉》的結局都深深打動我,那種撐到最後一刻,才終於在一個可以信任的人的懷中放下全部的武裝,展現出自己最不想被看見,卻又最渴望被看見的脆弱。我覺得這個結局非常美也非常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