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羅耶夫人的情人》(The Passion of Marie)- 女性自主,一把概括承受
原文出處: 雀雀看電影
五月有《印象雷諾瓦》、六月則有《柯羅耶夫人的情人》,今年初夏,很印象風!
1890年代,丹麥知名畫家索倫柯羅耶(Søren Krøyer)的妻子瑪莉柯羅耶(Marie Krøyer)據說是全歐洲最美麗的女子,柯羅耶夫人在丹麥身負美貌盛名,但在繪畫上的成就卻無法與比她年長的丈夫匹敵(她自稱自己是一個「有畫家夢,然後嫁給了畫家」的女人)。而在丈夫的精神疾病長期困擾之下,柯羅耶夫人日漸迷失的自我與漸漸流失的青春、都讓她沮喪。直到她在瑞典友人的邀請之下、到瑞典度假,然後認識了一位年輕的作曲家,從此陷入熱戀。
以上是電影《柯羅耶夫人的情人》的梗概。
十九世紀末的女人,要面對很多困難。
讓我印象深刻的,首推是《柯羅耶夫人的情人》裡頭裡面所有的男人看待女人的方式。
是藝術家的、就耽溺於女人的美貌藉以激發自身的創作靈感;不是藝術家的、就把女人的美給充分價值化,這些男人的意淫模式都已不僅侷限在肉慾的渴求,而是將『女人的青春美貌』視為高級資產,彷彿一旦擁有,就提昇了自己的身價、才華、甚至是身份地位。這不免讓人懷疑起『男人的愛情』其實只是一種耽美的心態而已。
而有人願意對這種愛情負責,有人則不。
另外在畫家索倫柯羅耶與他老婆的互動與對話裡藏著一些有趣的人生觀點。索倫柯羅耶在年紀、會畫才能、甚至是社經與性別地位都比老婆高一等,雖然夫婦之間彼此相愛、卻無法相處。藝術家通常都是哲學家,柯羅耶也不例外;而既然哲學家,他當然懂愛。只是,光是懂愛,不代表會愛。飽受精神疾病所苦的他、無能為力維持婚姻,不論究竟現實就是藝術、或者藝術可否凌駕現實,柯羅耶與他老婆就是沒有辦法維持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後來他以長者之姿告訴老婆:『藝術很容易(有才華便行);但人生很困難(需要透過學習。)』仿若是一場對於兩人關係的告解。(但到底是在挖苦誰就能難說了)
確定的是,柯羅耶夫人的美貌曾是柯羅耶的重要作畫養份。
美麗的人能夠給別人充滿美感的人生,從畫家柯羅耶到瑞典作曲家,都從柯羅耶夫人身上獲得了他們所需要的美與靈感;相對的,不快樂的人當然也就給不起別人快樂。這是柯羅耶夫人一路上追求愛情與幸福而不可得之後最慘痛的告白。
看完《柯羅耶夫人的情人》等於是看完一個女人從信仰愛情與幸福到被迫面對現實的整個過程。女性會變聰明、變現實,原來都是從人生經驗得來的。
很殘酷。
但至少一個女人的一生,究竟是要努力『找自己』、或者是要『找男人』?
《柯羅耶夫人的情人》的女性自主,並一把概括承受所有後果,這種美感,不就是『現實就是藝術』的具現了?
《柯羅耶夫人的情人》由坎城金棕櫚大獎名導比利奧古斯特(《比利小英雄》、《里斯本夜車》)來掌鏡執導,他的人生論述鋪排總是自然且引人,這次說要陪我進電影院「睡覺」的夥伴,也在不知不覺之中、順順地就把《柯羅耶夫人的情人》看完、忘記打瞌睡了。
(重現丹麥知名畫家索倫柯羅耶的作畫現場,這一段描述很幽默,但笑出來的觀眾都是殘忍啊!)
影片年份:2012
出 品 國:Denmark
出 品:Film i Vast
發 行 商:聯影
語 言:Danish
導演:比利奧古斯特
編劇:安娜絲塔莎阿諾、彼得阿斯姆森
演員:布芮琪約夏森、索倫沙特拉森、湯米肯特
片長:102分
上映日期:2013/06/12
(丹麥知名畫家索倫柯羅耶說:『漁夫最難畫,政商名流?一下子就可以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