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推薦」火行者 -【是誰在造神】影評 (The Program)

《是誰在造神》美好的謊言,誰願意去拆穿?
原文出處:
火行者的電影部落格


《是誰在造神》算是一部蠻嚴肅的電影,它並不是要講一個勵志的自行車故事,而是一個醜聞,以及一些相關的人性和社會現象,所以它不是部娛樂用的片子,比較適合喜歡思考的觀眾,因為除了事件本身之外,背後的心態很值得細想與反省。

故事的主角是美國自行車職業選手阿姆斯壯,他連續贏得七次環法冠軍,這是史無前例的壯舉,更重要的是,他是在癌症治療康復之後完成的,簡直是個鼓舞人心到極置的神話,問題是,這個神話是假的。

要說這個事件其實幾句話就可以說完,他用藥,他參賽,他得冠軍,他被揭露。所以一百多分鐘的電影在談什麼呢?電影並沒有什麼提到他自己的訓練面、或是在與癌症搏鬥的辛苦過程,焦點反而是在他決定偏離正道開始,到他越來越誤入歧途,無法回頭的這條自我毀滅之路。



所以如果真的單純想看自行車賽的朋友,比較適合看類似《破風》〔To the Fore〕,這部片子不見得要自行車的熱愛者來看,只要有一點概念知道這類賽事需要一個車隊以及車隊中有不同的角色大概就足夠了。剩下的部份,是你我都能懂,但有時卻不願承認的人性。

先來聊聊主角阿姆斯壯的部份,他是熱愛騎車的,他也很厲害,但參加世界性的比賽就會見識到更厲害的人,且很殘酷的現實就是,有些人真的天生就比你有優勢,努力與意志可以幫你加分,卻不足以超越這些人,如果你條件不夠好,就是不可能爭到冠軍。

再加上後來發現癌症,治療讓他更虛弱,他不想變成這樣子,想要變強的慾望勝過了對運動的單純熱愛,讓他有了不好的念頭產生。我以前和朋友聊過類似的想法,如果真正很愛一件事,是不是應該是即使沒有成就也能繼續熱愛?因為愛的不是那份成就而是那個過程。但對於比賽性質的運動呢?成就的確是很大很大的一個動力,很容易讓人失去初衷,而且像毒品一樣,上癮很難戒,得幾次冠軍之後,會背負更多眼光與壓力,下次也得得冠軍…

所以剛開始主角紅了,他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有人告訴他他的影響有多大時,他自己其實是有些心虛的,他都承認,他只是說這些人想聽的,有一點像是「形象」,人常常不知不覺這麼做,與人聊天時會誇大自己的努力或是避免/美化沒有做好的地方,用片面或修飾過的資訊來讓自己有個好形象,雖然這位主角做的很刻意,但想想我們在生活上是否小地方也常常不知不覺有著同樣的行為或心態呢?



而且這裡也牽扯到一個問題,就是社會上的人崇尚的是成功,成功的故事最鼓舞人心,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才能讓阿姆斯壯紅起來且被質疑用藥的時候還能受到大家的保護,沒有人希望這樣美好的一個神話是假的,他們需要這樣的假象來讓他們有動力,這樣不好嗎?好像也很難說對錯,我也可以因為一部電影而有想要做某些事的動力,即使我知道電影演的是假的(可是前提是電影很坦白的就讓大家知道它是假的)。但這裡的重點比較是人們不願面對讓他們感動甚至改變他們的阿姆斯壯的故事是編造的,所以他們寧可不去看疑點,只覺得攻擊阿姆斯壯的人是小心眼之類的。這其實也是個人之常情,常常,我們都會很主觀的只想看我們想看的,喜歡一個人都看他的正面新聞,負面新聞也會說是記者誇大或是炒作,但對不喜歡的人,正面新聞都覺得是虛榮,負面新聞還會跟著罵。人很容易覺得自己客觀其實是主觀得不得了的。也是這樣子的特性,部份造成了這個自行車神話能那麼久都不被用放大鏡檢視。

以上說的只是《是誰在造神》中的部份概念,還有很多旁邊的配角也有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及可以好好深思的背後動機與想法。很有趣的是這部電影不是直接負面地揭露出人性的自私面,而是從這麼一個讓人振奮的故事,來讓觀眾看到在大家都認定的美好背後,也很可能是某些人性在作祟。

喜歡思考心理學或是人類行為的觀眾,看完《是誰在造神》應該會滿腦子的想法要整理。因為片子比較真實,所以可能不見得有商業觀眾想要的明確標準結局或是一些設計的感動,並不是屬於看娛樂性,而是真的讓人從這樣的議題當中去了解、分析、反省的,就這個層面來說,也是部很特別的片子。

火行者評分  滿分10
–商業觀眾角度

賽事精采 ★★★★☆☆☆☆☆☆
真實感  ★★★★★★★☆☆☆
演員表現 ★★★★★★★☆☆☆
思考空間 ★★★★★★★★☆☆
娛樂性  ★★★★☆☆☆☆☆☆
題材   ★★★★★★★☆☆☆
感受度  ★★★★★☆☆☆☆☆

文/ 火行者 fire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