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電影】戀戀銅鑼燒。
原文出處:黑手黨
我們也想在陽光下生活。
我向來沒有在看電影前先去研究電影本事或看預告的習慣,而且,喜歡靜靜給電影突然打動的感覺,觀賞這部電影之前,我以為是一部文青式的愛情故事,沒想到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戀戀銅鑼燒」(あん)之於我,是一種文明與野蠻的象徵。
這個酸敗的社會,一點兒都不若我們想像的那麼正義、那麼和樂、那麼平等,社會的角落裡始終都有一群為了生計、為了溫飽、為了明天而辛勤孜孜的人們。他們臉上寫著憂愁,是因為無法從綑綁住呼吸的連結中脫身;他們臉上充滿倦容,是因為只能在勉強夠轉身的空間裡扭捏。
他們對那麼不友善的社會與群眾是有怨念的,卻無法真去怪罪他人,誰也不希望淪落到抬不起頭的地步,錯誤卻在瞬間發生,代價竟得用一輩子償還。
老闆千太郎默默賣著銅鑼燒,日復一日,這款小小的甜點於他沒有多餘意義,為了還債,他只能埋著頭去幹,他的生活沒有所謂快樂與滿足,當然也不會有自我,反正人生已經黑白了,哪還需要找回色彩?
年輕女學生們在店裡的嬉鬧開心,千太郎無法同理,沉默以對。而,若菜彷彿可以觸及千太郎的愁思,只因她也同樣憂愁。
如此鬱悶,沒有因片頭先來一片漫過天際的吉野櫻而繽紛,直到德江掛著溫暖笑容現身,紓解開來。
「戀戀銅鑼燒」其實是一部很戳中內心的電影,濃濃的日片風格,淡而緩、平且穩,導演河瀨直美的敘事風格大大左右了這部電影帶給觀眾的情緒,幾度我以為應該是要催淚了,鏡頭卻戛然而止,意外的是,情緒沒有因此打住,反而隨著後面的畫面繼續留白。
情感的累積,能在一百一十幾分鐘的電影裡醞釀到什麼限度?
觀影者會在默默累積的情緒中,得到什麼樣的震撼?
我的震撼來自已經習慣的自以為是。自持在身心障礙領域工作,多少看到些社會弱勢角落的悲歌,有些現實早就在發生了,我竟還以為不該是那樣的流轉,時空改變了、環境改變了,原來,很多事情都沒有因為時間流逝而變化,尤其是人心。
人不會因為他人的不幸而改變保護自己的意念。
痲瘋病在過去曾是教人聞風色變的疾病,世界各國為了防止此種病症傳染,設立許多專屬機構收容病人,說收容是好聽,其實是監禁,許多人就這樣莫名被隔離了大半輩子,直到疾病不再傳染、知識慢慢流傳、社會逐漸開放,終於可以踏出那個關了一輩子的監牢時,卻發現以為會是純樸的人心,在這個社會壓根兒並不存在。
他們只是想跟一般人一樣,走在同樣的街道上,曬著同樣的日光、沾上同樣的櫻花瓣,也為同樣拂上臉頰的輕風微笑。你我可以做的、他們為何不行?那種吶喊透過電影畫面傳達出來,即便只有幾秒鐘,亦足以撼動我慣常的麻木。
原來,對待與自己八竿子打不著邊的人們,這個社會依然是冷漠的。
德江是一個例子,他人的異樣眼光在她來說早就不是壓力,可現實中仍有許多事情無法以自身寬闊的心靈來詮釋和解讀,她到底得面對疾病在年歲即將落幕時始終不放手的糾纏。我相信德江不在意旁人的閒言閒語,沒有誰比她更清楚自己的狀況,唯一不能控制的是好事者的悠悠之口。
人生都來到這把年紀了,還有什麼束縛?都已是這個歲數了,怎能不把握極為有限的時間,去做些從來都沒有放棄過的夢想?
相較之下,綑綁住千太郎的黑手,卻是無法坦然的自己。
他最後哭了,發現原來有人對他那麼信任,就是自己都不認為有轉圜的情境,依然有位如母親般存在的老婆婆,始終給他鼓勵和支持。那種溫暖如流水,逝去就不再,卻深深滲入閉鎖的心扉。
銅鑼燒只是一個象徵,也許沒法堵住每個人的七嘴八舌,可在那小小空間裡,呵護每顆紅豆的用心,都轉化為甜蜜入口的內餡,也許沒法拴住每個人的說三道四,在那小小空間裡,有著最春天的心花。
電影名稱:戀戀銅鑼燒(あん/An)
發行公司:佳映娛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http://www.j-ent.com.tw/
正式上映:201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