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推薦」香功堂 -【醉‧生夢死】影評 (Thanatos,Drunk)

《醉‧生夢死》:醉看人生。
原文出處:香功堂!!


前不久才跟朋友聊起,今年還未出現一部讓我打心底喜歡與讚嘆的台灣電影。

看完張作驥導演新片《醉‧生夢死》後,難忍激動,這不只是年度最佳台灣電影(截至目前為止),而且肯定會在台灣影史上留下一筆重要記錄。

《醉‧生夢死》以男孩老鼠作為主述者,他和母親生活在破敗屋子,母親深以品學兼優的大兒子上禾為榮,上禾受不了母親對他的同志身分的過度關心,選擇逃往美國讀書,大兒子不在身邊,小兒子又成天跟著名叫碩哥的酒店公關混日子,覺得人生無解也無望的母親,鎮日喝酒澆愁,最終意外身亡。

母親過世後,碩哥搬進老鼠家中,並和老鼠表姊大雄成為一對,生活大小事全都交由大雄打點、老鼠兄長上禾在美國感情受挫,自殺未遂的他回到台灣重新開始、性格衝動的老鼠愛上「安靜」的援交妹,為了愛,不惜鋌而走險.......。



《醉‧生夢死》不是一部容易入口的作品,它很直率(直接)地逼視劇中每個角色的困境,揭開每個人心底最不堪的傷疤;導演在片中用螞蟻、又臭又髒的吳郭魚、還有蛆蟲等動物,暗示這群底層(弱勢)角色們(牛郎、媽媽桑、援交妹、同志)不被大眾接受、受到歧視與打壓的困境,然而他們依然努力對「愛」有所渴望,為著那微小的渺小的可能「幸福」而打拼,不斷付出又不斷受挫,生活宛如片中老鼠和碩哥走過的陰暗窄巷(別人都走在鬧熱大道,而老鼠與碩哥卻受困在一條又一條的窄小巷弄內,只能走向那「唯一」的出口),抬眼看見天花板燈管旁掛著的蜘蛛網般,根本擺脫不了(逃不了)無望生活;而短瞬存在的幸福,像是飯桌上快速燃燒的火焰,或是老鼠用烈酒燒出的「LOVE」字樣,迅速燃盡,隨即消散。

這群生活在河畔小屋的邊緣人,看著始終掌握不了的黯淡人生,只好不斷喝酒,藉酒消愁,因為太清醒看世界,只會看到母親的愧咎眼神、看到爬滿蛆蟲的巨大悔恨、看到被壓抑的真相,以及看到那個不敢面對的真實的自己。

《醉‧生夢死》讓我最感動容(哀傷)的是,片中每個角色都愛的全心全意,但太多太滿的愛,最後全都反過來燒傷自己也燒傷他們所愛的人,愛,不是解決生活困境的唯一出口,但,那又是他們(弱勢者)唯一擁有的最真實(卻也最虛幻)的東西啊。



《醉‧生夢死》影像極具衝擊性,把角色們的快樂、痛苦和哀傷全部攝入鏡內,演員們表現突出,無論是飾演老鼠的李鴻其、飾演碩哥的鄭人碩和飾演母親的呂雪鳳等等,出色口條與肢體語言,各自撐起角色的厚度和說服力,《醉‧生夢死》能在台北電影節囊括最佳男主角、男配角和女配角獎,絕非僥倖或過譽。

《醉‧生夢死》是我看過的張作驥導演作品中,最被打動的一部,敘事渾厚有力,劇本完整,溫柔與殘暴同時兼備;一部出色的作品,可以讓觀眾觸摸到劇中角色的心境變化,進而產生認同、理解和接受,《醉‧生夢死》裡,老鼠對援交妹的愛,極度的純粹與老派浪漫、母親對兩個兒子的愛,龐大的控制欲中,看見深沉的不捨和無奈、大雄對碩哥的愛,既是死心塌地的付出,也是容不下任何一粒沙的嫉妒、老鼠對上禾和碩哥的愛,寬容裡帶有無法融入其中的寂寞、而上禾對碩哥的愛,從壓抑、試探到爆發,慾望的潰堤與氾濫,如此的理所當然與水到渠成,沒有任何的勉強。

當初觀賞林書宇導演的《百日告別》,覺得片中一場「慰藉式性愛」來的突兀,劇情轉折說服力不夠,反觀《醉‧生夢死》裡上禾和碩哥的互動,張作驥導演花費許多篇幅勾勒角色的關係變化,細膩捕捉兩位主人翁眼神中持續流動的慾望和心境/處境越來越被逼入絕境,直至最後慾望/絕望同時爆發開來,一場激情性愛,不只有肉體的交纏,更有靈魂深處對慰藉的極度渴望;能夠讓觀眾打心底理解角色行動的原因和理由,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厚度」吧。



《醉‧生夢死》某方面令我想起魏德聖導演的短片《七月天》,不管是語言的運用、彷彿被閹割的男子氣概、躁動的情慾與慾望、如影隨形的暴力與死亡等等,都有相近的氣息,只是篇幅較長的《醉‧生夢死》,對事件的描述與人物關係的糾纏不清,講的更細緻也更入味。

(底下會提到結局喔)

最後,提一下《醉‧生夢死》結局,老鼠把水族箱內的吳郭魚放回河中,他看見死去的母親站在河畔,兩人相擁,輕輕跳起了舞;看到這魔幻畫面,我想的是,吳郭魚真的重獲自由,還是等待下一次被漁人捕捉的命運?而跳著雙人舞的母親與兒子,究竟是母子倆的和解,或者象徵兩人活著時候無法排解的怨懟與埋怨,只能寄望死亡,唯有死亡,才能讓他們受困的心真正得到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