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影評」傲風 -【決戰終點線】影評 (Rush)

【電影】決戰終點線 Rush 
原文出處: 不管走到哪裡 自己終究還是自己
201404p2e245fpvke2qpov.jpg

rush_ver4_xlg.jpg

上映日期:2013/09/18
出  品  國:United States
出  品:Cross Creek Pictures
發  行  商:福斯
語  言:English

導演:朗霍華(Ron Howard)
_1_image_300_400

演員:

詹姆士亨特(James Hunt) - 克里斯漢斯沃 (Chris Hemsworth)  飾演
d4d51e93a74e7f7c.jpg

尼基勞達(Niki Lauda) - 丹尼爾‧布爾 (Daniel Bruhl)  飾演
2c951e93a755b254.jpg

前幾天有朋友問我,有沒有比較推薦可以看的電影?
「選擇看什麼電影,取決於跟誰去。」我說。

最後答案是《激戰》。它不像《對面的女孩殺過來》般的輕鬆小品,用來增加與女性朋友之間的聊天話題,一群男人只需要走出電影院那煞間,一塊呼喊著「好爽!」,就能滿足雄性野望。

不過,周遭的朋友並不是推薦《激戰》,直到昨天看完了《決戰終點線》,終於能體會到在他們口中所說的『滿分』。

page

對我而言,這兩部都算是滿分的作品,兩位導演用了屬於自己的方法,皆具有『熱血』和『追逐夢想的堅持』兩大元素主軸,只是文化背景不同,所拍攝出來的手法與劇情編排會有所差異,互作比較,十分不公平。

『一個人的個性,取決於環境,所以人之所以個性不同,是因為來自不同的環境。』以前我總是這樣認為。然而在《決戰終點線》中,兩位主角的家庭背景相似,奪下世界冠軍也都是為了想向父親證明出勇於追逐夢想的決心,可是兩人的個性以及處理事情的態度,卻有如天壤之別。

也許,環境雖然造就一個人的個性,但唯有自己,才能決定要用什麼方式去面對人生。

70年代,上帝開玩笑創造了『天才』,也安排了『專業』來互相競爭,在1976年的F1整個賽季,整個話題都環繞在這兩人之中,似乎感覺好像暗中鬥角,實際上是一場光明磊落的真男人之戰。

這也是我很佩服導演Ron Howard 的地方,劇情走向不難猜,原以為賽世界冠軍出爐以後,就要差不多準備要落幕了,想不到出現更清彩的收尾方式,真的是很令人嘖嘖稱奇。

走出電影廳,滿腦疑惑為何這麼棒的電影,還需要媒體公司用電影兌換卷的方式做宣傳呢?回家查了些資料,原來票房不如預期,反觀劇情走向偏向於偶像劇的《被偷走的那五年》,幾乎快多了一倍?

真不愧是充滿了商業化的電影時代。(嘆氣)

page

我知道《決戰終點線》與《激戰》這種類型,沒辦法獲得女性觀眾太多的支持與肯定,但《決戰終點線》比《激戰》好一點的地方就是用了雙方對於『愛情觀』的角度,探討出個性不同,甚至也添加兩人對看不順眼的其中原因之一。

重視外表的社會,享受刺激的愛情生活後,轉變成婚姻的定居,是否還能維持住火花?而浪漫的邂逅,透過初步的交談,逐漸了解彼此的個性,從內在的交往,升級到終生伴侶,最後的結果,會不會比較幸福呢?

沒有完整的答案,只有後不後悔。

「如果你的內在有外表的一半就好!」清楚點出重視外表後的結果,卻成功符合了『忠於自己的享樂』;

「當你說出幸福是最大的敵人時,你已經徹底輸給了幸福了。」誠實面對自己的恐懼,用坦然面對的接受方式,了解自己最重視的地方,努力珍惜去保握一切。

外國文化在這方面的呈現,總是可以無憂無慮的『開放』,不會像亞洲(日本除外)會因為兼顧到保守,而產生矛盾或模糊帶過。

page.jpg

平常對F1不是很有興趣,感覺也不會像玩命關頭那樣的街頭飆車來的刺激,但《決戰終點線》卻讓我勾起小時後迷戀閃電霹靂車那些時光,總是期待著什麼時候會打開那不切實際的加速器,或著是跟腳踏車聊天的心靈溝通。

耐特‧修馬赫

fx_fren41979320_0030.jpg

『沒有三兩三,怎敢上梁山。』

在殘酷、寫實的環境中,唯獨有『成績』才能說明一切。

沒有那吸引人的外表,更也沒有可說服人的言語姿態,Niki Lauda 憑靠著『專業』,一步一步從低處往上爬,沒辦法如James Hunt 般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用自己的嚴謹處事風格,在『馬屁社會』中找到生存空間。

最令人敬佩的是,從最高處重重摔下來之後,還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不論處於多麼劣勢的情況下,依舊堅持夢想,尊重自己當初追逐的決定。

新條 直輝

fx_fren41979320_0018.jpg

『忠於自己的享樂。』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努力。』很多人只在意那三分,卻忘了七分的重要性。

看似以個人為競賽的運動競技,實際上『團隊』才是扮演奪冠的最大關鍵因素。

天賦異稟的James Hunt,呈現的是標準70年代時的狂野個性,沒有官腔,沒有形象包袱,赤裸裸地大方公開自己的風格,一舉一動都成為了眾人眼光的焦點,然而在享受『成功』的同時,卻忽略『做人的基本道理』,變相反映出了當今社會中,許多人達到高峰頂端時,往往會忘記自己從低處往上爬的過程,而忽略『尊重』的真諦。

「越接近死亡,越感覺活著。」但也因為有這種騎士精神,讓他勇於敢冒險、敢挑戰,做出一般人不敢嘗試的舉動,成為旁人無法取代的F1賽車手。

02.jpg

劇情:9 演技:10 節奏:9 詮釋意境:10 影迷感動度:10 = 整體分數:9.6

我們總是很習慣的用一件事,評論一個人的成就好與壞,但人生有多少事,是需要這樣被放大呢?

功課好就是好學生,考上好的學校就是前途光明,薪水的多寡是人生成不成功的指標?

然在賽車場上,用最快的速度取得第一名,是每位車手一致的目標,然而奪下世界冠軍的那一刻,是不是就代表這位車手已經成功了?

我不知道,但成功證明出自己的價值,是一件很熱血的事!

而熱血,就應該要持續下去。

『人生能不能成功,固然重要,
但快樂的過日子,才是做人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