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影評」香功堂 -【噢!柏林男孩】影評 (Oh Boy)

《噢!柏林男孩》:清醒了嗎,生活?
原文出處: 香功堂!!



底下有嚴重劇透,只想說黑白影像的《噢!柏林男孩》,很美很幽默也很感傷;假如您喜歡伍迪艾倫導演的作品、喜歡《聽說桐島退社了》、喜歡詩意盎然的《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那麼別錯過這部《噢!柏林男孩》(預定上映日期為9月13日)。





清晨,男孩跟女孩分手了。
男孩搬進新家,有個怪鄰居坐在樓梯間偷看著他;男孩去參加心理醫療評量,遭心理醫生刁難,駕照因為酒測問題而被扣下;男孩想要喝杯咖啡,但不是機器壞了、咖啡沒了、就是價錢太貴。


男孩身上所剩現金不多,準備領錢時,看見提款機旁有個流浪漢,索性將身上的零錢都給了流浪漢,怎知提款卡放進機器內,機器卻吞了提款卡,這下錢全沒了。
男孩返家後,鄰居拿著一碗滿滿的肉丸給他,鄰居說:「這是我太太送給新鄰居的見面禮」,男孩其實不喜歡肉丸、也不喜歡闖入家中的陌生人,可是鄰居卻像是攀住浮木的落難者,唏哩嘩啦把心裡的委屈全部講出來,男孩問他:「你這些話有沒有找朋友講?」,鄰居靜了下來。


男孩跟失業的演員好友馬澤混在一起,馬澤的朋友問男孩:「你知道誰是天才演員嗎?就是馬澤,他年輕時第一次演出便驚艷全場,當時馬澤收到很多劇本和演出邀請,但他把所有邀請都推掉,一直窩在酒館中,等待一個絕佳的劇本,可惜始終等不到....」,男孩看著馬澤,如果他不那麼有藝術家風骨、願意跟現實妥協,他的人生會不會更順利?
男孩陪富有父親打高爾夫球,打完球後,父親問他:「你現在學業如何?」,綴學兩年的男孩謊稱一切順利,父親勃然大怒問他:「你為什麼要騙我?你明明兩年沒上課了,我還每個月寄錢給你,你把那一千塊歐元花到哪去了?你在想什麼?」;男孩回答:「我在思考」。





男孩在餐廳巧遇老同學茱莉卡,她說:「你不認得我嗎?我是茱莉卡,我以前很胖,你都叫我豬莉卡卡。」;茱莉卡邀請男孩和馬澤一起去看她的戲劇表演,舞台上,茱莉卡光芒萬丈,舞台下,茱莉卡面對醉漢的調戲選擇挺身面對,男孩說:「妳根本不用理會那些醉漢的話。」;茱莉卡說:「你知道我以前聽人家喊我豬莉卡卡心裡有多難過嗎?你知道一個青春期女孩得要花多少時間才能走出陰影?以前的我選擇逃避,現在的我選擇挺身面對語言暴力,不再假裝自己沒聽到!」;男孩跟曾經暗戀過他的茱莉卡接吻,茱莉卡難掩興奮的說:「我要你說,你想上我這個小胖妹!我要你這樣跟我說.....」,無論胖或瘦,小胖妹陰影一直存在茱莉卡的意識中,未曾離去。


男孩離開茱莉卡,獨自去酒吧小歇,一名老先生晃過來跟男孩搭訕,男孩問老先生:「你是柏林人?」,老先生說是,但他消失了60年,老人回憶起過往,他說這裡以前不是酒吧、那裡以前是運動場不是停車場(記憶/歷史被掩蓋)、他說聽不懂現在孩子說的話,以前的小孩哪有想這麼多,大家都在喊希特勒萬歲,他也只是跟著一起喊(每個時代都存在著不同狂熱與鴻溝)、他說他小時候很愛騎大腳踏車,路上行人看了都在笑,父親對他說:「別讓人恥笑你」,老人對男孩說:「你知道嘛,我從來不覺得人們在笑我,我只覺得他們很開心」老人接著說:「有個晚上,父親把我叫醒並帶我到街上,他塞了一把石頭在我手上說:『現在讓我看看你的能耐』,接著父親把他手中的石頭砸向一家店鋪,就是這裡,我們現在坐著的地方,當時這條街上擠滿了人,路上一片漆黑,不像現在到處燈火通明;聚集的人群開始仿效父親,紛紛拿起石頭扔向不同店舖的玻璃櫥窗,我父親把這家店給砸的亂七八糟,滿地都是碎玻璃;後來人們開始放火燒店家,整條街被照的通亮.....,看到這一幕,我開始淚流滿面」,老先生問男孩:「你知道我當時在想什麼嗎?我在想那些碎玻璃讓我再也不能騎腳踏車了......。」


老先生像是懺悔/告解般說完話(遺言),推門離開酒吧卻昏倒在門口,男孩趕忙將老先生送去醫院,隔天清晨,護士小姐告訴他:「很抱歉,老先生過世了。」,男孩問護士:「妳有通知他的家人嗎?」,護士說:「他沒有家人」,男孩問了老先生的名字,一個人孤單離開醫院。


城市風景依舊,一天過去一天又起,男孩坐在咖啡館內,點了杯咖啡,捧在手心喝了一口。
終於喝到咖啡,但,這樣就清醒了嗎?





《噢!柏林男孩》讓我想起伍迪艾倫導演的《曼哈頓》,黑白影像、爵士風情、機巧對白、城市的人與城市的風景;《噢!柏林男孩》讓我想起《聽說桐島退社了》,有個東西在男孩心裡消失了,或許是自信被社會吞噬,或許是冷眼看著他人努力/掙扎地活著,卻全然不知自己到底要什麼或疑惑我們到底是為何而活的茫然;也或許只是偌大寂寞包覆每個孤獨靈魂;茱莉卡跟男孩說:「你以前沒有這麼小心翼翼,你總很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老先生曾跟男孩說:「現在人講的話我都聽不懂了」,馬澤的朋友曾跟男孩說:「馬澤把所有演出邀約推掉,因為他覺得那些劇本很瞎,他一直在等一個絕佳的劇本,可惜一直等不到....」,男孩曾跟自己說:「我在思考」。


《噢!柏林男孩》用一天時間,帶領讓觀眾看到柏林人對「過往」揮之不去的陰影,從二戰記憶到人們對元首產生的集體狂熱到屠殺猶太人的悲劇到當代人對不同性別、外貌、體型、階級的持續嘲弄與打壓。


《噢!柏林男孩》帶領讓觀眾看到柏林「當代」城市景觀變化,建築或能被破壞與取代,記憶裡的亡魂卻仍繼續頑強的活著,我們該要抹煞與遺忘過去,或是保留與時刻提醒自我別再重蹈覆轍?而活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柏林青年們,沒了戰爭壓迫,本該開心與幸福的活著,為何眼神中仍是一片茫然?每個人都在找尋自己的定位,每個人都對自我與他人有著不同的要求與期待;但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找尋什麼、期待能成就什麼?劇中的年輕男孩不知道該怎麼做,只能漫無目的的遊走,銀幕外的你我,難道就對自己未來有著清楚藍圖?


《噢!柏林男孩》也讓觀眾看見柏林的「未來」。
我們或可將《噢!柏林男孩》視為「公路電影」,關於一名男孩在一天內的城市小旅行;然而大部分的公路電影結尾,主角們不是找著目的地就是繼續上路追夢,《噢!柏林男孩》的結局落在男孩終於在咖啡館裡喝到一杯咖啡,他望向窗外,一輛列車駛過,男孩無語;未來/時間繼續前進著(火車),但裹足不前的疑惑(咖啡館內的男孩/柏林/德國),似乎未能獲得解決。





《噢!柏林男孩》是導演/編劇Jan Ole Gerster的首部電影長片,手筆令人驚艷,劇中飾演男孩的Tom Schilling,氣質迷人,成功詮釋主角迷失在十字路口的不適應感;《噢!柏林男孩》全片讓我最有感的段落是男孩與一名老奶奶的互動,他坐在老奶奶的按摩椅上沉沉睡去,安詳而無憂,男孩在這名陌生奶奶身上找到遺失許久的純粹關懷與大方接納的窩心。


《噢!柏林男孩》沒有缺點嘛?嗯,有。
我覺得整部影片的鏡頭和劇本和走位和氣氛和音樂都計算的太精準,該哭該笑該惆悵皆拿捏恰恰好,反而短少一點點意料外的驚喜。(我知道這樣說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