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午夜希臘時》:夕陽西下,愛情呢?
原文出處: 香功堂!!
觀賞《愛在午夜希臘時》是個既痛苦又美好的經驗。
痛苦啊,就像閱讀《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剛開始是童趣滿分的神奇魔法書,可惜故事發展到後面,越來越成人與血腥;就像觀賞《美國派》系列電影,初始是青少年瘋狂性喜劇,票房大賣後,電影一集接著一集拍,慢慢的,所有的好笑都不好笑,慢慢的,所有的幼稚與不成熟都被現實人生染指了。
《愛在午夜希臘時》也是如此,第一集的《愛在黎明破曉時》,純的動人而可愛;第二集的《愛在日落巴黎時》,增添9年未見的遺憾與各自生活的缺憾與無奈,時間帶來壓力,躁動青春稍稍褪了色;《愛在日落巴黎時》還只是褪色青春,《愛在午夜希臘時》完全就是一部好現實好實際好直接的電影,雖然談的主題依然是你/妳愛我、我愛你/妳嗎?但更多的是你/妳願意犧牲自己來成全我嗎?你/妳願意甘於平凡嗎?在所有狗屁倒灶的生活壓力下,我們之間還有愛嗎?為一段感情犧牲親子關係值得嗎?為一段關係放棄自己的夢想值得嗎?我們會不會越來越憎恨彼此?我們真能夠陪伴彼此一路走下去嗎?
每拋出一個問題,就是一道難解習題,愛情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單純,它動不動就變形出不同答案來,考驗著戀人們的毅力與信心,沒有絕對的堅持就沒有成功的伴侶關係。
好痛苦啊!觀賞《愛在午夜希臘時》過程,內心不斷淌著血,想不到傑西和席琳會走上如你我一樣的道路,想不到他們會搬演《真愛旅程》(註)式情節,走與不走,留與不留,都對也都不對;看著傑西和席琳交談的語氣越來越尖酸刻薄,不禁想起綜藝節目常玩的「氣球遊戲」,傑西和席琳相互傳著一顆名為「愛情關係」的氣球,兩人相處的九年時間,每發生一次爭執或一次不愉快,愛情氣球就會換灌進一點點壓力氣體;因此,傑西為能伴在席琳身邊而搬去巴黎居住,不得不拋下前妻和兒子,氣球灌進一點壓力;席琳因為傑西搬來巴黎和她居住而無法陪著兒子長大,心理深感內疚,氣球灌進一點壓力;傑西成為知名作家,食髓知味的他把自己和席琳的故事寫成一本又一本小說,席琳原先覺得化身為小說角色一事,有著小小浪漫與一點小尷尬感受,如今她的性格與性生活與想法,隨著每一本大賣的小說而毫無遮攔的公開在全世界讀者面前,浪漫消失了,不耐倒是多了許多,氣球再灌進一點壓力;傑西覺得席琳每天忙於瑣事而變得神經質、席琳覺得傑西花太多時間在自己身上,欠缺對家庭的關心與幫忙,氣球再灌進一點壓力;慢慢的,席琳和傑西的「愛情關係」氣球已經吹的腫脹,再多吹點氣進去就要爆炸;然後他們來到景緻優美的希臘,試圖給予彼此一個小小的喘息空間,怎知傑西又提起他和兒子的關係、怎知席琳又提起她對某份工作的嚮往,這顆在兩人手上傳遞的氣球繼續灌氣,飽脹的就要爆炸!
太怵目驚心也太不浪漫,《愛在午夜希臘時》完全毀了《愛在黎明破曉時》和《愛在日落巴黎時》為觀眾帶來的浪漫感受,它讓我們看到王子和公主結婚後,不是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而是過著彼此折磨與妥協與夾雜一點歡樂笑聲的生活。
《愛在午夜希臘時》讓我更感痛苦的是,導演先生,您怎麼可以讓Julie Delpy露奶!我知道傑西和席琳已是「正式」的一對,裸露對他們來說早就習以為常;但Julie Delpy的露奶畫面依然讓我震驚,這是前兩集從沒出現過的場景,我不得不認為導演是「刻意/有意識」的讓觀眾看見主角們非常「人性/生活化」的一面,不再是帶點距離與童話氣息的浪漫愛情電影;唉,這招實在太狠了,《愛在......時》系列一息尚存的純愛感受,就在Julie Delpy的奶子中,幾乎完全消失不見了。
矛盾的是,觀賞《愛在午夜希臘時》仍是一個極度美好的經驗。
我一方面恨透傑西和席琳的高分貝爭執(還有Julie Delpy的奶),可另一方面又對能在大銀幕看到這對伴侶相互拌嘴而感到開心,沒有愛就沒有在乎,願意拌嘴的情侶,代表他們還有機會,還在嘗試,還不肯放棄。
當我聽見席琳對傑西說:「啊,你臉上的紅鬍子不見了」,我心裡呵呵笑了,這是席琳對傑西印象最深刻的外貌特徵;當我聽見席琳詢問傑西許多「What if…..假如」問題,假如你看到現在的我,還會被我吸引嗎?你覺得你還能忍受我另外56年時間嗎等等,我心裡呵呵笑了,看來獨立自主的席琳,其實對自身外貌欠缺一份自信,她在《愛在日落巴黎時》便問過傑西同樣問題,女生對外貌的改變似乎要比男性更加重視也更欠缺安全感;當我聽見席琳和傑西談著人的變與不變話題,我心裡呵呵笑了,類似感觸也在前兩部影片中出現過,不管是18年前或18年後的傑西和席琳,他們外貌和心境都改變了,但也如他們曾經說過的話:「人的核心價值觀不會變」,對我來說,傑西和席琳看來變了許多,但某方面來說,他們仍是同樣的他們,有著相同的默契、相同的迷惘和最後相同的「堅持」。
九年前的我觀賞《愛在日落巴黎時》,無法接受影片裡明顯增加的世故;九年後重看影片,卻覺得:「《愛在日落巴黎時》仍是一部好浪漫好純愛的電影」;如今觀賞《愛在午夜希臘時》,我又產生:「天啊,這部片更入世也更現實更不浪漫了」的感覺,但也許在另一個九年後重新看片,我的觀感又會改變吧。
《愛在午夜希臘時》一如往常,再次給了觀眾一個「開放性結局」;套一段傑西在《愛在日落巴黎時》回答讀者的問題,讀者問他和席琳在火車月台一別後,到底有沒有再見到彼此,傑西說:「這個結局可以用來測試人的個性的差異,樂觀的人覺得他們最後會見上面,悲觀的人則覺得他們從此不再見到彼此。」
回看《愛在午夜希臘時》,傑西和席琳究竟能不能克服生活中的種種衝突與壓力,能不能彼此相守一輩子?
您覺得呢,悲觀還是樂觀?
每部《愛在......時》系列都有一個讓我難忘的場景。
《愛在黎明破曉時》的片尾空景;《愛在日落巴黎時》的席琳與傑西的擁抱。
《愛在午夜希臘時》則是席琳和傑西坐在戶外咖啡座看夕陽,他們看著夕陽慢慢隱入山頭,席琳說:「還在,還在,還在.........,喔,現在不見了。」
這一幕畫面莫名打動了我,外在景色沉靜而優美,但戀人心中卻是心猿意馬,西下的夕陽,可以是兩人西下的愛情象徵,也可以是暫時返家休息的現實壓力;過了今天,明天又是全新一日。
另外,傑西和席琳爭吵時,席琳說:「我現在都沒有自己的時間,我甚至無法寫歌和唱歌,你是不是討厭我創作,是不是不喜歡聽我唱歌?」;傑西面對席琳的無理指控,氣的大聲回覆:「I fucked up my whole life because of the way you sing. 我一輩子都毀了,就是因為我喜歡妳唱歌的樣子!」,聽見這一句話,真是又好笑又好感傷啊,人在爭執的時候,除了愛扭曲所有的一切外,還有如浩克般不斷增長的懷疑,懷疑兩人曾經打心底相信彼此的種種美好!
我終究還是愛上了《愛在午夜希臘時》,儘管無法確定這對戀人最後到底怎麼了,但是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的表演,一如往常般的精準,兩人的默契依舊好到讓人相信他們是天造地設的絕配(打心底相信誰和誰會是絕配,對我來說非常「純愛」.....)。
《愛在午夜希臘時》除讓觀眾看到演員外貌的偌大改變,還有科技的長足進步;傑西和席琳相識之時,可是連手機都沒有呢,後來再次見面便有了手機,如今除了手機還可以用Skype或FB聯絡彼此感情;然而不管科技如何進步,談感情的終究是「人」,要一段關係成熟發展,還是得仰賴人在現實生活的互動與體貼與放下與原諒。
《愛在午夜希臘時》很寫實很殘酷,某方面來說卻也很美。
謝謝Richard Linklater導演和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為觀眾帶來一套如此情感豐沛的作品,這幾乎是他們各自不同階段的人生體驗的反芻與呈現吧;也許下個九年,我們尚能看到他們再次攜手合作,也許傑西和席琳的故事會繼續走下去,陪伴我直到老年吧。
註: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和凱特溫絲蕾合演的《真愛旅程》,講述一對不甘平凡的小鎮夫妻,夢想遠走他鄉(法國巴黎),重啟全新人生,然而丈夫在事業上忽然受到老闆重視,所以他改變了主意,覺得留在小鎮繼續生活也沒有不好,相反的,被制式生活壓的喘不過氣的妻子,依然期望可以逃開這一切,逃開這個小鎮,逃開平凡的人生,然而她能怎麼做?家有丈夫和孩子,她能往哪逃?一部非常好看精采的電影,假如您喜歡《愛在午夜希臘時》,不妨回頭找找《真愛旅程》來瞧瞧。
後話:
《愛在午夜希臘時》意料外的賣座鼎盛,我觀賞週五晚場,華山電影館大排長龍,想要看片的朋友們,請早買票以免向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