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他們曾經記得──黑社會
原文出處: 橘貓 - 夜空
注意!本文不會直接提及電影結局,但本文中的介紹可能會影響您觀影的樂趣
《黑社會》,一直是一部我只得遠觀,無緣褻玩的經典港片。杜棋峯導演的《黑社會》在該類型電影來說相當出名,無奈我之前一直苦尋不著管道來欣賞,直到最近才終於找到了DVD。
本片來頭不小,杜棋峯導演本來就是一種品質保證,再加上《黑社會》又是金馬獎最佳影片,並參加了許多知名國際影展,最後還在DVD海報上標註了本片受神導昆丁塔倫提諾的大力讚賞。
那,《黑社會》到底在黑甚麼呢?
就架構編排上,《黑社會》類似《鎗火》。當然,題材與表達含意上,它們是天差地遠的,但說故事的方法,卻可以見到一點相似的影子。《黑社會》與《鎗火》都有一條大主線,前者是香港大社團「和聯勝」推選新一屆話事人,兩派人馬呼聲皆高,互相角力之下,自相廝殺,爭奪社團的權力象徵:龍頭棍;至於後者,《鎗火》的大主線是五個想法相異的黑道中人共同保護社團大老,近而相知相惜。
兩者都有一條大主線,後頭也都帶出了一個副屬的後話,來將主題變得更豐富。《鎗火》的副屬後話,將原本不和的五人結交為英雄惜英雄的五兄弟,再用一場飯局,證明了他們的真友情;《黑社會》的副屬後話,先讓原本看似一心為社團做事的話事人,露出如虎似狼的偽善面目,再用一場悠閒的野釣,證明了這年代的人早已忘記何謂忠義。一往天堂,一往地獄,各有千秋。
演員表現上,帶頭的兩個巨頭演得好就不多說了,真正玩出味道的是古天樂和張家輝。古天樂的角色,一改他在喜劇電影中誇張的表現方式,改以沉穩的形象來呈現劇中「吉米」這個角色。真正關心自己的大哥與社團整體,又在最後退出風暴圈,明哲保身不至於跟掌權者撕破臉。再來,張家輝的角色很妙,他戾氣極重,開頭吃湯匙就吃得很有味道,整體表現下來,也呈現出一種不知何解的殺氣,幾個眼神和表情,真不愧影帝身份。總結著說,《黑社會》裡的古天樂不像古天樂,張家輝不像張家輝,都跳脫了某個既定的框架。至於其他角色,師爺蘇、東莞仔也都頗有設計感,唯獨林雪的角色我實在摸不清,不是不好,而是少了一點變化。
至於電影本身呢,《黑社會》的確是精彩的,但卻多了幾分無奈的沉重。我記得當年國中畢業旅行,曾經在旅館房間看午夜電影,當時衛視電影台播了部《三五成群》講一群青少年結夥作惡,最後卻玩太過火弄死一名同伴。當時一個畫面印象還滿深的,《三五成群》的主角一群死小孩,站在電影《古惑仔》的海報前面,模仿劇中角色的樣子來拍照取樂,好像在暗諷《古惑仔》這類逞兇鬥狠的江湖電影需要為社會問題負責似的。
現在想想,如果《古惑仔》是給人一種江湖情義的美好錯覺的話,《黑社會》,大概就是寫實露骨的深刻黑幕吧。
成也江湖,敗也江湖,或情義相挺,或勾心鬥角,看眾導演對江湖生態的不同演譯,大概也成了港片獨有的特別魅力。
個人喜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