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淘氣尼古拉】:用童心看世界
原文出處: 光影隨想
《小淘氣尼古拉》是一部輕鬆有趣的電影,成功之處在於它並沒有誤解「兒童電影」的定義,以為拉低智商才能討好小孩,反而用一種可愛又不失幽默的角度,創造出一部適合各年齡層觀看的作品。但是在討論這部電影之前,我覺得有必要探討一下生活裡面無趣的那一面,才能夠對照出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
*大人的思維
台灣的大人,壓力非常大!不見得是工作讓他們壓力變大,而是因為他們常常無法跳脫某些既定思維,導致壓力愈來愈大。如果這是他們(或說現在的、以後的我們)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其他人當然無權干涉,但遺憾的是,這些大人們會把他們那套壓力很大的「生活哲學」,硬生生地套用在下一代的身上,導致小孩的壓力也跟著變大!我這麼說,你可能會覺得很抽象,沒關係!我們用「具象」一點的方法來比喻這樣的問題。
相信許多人小時候都有上補習班、才藝班的經驗,可是我們會發現:補習的原因並不全然是因為我們需要,而是因為父母需要;那些才藝大部分也都不是我們想學的,而是在父母的「勸導」之下才去學的!可是,為什麼父母不讓我們好好地享受童年,而是要用才藝班、補習班來填滿孩子的生活呢?因為「隔壁大毛學了好多才藝,我們輸人不輸陣!」「對面的小明放學後還去補習班,我們怎麼可以輸他?」於是,孩子的童年就這麼成為父母「望子成龍」心態之下的犧牲品。直到我們長大之後,試著回憶童年,或許會發現: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竟然是補習班課堂,以及教室外面那片遙遠的藍天。
除了上課補習填滿童年之外,孩子的童年還有一個禁忌,那就是:「老師說不能看漫畫。」、「媽媽說漫畫是不好的東西!」這就是大人的思維,他們不願意蹲下來用孩子的視角去認識更多事物,反而把他們不了解的東西通通視為異端。當「想像力」逐漸不被重視,學童接受的教育變成填鴨式的;充滿「標準答案」的思考模式,包括髮型、穿著、思想都要接受控管,任何的「天馬行空」都會被層層壓抑,小孩只能在種種限制之下,努力地在夾縫中求生存,努力地成為大人眼中的「標準答案」。孩子們都知道:一旦違背「標準答案」,就會產生很多麻煩,所以在慘綠的青春時代,就只能維持一種「內心澎湃,表面順從」的生存之道。於是我們影視作品裡的校園題材,總是難以跳脫《危險心靈》的沉重悲傷,因此當我們欣賞法國電影《小淘氣尼古拉》的時候,在可以預期的歡笑之外,感觸也格外深刻,因為電影裡的歡樂童年,對過去的我們始終都是一種理想。
*小孩的思維
說到《小淘氣尼古拉》,有看過原著繪本的觀眾,腦海裡應該會浮現出一個身穿紅背心的小男孩,他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微笑,腦袋裡有一堆古靈精怪的想法。電影裡的尼古拉,完全符合原著精神,加上小童星活靈活現的演出,搭配上一連串的爆笑情境,讓戲院裡面歡笑不絕,全場觀眾數度拍手、大笑,樂不可支。這樣的「好電影」一點都不灰暗、沉重、嚴肅,絕對雅俗共賞,激起更多共鳴。在「藝術派」、「文藝派」為主流的法國電影裡面,這樣的作品尤其難得。
因為不了解漫畫而反對漫畫的大人們或許很難想像,漫畫不但是一種創作,而且也可以很有藝術感。《小淘氣尼古拉》是根據法國的國寶級繪本大師桑貝筆下的漫畫所改編而成。這部漫畫系列作品聞名於一九六○年代,暢銷超過半世紀,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報章雜誌上都有過連載,且受到不同世代讀者的歡迎,但首次搬上大銀幕,卻不是拍成動畫片,而是透過真人演出,讓只出現在漫畫裡的童年想像實體化。此片不但坐上法國年度賣座總冠軍寶座,而且在台灣上映之後,也獲選為「兒童影展」的閉幕片,同時搭配原作者的手稿來台展出,形成話題。
不同於法國電影給人的刻板印象,永遠都是那麼「文謅謅」,《小淘氣尼古拉》就是這樣一部深入淺出,而且充滿漫畫邏輯與思維的電影,用「圖像思考」的無厘頭趣味,呈現出熱鬧、可愛,又充滿幽默感的電影語言;在童趣之外,也具備著犀利而一針見血的社會觀察,用小孩子的眼光,反諷大人世界的僵化。電影裡面最有趣的反諷橋段,是尼古拉的父親為了升職而想盡辦法討好老闆,卻總是弄巧成拙,職場裡面的「馬屁文化」,以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簡直莫名其妙,而且虛偽至極。
另外一個以「丑角」形象出現的大人角色,是那個總是板著臉孔的訓導主任,此人不但專找學生麻煩,還會沒收學生的物品,並且占為己有,電影以戲謔的角度解讀這種似是而非的校園文化,應該也會讓經歷過封閉校園環境的台灣觀眾心有戚戚焉!
這部電影的精神實在非常簡單,劇情主軸也從來就不是什麼大事情,「只不過」就是小孩子的異想世界。故事描述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小學生,跟他一大群朋友的童年趣事,整個過程就是接連不斷的童言童語。也許從大人的角度看起來,會覺得這些都只是雞毛蒜皮,但在小孩眼中,生活裡面的任何事,就算只有芝麻綠豆大,都可以讓他們津津樂道上三天。在兒童的世界裡,他們隨時都準備好要迎接一場接一場的冒險。他們用豐富的想像力,扭轉大人世界的歧見,也為保守僵化的世界帶來無窮生機。難怪有人會說:「小孩才是最好的哲學家」!如果我們無論活到幾歲,永遠都能以「童心」來看世界,也許,這個世界就可以不用那麼複雜。
*童年的夢想
《小淘氣尼古拉》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五○年代後期,那是一個井然有序的時代,失業率低;離婚率低,生活單純而愉悅。或許是因為這種平和的時代背景,所以電影裡的大人們對於小孩的胡鬧、闖禍、橫衝直撞,都可以心平氣和地看待。反而是時代愈進步,生活節奏緊促的大人對小孩的「容忍度」就會愈低。有那麼一段時間,大人們總是想盡辦法用校規、用訓導,用高壓統治的方式,扼殺小孩的好奇心與想像力。
年輕時沒有熱血過,就不算青春;小孩子沒有純真夢想的話,又豈能算真正的度過童年?有時候,生活中應該容許出現一點混亂失控的局面,因為那樣的「創造性」,也可以是一種學習;一種全然不同的體驗,就像電影主人翁的那場冒險一樣,是成長與探索的過程。
作為「兒童影展」的重頭戲,《小淘氣尼古拉》並不是一部只有小孩子會開心,大人會覺得很無聊的兒童電影。小朋友看完以後,當會更珍惜家庭、朋友,以及目前擁有的單純生活;而大人看完以後,或許也可以尋回失落已久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