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電影】1917。
原文出處:黑手黨I know the way.
四月六日,德軍改採焦土戰自西方戰線前線撤到大後方的興登堡防線,英軍認為機不可失、計畫乘勝追擊,打了兩年多的爛仗好像看到一線曙光,若能一口氣擊潰敵軍,誰會想要放棄?要是能擺脫天天窩在壕溝裡的呼吸,誰會不想追擊到底?
誰又想過,戰爭裡的日常是什麼模樣?
諸多戰爭電影裡的槍林彈雨和九死一生都有慷慨激昂的背景,穿梭在壕溝裡的情誼總是刻骨銘心,子彈橫飛的戰場上,你我之間常常是這一秒的兄弟、下一秒的亡魂,一個當下沒把握住,接續可能招致無窮禍害牽連更多的敵我雙方,敵人當然該用敵人的態度來看待,但總是人,誰想不明不白地死在自己從未料想過的地方?
誰希望自己的兄弟正往死裡走去,知情的自己卻在遠處束手無策?
布雷克無法讓那樣的事情發生,他不僅是要及時傳達艾林摩爾將軍的軍令,更要在最快速度裡拯救兄長的性命,踏上戰場的男人都曉得槍彈不長眼,錯失這一刻的反擊與召回,將以永恆的遺憾來憑弔。
布雷克真以為本來只是個到前線繞繞的任務,或許還有豐盛點的餐點享用,甚至,這大概也就是不知何時才能終戰的無奈日常罷了,哪曉得將軍下的指令如此震撼,身為軍中的換帖兄弟,他起初確實是秉持好康同享的心情揪上史考菲的,豈料會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人事已非。
對於瞬息萬變的密佈戰雲,布雷克沒料到一個念頭造成的代價會那麼大、大到任何人都沒來得及後悔。
那才是人事已非吧?
那是「1917」(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一年。
布雷克與史考菲接獲將軍突然的指令,他們必須在一夜之間穿越德軍戰線抵達九英哩(約14.5公里)外的第二營傳遞軍令以阻止盟軍的破曉進攻,當時戰況吃緊、軍備缺乏,除了透過人傳指令已經別無他法,布雷克擔心自己身在第二營的哥哥安危、史考菲則希望盡力降低友軍的傷亡,兩人還沒來得及凝聚共識就跨出戰壕朝死亡邁進。
真的,誰曉得踏出去的下一步會不會有隱雷爆破或槍彈狙擊?別說同袍怎麼想,連他們自己都不太相信能夠達成任務,但不這麼做還能怎麼樣?
於是兩人帶著前線上尉醉酒的祈禱出發,走上一段戰地日常。
為什麼我一直在說日常?「1917」呈現的時間線與環境場合就是生活裡的模樣,只是那些地方正在經歷戰亂,若無戰火蔓延,眼前此景可能也是風和日麗,銜起任務出發的兩人對於戰爭的認知明顯不同、對戰場上的價值觀也很不一樣,他們一邊前進還得揉合彼此的想法,然而,他們推進的速度卻遲遲追不上溜走的時間。
別看十五公里好像沒有多遠,在能不能活到下一秒的恐懼底下,每步都是萬年。
他們只有一晚,要是錯過清晨,第二營就要攻入德軍撤退的前線,而那卻是德軍特意留下的陷阱。
「1917」以幾顆長鏡頭與巧妙精準的剪接,刻劃出戰地的時時刻刻,也因為是長鏡頭呈現,這部電影裡的每分每秒幾乎等同你我生活的一分一秒,將近兩小時的片長,電影前半段也幾乎以同樣時間描述了史考菲與布雷克穿越戰線的每一步,我從片頭他倆醒來開始就一路盯著畫面流動,驚嘆的不只長鏡頭調度的拿捏,更有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磅礡與詩意。
我相信在戰場上並非隨時都在槍彈飛梭,電影裡幾個轉頭就另一個世界的感官或許有些突兀,仔細想來卻也沒有違和,人在那樣緊繃急湊的情緒底下,哪能完全掌握身旁一切的動態?面對突如其來的失去,要怎樣堅持在正確的方向之上?在戰場指揮若定的將軍,真能客觀無私立下決策嗎?
作戰的日常有多驚心動魄、又有多麼雲淡風輕呢?
電影名稱:1917(1917)
發行公司:美商美國環球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UniversalTaiwan/
正式上映:202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