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後感】異裂─歧視會殺人
原文出處:帥哥看電影奈沙馬蘭堪稱是電影圈的一個奇葩導演,光是他的人生經歷就值得大書特書,我們簡單看一下:剛出道就拍了部《靈異第六感》,獲得了不少導演努力了大半輩子才得到(或還是得不到)的成就與關注,但之後隨著幾部大片口碑與票房雙雙炸裂之後名聲跌落谷底,然而卻又再靠著《探訪》跟《分裂》谷底反彈,再一次重返榮耀,同時還在《分裂》中挾帶著他在將近二十年前,因為《驚心動魄》的失利而默默埋葬起來的夢想。如此一個大起大落,追夢造夢的過程,簡直可以說是某種程度的勵志範本了。
而做為導演的奈沙馬蘭,我覺得他算是個時不我予的創作者,我從來不覺得他是一個曇花一現的一片導演,但《靈異第六感》確實成了他擺脫不了的十字架。他很多作品的評價都不太突出,甚至可以說大多是評價不佳,我一直覺得這個狀況讓人覺得有點沮喪。人們期待著第二部《靈異第六感》,但奈沙馬蘭顯然心不在此,他有其他想拍的東西,只可惜他的想法在那個當下不被市場所接受,他可能走得太前面,所以我始終認為他有不少作品是需要被重新評價的,就像如今已被翻案的《驚心動魄》一樣。沒有這十幾年下來越來越多的影迷為它申冤,我們不會看到今日的《分裂》跟《異裂》。
我們在此不妨先把話題從這三部曲移開一下,每次提到奈沙馬蘭時我都想特別推薦一下《陰森林》這片,雖然這片在宣傳上仍是被作為一部恐怖片包裝,但它想給觀眾帶來的絕對不只恐怖而已,當看到後半段時,真正知道奈沙馬蘭想講的東西時,我當下確實是相當震撼,我就不爆雷了,沒看過的快去找來看看,這片跟你想的絕對不一樣。
但奈沙馬蘭終究也不是一個完美的導演,事實是他的缺點也很明確,要說很大也是可以的:他是一個有才華的創作者,這點無庸置疑,然而他的才華同時也非常有限,他必須好好地待在他的舒適圈內,他一旦試圖跳出舒適圈外就會搞砸,《降世神通:最後的氣宗》跟《地球過後》就是血淋淋的例子,這兩部大片直接證明了他對大片毫無掌控能力,而且對不是屬於他私人創作的劇本他就無法理解。
而我也常常認為奈沙馬蘭有著好大喜功的毛病,當他手上掌握的資源越多,他就會開始出現程度不一的自我膨脹,最嚴重有可能會到一個失控的地步,認為自己可以想拍什麼東西都可以。這樣的失控在《破‧天‧慌》一片裡獲得了最大的體現:他想到了一個很屌的題材,但玩太大搞到收不了尾,後半段明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拍什麼東西了。
這就是我們的奈沙馬蘭,一個神奇的男人:總是可以逆境重生,但只要他的人生順風順水,就會出事。
那麼這次這片《異裂》到底如何?這部讓奈沙馬蘭用了迄今一輩子的創作生涯在等待機會的劇本究竟有多厲害?
我是這麼覺得:它的元素跟概念很棒,的確有獨到之處,這是個完全屬於奈沙馬蘭的故事,只有他才寫得出來這樣的劇本。但如果我們回歸一部電影的本質來看,我仍覺得這片拍得並不怎麼好,這並不是一次很愉快的觀影經驗,而這不愉快並非來自故事內容的沉痛什麼的,就只是很單純的覺得這個故事沒講好。
不過在開始正式講這片之前,我想先來講一下《驚心動魄》,這片與《驚心動魄》兩片一脈相承,我記得我之前沒在部落格這邊講過這片,以下這段是我在電影上映前寫在粉絲專頁的,先了解一下《驚心動魄》的劇情是在講什麼:
我為了看《異裂》,在電影上映前再一次複習了《驚心動魄》,依然非常喜歡,很享受奈沙馬蘭的畫面構圖與運鏡,技巧低調但卻異常成熟,很難想像奈沙馬蘭在拍這片時甚至還不到30歲。
常看許多人說奈沙馬蘭的電影只能看一次,因為知道結局的逆轉後這部電影的樂趣跟價值就少了很多。但事實上,這次二刷完後,我發現其實奈沙馬蘭的電影都應該至少要看兩次,第一次享受那個逆轉的震撼,第二次則是看奈沙馬蘭如何去鋪陳這個真相,知道答案之後再看,你會發現其實奈沙馬蘭早就用了大量的鏡頭情節跟對話把這個答案大喇喇地擺在了你的眼前,只是你第一次看的時候選擇性地忽略了這些東西,就如《頂尖對決》中米高肯恩所說的:「你想要被騙」
第一次,看的是主角大衛鄧恩的追尋與接受他的「英雄使命」,看第二次注意的,則是伊萊亞完成了他的「反派使命」。片中直接地強調了天秤兩極端的概念,我們以為伊萊亞口中的極端是指「玻璃娃娃」(本片的英文片名:《Glass》)與「無堅不摧」(《驚心動魄》的英文片名:《Unbreakable》)然而電影則在最後一刻揭露了這兩極端更深一層的含意:英雄與惡棍。
對花了一輩子去證實他理論的漫畫迷伊萊亞來說,要找出一個與他相對的極端,光是無敵的肉身還不夠,他還必須是個英雄。這個世界需要一個英雄,或者,至少對從小身為弱勢而被霸凌的伊萊亞來說,他需要一個英雄,所以他知道為了找到一個這樣的極端,他自己必須為惡,他用自己的存在去驗證了大衛身為英雄存在,進而以大衛的存在為自身的存在定義出了價值。
這是我覺得這部電影對於超級英雄類型的電影最有趣的顛覆:反派不僅催生了英雄,他一切手段的動機與目的就是為了要創造一個英雄。
奈沙馬蘭的電影我大多還算喜歡,而這是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部。
現在我想我們還是先來聊聊這部電影是在講什麼,這也是為什麼我特別拉了一段出來講《驚心動魄》,要談這部電影,我們必須回頭去看《驚心動魄》與《分裂》這兩片,因為這三部曲是從一而終的─這個詞可以這樣用嗎?不管,我剛看完《霸王別姬》,我就是要拿來用─那些躲在社會陰暗處的弱勢要走到陽光下。所謂的弱勢不一定是真的字面上的意思,他們不一定比一般人差,反而還有可能更好更強,但他們是少數,他們跟一般所謂的「正常人」不一樣。人們往往會害怕他們不了解、排擠跟他們不一樣的人事物,所以在主流社會上,那些「不一樣」的人見不得光。
這三部電影就是關於這三個不一樣的人:伊萊亞是弱勢,所以他用他過於常人的智慧去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凱文是弱勢,所以他創造出了不同的人格來保護自己;或許相較之下大衛並不算是弱勢,但這正是因為他清楚地意識到並恐懼著自己的不同,他選擇隱藏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正常人。
這是面對社會眼光甚至打壓時,那些與眾不同者最常見的應對方式:證明自己、保護自己、或是隱藏自己。
我想我們應該可以將這系列實為一個更為寫實版本的《X戰警》,他們共享著一樣的核心價值:這些不一樣的人是跟正常人平等、甚至是更好的存在。中心思想正是《X戰警:第一戰》裡的那句台詞:「Mutant and proud」。
所以第一集大衛在伊萊亞的引導之下接納了自己的不同;第二集的野獸在最後衝出了牢籠要讓世人見到他的存在;而到了這集,則是伊萊亞要將這個想法付諸行動:他不僅要讓全世界的「正常人」知道他們的存在,更要讓那些「不一樣」的獨特之人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擁抱自己的不凡,然後勇敢地站出來。
但人的劣根性終究還在,人們對於異己的包容就是沒有那麼高,不一樣的存在會破壞他們世界的和諧,所以片尾那個神祕的三葉草組織出現了。
他們是誰?電影沒有明說,但我想可以將他們視為社會上對異己的歧視與恐懼的具象化,每個人都衣冠楚楚地在高級餐廳聚會,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卻又擺出了故作憐憫的模樣,彷彿將「我是為你好」這幾個字寫在臉上,道貌岸然的模樣有沒有很眼熟?
他們不需要是誰,他們代表著這個世界對「不一樣」的敵意,他們可以是納粹,可以是3K黨,也可以是護家盟。他們的做法是什麼?「我們先說服他們並沒有超能力,如果說服不了,那就消滅他們。」
聽起來任性又荒謬嗎?那來聽聽這個吧:「同性戀是可以被醫治的,如果不可以,那我們就剝奪他們的人權。」
這不是電影,這是實實在在發生的現實,我們常常說「歧視會殺人」,三葉草組織在電影的最後冷血地殺死異能者的情節,就是用最直接的方法把這句話具體地呈現給觀眾看。現實中歧視殺人的方式或許沒有那麼直接,但歧視與偏見會殺人,這是千真萬確的。
啊,不過說真的我其實不知道玻璃先生超能在哪裡就是了,現在是特別聰明也該死嗎?
全世界高智商的人們要小心了,這個組織的人會去收拾你們!既然都做到這樣了是不是該更有原則一點,那些特別高特別矮特別胖特別瘦的人都一起清算掉好了,我長得特別帥要不要也把我殺了?
雖然電影最後看似歧視的勝利,但奈沙馬蘭還是照慣例地安排了一段逆轉:伊萊亞最終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世界看到了他們的存在,不一樣的人不再躲躲藏藏,他們的犧牲或許會讓他們成為烈士,讓更多異常/非凡之人站出來。
不過這個結局仍舊是個開放式結局,先不說只是一個力氣特別大的人能不能讓世人相信超能力這點,我無法揣測奈沙馬蘭對於這件事是個樂觀還是個悲觀之人,電影並沒有告訴我們當事人知道了這些人的存在之後,對於多元是會大方擁抱,還是表現出更激烈的反彈與惡意。
其實我對這件事是不敢太樂觀啦,不過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步登天,有個開始總是好事,對吧?嘿,你知道嗎?超人一開始也是不會飛的啊。
說完這些,讓我們回到電影本身,不好看的問題是出在哪?我自己是覺得,奈沙馬蘭有個很好的想法概念,但最終寫出來的劇本跟拍出來的電影……挺無趣的,就是很雞肋的一片。
我覺得這片的問題在於它並沒有提供足夠的戲劇衝突,張力明顯不足,它的定位也很尷尬,既不超英也驚悚,說它是劇情片戲劇性又不夠,或許就是一部,呃,概念片?
這造成了電影一個明顯的缺失:故事本身一直沒有什麼太重要的情節,三個主角的交集火花也不太夠,很像是在各演各的,甚至我始終覺得這部電影不需要是《分裂》的續集也一樣可以完成,雖然我沒很喜歡《分裂》,但該片的獨立性夠高,不論是故事還是人物都是,很值得再用一部電影來補述凱文的故事,而不是讓《分裂》僅是《驚心動魄》跟《異裂》之間的角色補充包而已。凱文這個角色身上還有很多故事可以講,但在這片是被浪費了,就只是個有特色的反派而已─他有一個影評家人格,喜歡爆雷,片中要爆雷的那一幕我一直在期待他講「布魯斯威利是鬼」,結果沒有,可惡!
我想可能是奈沙馬蘭想講的東西太多,所以就乾脆真的全部用講的,異能者在精神病院裡被治療這部分應該要是描述歧視如何傷人的重要橋段,結果醫生的治療方法是……出張嘴?沒有任何的實證或實驗,就是用講的,而我很難接受之前已經花了一整部電影的時間懷疑、追尋並接受自我,並且還運用了自己的超能力行俠仗義將近二十年的大衛,竟然被講一講,前後不到三天的時間,他就又開始懷疑自己了?拜託,她的論述連我這個觀眾都沒辦法被說服了,是要怎麼說服一個已經肯定自身能力多年的人?
同時主線劇情重點擺在玻璃先生的計謀上面,這點從這片的英文原名就能看出這片的主秀是他,但電影裡他多數的時間都在玩醫院的攝影機,對於他為何能在醫院裡來去自如卻沒有多加解釋,當他最後真正的計畫揭露時,給我一種「認真?你的計劃就這樣?」的感覺。
這可能是奈沙馬蘭不擅長的地方之一:他的電影一向冷調,不是沒有感情,但多數的時刻都是內斂壓抑。當這片後半段進入了比較商業的時刻,不免俗需要灑些激昂的狗血,這時奈沙馬蘭的短處就跑出來了,他的鏡頭是OK的,有些挺有趣的鏡頭還是能看出他有拍娛樂片的潛力,像我就蠻喜歡一段從車內往外拍,透過車窗看到野獸衝向大衛的鏡頭,當從車內看到車身受到撞擊之後再一次把鏡頭移到窗外,才看到原來是野獸被大衛制服,這樣的一個鏡頭就蠻有意思的。但當需要滿出來的情緒時,這時情緒就有點上不來了。大衛被淹死的那段理當悲壯,但在戲院的當下我卻有種不知道該用什麼心情面對這個畫面的感覺,甚至一度有種廢到笑的錯愕感跑出來。我是說,我知道他的弱點是水啦,但死在路邊的小水坑裡,這應該是我看過死相最悲哀的超級英雄了吧。
最終那個神秘組織的出現也令我不太滿意,我是不太確定每個人可以接受的程度到哪,但「空降設定」正好是我最不喜歡見到的創作手法之一,我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連奈沙馬蘭都得靠這招來玩逆轉,當那個刺青跟回憶出現時,我很努力在回想我是不是少看了什麼東西,那時候的感受是「這是什麼東西?我現在應該要很驚訝嗎?這樣」。
從脈絡才能找到邏輯,這片的鋪陳就是一個缺乏脈絡的示範。
總之,可惜了,有好角色,好概念跟好想法,但就是缺了個好故事,奈沙馬蘭醞釀了一輩子的夢想,大量影迷等待了十幾年的作品,最終卻只有這樣的水準,挺遺憾的。
帥哥評電影:
概念想法:8
實際執行:5
角色魅力:7
劇情脈絡:6
內容省思: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