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女時代》:走進翻湧的回憶
原文出處:MOVIE
BOULEVARD
我很喜歡周華健的一首歌,開頭第一句他用著一貫溫柔的嗓音,這樣吟唱著:『我們越來越愛回憶了,是不是因為不敢期待未來呢?』每每聽到這裡,眼睛就先紅了。日子一天一天的過,我們一天一天的做著一樣的事情,看起來好像是為自己的未來打拼,可是在這過程中,我們不知道因為現實做了多少折衷和妥協,然後離夢想越來越遠,未來也就越來越朦朧,自己就越來越不像自己。一開始看到《我的少女時代》(Our
Times,
2015)還蠻開心的,因為這部電影的出發點,就類似這種感觸,一個平凡的上班族在事業、愛情都不盡然順心的時候,她選擇回憶,隨著翻湧的過往,她得以重新檢視自己。
回憶,是為了讓我們看到過去,再一次體會歡笑和淚水,再一次充滿勇氣和信心,再一次因為犯過的錯而戒慎,再一次因為過去的點點滴滴,讓你記起來是什麼構築成這樣的你,而你卻忘記了自己的樣子。於是,當我看到這個普通的女孩子在職場受挫開始想起從前,想起她學生時期敢於衝撞,敢於發聲,不甘屈於不公不義之事,出來大聲疾呼的樣子,其實是蠻觸動心裡某個沉靜的地方,被激散出陣陣漣漪。
『沒有人可以定義我們,只有我們自己知道自己是誰,也只有我們才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這句說來是很感動人的。身而為人,我們很常忘記這件事,我們在意別人的眼光,被世俗的美醜觀念圈住,被生活的各種壓力綑綁,被人情義理擋住去路,被大眾主流觀念束縛。當年的林真心敢在全校師生面前衝撞體制,出了社會的她自然不會因為庸庸碌碌的生活腳步而迷惘。
《我的少女時代》的編劇用心剪裁了屬於1990年代青年們的諸多回憶,高度還原二十餘年前的生活樣貌,透過學生時代這個最青澀稚嫩,卻也最多故事和回憶的階段,喚起了每位觀眾的記憶,以最容易引起共鳴的愛情故事下手,包裹成略顯誇張的喜劇電影,用最低的姿態、最誠懇的心態,歡迎各位觀眾一起來回憶,一起得到感動,最重要的還是得到感動之後,發自內心與自己的溝通對話。就像林真心坐在當年的公園長椅上,翻著那些舊物,她暗自擬好了未來規劃,她大膽地遞出辭呈走出綑綁她手腳的地方,而不只是耽溺在過去的回憶裡。
不諱言,我一直很喜歡看校園純愛電影,可能是自己的青春活得太貧乏太沒有色彩,才覺得看純愛電影是種彌補吧。所以,一如預期我很喜歡《我的少女時代》裡的愛情故事,雖然我深信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複雜的愛情網絡,但我很投入在觀賞電影裡的愛情推移。我可能不曾是誰的徐太宇,但人生裡面總有過一個自以為不可能發展的林真心和一個追不到卻嚮往得要死的陶敏敏,不管這些太宇、真心到底最後變成怎麼樣,感謝他們的出現,出現在我們的青春裡,成為我們成長的養分,成就了我們現在的樣子。
演員的表現,我就不多贅述了,主角林真心也就是由《等一個人咖啡》宋芸樺飾演,如果看倌們稍加比較這兩部片裡宋芸樺的表現就可以略知一二,不光只是口條和肢體動作改變了,變得更有戲劇質感以外,大膽扮醜,不顧形象的完成搞笑片段就更是讓她往前邁開一大步,誠如我在金馬入圍名單那篇所說的,她將喜劇演出了層次,就那些跌不完的跤來看,從一開始的誇張到關鍵的那一場頂樓戲碼,狠狠跌跤、狠狠的崩潰,再若無其事的站起來回眸,笑著揮手,讓觀眾看了無不心疼泛淚。至於飾演徐太宇的王大陸,我就覺得他的演法沒有改變多少,甚至我更喜歡他在《相愛的七種設計》裡的表現(呃…不是因為有露屁股的關係)。
一直在想《我的少女時代》到底是不是一部好的電影呢?綜合整體表現,這部片在各個技術層面完成度都很高,不若許多台灣電影會讓人看著看著就出戲的技術表現,就這點而言,成績就能高於普遍值。只是,劇情和剪接的部分,某種程度而言還是落入一些新導演的窠臼,可能對故事本身有太多感情,這個也想說,那個也牽扯一點,到最後拍完了又捨不得剪掉,所以劇情發展不免看來龐雜,想說的東西太多,核心概念無法放在中心發光,然後拖累了電影節奏,使其雜沓。但不能否認,這是一部演入人心的好電影,可以讓我們懷念,也可以讓我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