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他鄉》: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原文出處:MOVIE
BOULEVARD
『妳必須用美國人的思維思考,妳會極度想家,而且妳除了忍受,沒有什麼可做,但是妳做得到的,它殺不死你的。』
(You have to think like an American. You'll feel so homesick that
you'll want to die, and there's nothing you can do about it apart from endure
it. But you will, and it won't kill you.)
50年代,美國夢是人人皆擁的共通夢想,即使是遠在一個海洋以外的愛爾蘭也不例外,愛爾蘭女孩艾莉絲天資聰穎,卻只能在小小的雜貨店擔任收銀員,艾莉絲的姊姊於是替她牽線,幫她找了發展的機會,於是艾莉絲遠渡重洋來到了美國紐約,定居在布魯克林這個移民的集散地,在這裡她可以在大型百貨公司擔任櫃姐,晚上時間還可以依她的喜好進修,前途似錦。只是隻身打拼,離鄉背井,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一片海洋的距離足以讓思鄉情愁恣意地綿延生長。直到艾莉絲在舞會上遇到了願為她付出真心的西班牙男孩,這片陌生的土壤終於有了讓她牽掛的溫度。
《愛在他鄉》(Brooklyn,
2015)是《全面鎖定》導演約翰克勞利的全新作品,改編自2009年愛爾蘭作家柯姆托賓的小說作品【布魯克林】,電影中的女主角艾莉絲則由愛爾蘭新生代女星莎柔絲羅蘭演出,莎柔絲早在13歲就以喬萊特導演的《贖罪》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近幾年來除了不小心接演了《宿主》之外,所呈現的演出都相當具有水準,《蘇西的世界》、《少女殺手的奇幻旅程》和《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無論戲份多寡,她都以一種氣質典雅、清新空靈的形象,展現了早熟而有質感的演技。在紐約出生的她,3歲隨父母回到了愛爾蘭,在兩地成長的她,心境上相當貼近電影裡的艾莉絲,讓她得以精準詮釋一個女孩在異地逐漸成熟而蛻變成女人,順利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是名單裡的亮點。
電影裡飄洋過海的艾莉絲不只是一代人的寫照,更是曾經離家打拼的人共同的縮影,在莎柔絲湛藍的眼睛裡頭,我們似乎看到了當初在面對陌生環境時一樣的徬徨無助,更看到了那也曾經釀在你我眼裡名為鄉愁的淚水。透過電影也讓我們體會到了沒有手機和網路的年代,人們的距離雖然遙遠,但是他們的心卻特別接近,雖然只能透過魚雁往返,但每一次展開信紙的書寫都是掏心掏肺,甚至恨不得自己能把自己對折,塞進信封裡。面對思念的愁緒,我們都顯得渺小,也更清楚自己不想長大的掙扎,那是離開保護傘獨自面對風雨的不甘。或許,很適合引用余光中的詩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可是啊,人生就是如此奇妙,我們總會遇上某個人某件事,他會讓我們淡忘惆悵,讓我們不知不覺的長大,例如愛情就是其中一種美好的可能,我們會遇到一個人,在那一刻會明白有人正在等你/妳,會知道有人值得你去守護,或是值得妳不顧一切衝向他的懷抱,你會知道是時候你和她可以成就一個『家』,找到你的歸屬。那就是成長和負責的時刻到了。愛在哪裡,家就在那裡,正是如此。艾莉絲最終的選擇,或許是不少人共同的選擇,她回到了愛爾蘭,可是愛她的姊姊已經不在,牽掛的母親也給了最終的祝福,堅強的放手,剩下來的是街坊的閒言閒語,或許,布魯克林是她的異鄉,但只要愛她的人和值得她愛的人在,就是歸處。是時候飛翔,那就往屬於自己的藍天飛去吧。『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直到某天太陽升起,你甚至無法馬上意識到這陽光多麼醉人,讓你想起了與過去毫無相關的某事或某人,這人只屬於你,然後你明白了這是你的歸屬。』
(One day, the sun will come out you might not even notice straight away
- it'll be that faint. And then you'll catch yourself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
or someone who has no connection with the past. Someone who's only yours. And
you'll realize that this is where your life is.)
這是艾莉絲最後的獨白,透過莎柔絲的演繹,幫我們訴出了一個遊子的成長歷程,看到了你我的記憶,也替女孩留下堅強卻溫婉的典型,莎柔絲演活了艾莉絲,也演出了自己的故事,更演進了觀眾的的心裡。在《愛在他鄉》這部溫柔的電影裡,借用美國夢反應了每個人汲汲營營向前,卻被鄉愁束縛的悵然,卻也提供了正面力量,默默鼓舞觀眾,太陽照常升起,我們要要努力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