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男孩》當牛奶葛格成為美術老師
原文出處:Das Kino波電影
當牛奶葛格成為我的美術老師,
內心的小鹿,開始,砰砰,砰砰,砰砰跳!
-----------------------------------------------
編導:王嘉耀
製片:郭芷妡
演員:黃劭揚、林宗彥(牛奶葛格)、李利貞
【前言】
《蘋果男孩》係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第23屆的畢業製作,由金馬獎第50屆新人獎入圍黃劭揚主演,劇情講述青少年學生時期的甜蜜愛戀與性向探索。由於其清新感拿捏得宜,有別於過往華語同志電影常見的苦澀氛圍,使得《蘋果男孩》令人印象深刻,並且輪番入圍第37屆金穗獎、第一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更獲得後者台灣酷兒獎的殊榮。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當中的美術老師是由林宗彥(牛奶葛格)飾演,讓人看見他別於兒童台形象的帥氣演技。
【劇情】
女友的生日即將到來,一傑煩惱著,該送怎樣的生日禮物。突然間,美術老師要出國留學了,莫名地,在一傑心中,卻泛起了漣漪。這時,他才發現,原來自己對著老師有著一份別於師生的情感...。
牛奶葛格演了蘋果男孩,就是,蘋果牛奶。 (爛哏)
【演技】
《蘋果男孩》最大的功臣莫過於,黃劭揚的本色演技。這一點,我們在國片《甜‧秘密》早可以知悉。該片透過男孩視角,看待成人世界的複雜愛戀。可惜是,《甜‧秘密》成人演員眾星雲集、宣傳的刻意忽視、票房不佳等原因,使得黃劭揚的才華未能發光見世。黃劭揚那種的輕浮痞態,在生澀年輕演員群中實屬罕見,而他也複製此形象於《蘋果男孩》中。
在《蘋果男孩》,黃劭揚詮釋出屬於一種台灣學生吊兒啷噹的青春洋溢,有時更會幼稚回嘴、碎嘴垃圾話掩藏內心的害羞。而在發現自己同性情慾時,心情轉變為焦慮沉悶,收斂起他的「油腔滑調」,讓觀眾見識他「認真」的模樣。這些在影片中都有目共睹。
或許有人會說,黃劭揚只是在演自己。但這樣的表演方式,讓我覺得很獨特,很自然,很迷人,很喜歡。
另外呢,林宗彥也從兒童台大哥哥,躍升成為校園中的「大哥哥」,正是那種在學生時代最讓人性啟蒙發芽的年輕帥氣老師,灑脫帶點帥氣。這也符合片中所強調「暗戀」,契合你我曾經在校園中對於老師的越矩幻想。(通常會是健美體育老師,或是年輕長髮女老師,我好性別刻板啊啊啊,但真的就是這樣阿)
痞痞中帶點可愛
怎麼,不只穿圍裙呢~
【師生戀】
《蘋果男孩》另一項議題便是師生戀。
從故事開始,觀眾可以明顯發現一傑享受獨佔老師成錡的時刻。他總是賴在工作室,企圖延長二人的獨處時光,例如故意說:「老頭,我今晚可以待晚一點」。
這樣的反應,你我在喜歡一個人時,都曾經做過,尤其在我們還沒有被愛情傷得遍體麟傷時。我們總是自以為,對方是我的唯一,為了這份唯一,想要盡可能在對方身旁久留,或是留下一點牽絆。而,「畫一百顆蘋果」,成為成錡給予一傑的牽絆。一傑享受這獨有的牽絆,以表明自己對於成錡是「特別的」。只是,還不懂愛情的一傑,以為「特別的」就是「喜歡的」。這終釀,後段的受傷。
而在故事中,並沒有明說成錡的性傾向為何,他沒有說明沒有承認沒有否認,觀眾只能從單方的敘述中,知曉他有一位「講英語」的「伴侶」。但這不是重點,從一傑與成錡的打鬧相處中,我的確看到一種若有似無的情愫,或許這也是導演刻意營造的「腐感」。但我偏向解讀為,基於年齡的差距、職務的不允許、遠距的別離、已有伴侶的感情狀態,讓成錡不能接受一傑的告白。
而我,特別喜歡下面這段台詞
成錡:「你知道嗎?這世界上好多好多的事情是一開始就註定好的。但就算是註定的,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發現。」
一傑:「我希望我永遠都不要發現。」
成錡:「你很勇敢。」
一傑:「勇敢有甚麼用?」
成錡:「當然有用阿,他讓你活得很誠實。」
一傑:「那你呢?」
成錡:「如果騙自己可以很快樂,為什麼不能一直騙自己。」
一傑:「所以欺騙自己很快樂!林成錡,你很快樂?你真的很快樂?
成錡:「你有資格說我嗎?」
這段對白極度高明,編導王嘉耀完全沒有使用「同性戀」、「同志」、「喜歡」、「愛」等詞彙,卻讓知悉的觀眾明白他們所談為何事。放在《蘋果男孩》劇情中,這對白明顯代表成錡隱瞞自己的性傾向或是迴避己身對一傑的情慾,但他卻不願坦承,想要維持表面的和諧,安然度過。而最後的「你有資格說我嗎?」則是一擊回馬槍,刺入一傑的心坎,暗諷著跟他告白的一傑其表面的異性戀情侶關係,或是一傑同樣沒有對女友坦承自己這部分的性傾向/情感。
但說了這麼多,你同樣可以擺脫、不承認這樣的酷兒閱讀分析,認為他們只是談論與同志無關的人生箴言。正如同部分觀眾不承認《艋舺》當中的同志情誼。角色們的情感究竟為何,觀眾的投射亦為重要。因此,《蘋果男孩》這段師生戀的同志色彩有多濃厚,取決於觀者如何凝視。
就這樣一直摟著我
【對比近日事件】
而跳脫《蘋果男孩》故事劇情,對比近日的影片外流事件,我認為,更可用上段台詞來對網路社群的某些人舉止擴張解讀文本。
在社群網路媒介的某些人,總是以「善良」、「純貞」、「潔淨」、「恐性」、「人權」、「愛」包裝那早已腐爛惡臭的肉身,欺騙著自己,催眠著自己屬於多數意見、屬於「正義一方」。這般狂熱的道德公民,以仇妒的眼球掃視著「己身以外」的世界。
而不被主流道德承認的行為,它則淪作公民們斬首示眾的犧牲品。在這當中最不被承認的,正是「性」。
性的當事人,則成為了被批判指責的行為客體。「邪惡的」仇妒的眼球們置身事外,躲在背後,默默把人揪出來,接著看好戲。道德公民以「知名度」、「榜樣」、「職業」要求不允許發聲的性主體承認他的罪刑。更甚者是,期盼一齣名為「從天堂墮入地獄」的悲劇上演,把己身對「紅人」的羨慕、忌妒、厭惡等諸多不滿加在性主體身上,要他為「性」與「知名度」付出悲慘的等價交換。
此時,「正義、道德、安全」不過只是滿足潛藏敵意的官方說法。
道德公民審視著被抓上檯面的秘密,性汙名變得更加龐大醜陋,進而成為了妖魔。於是,眾人紛紛成為了道士、法師、驅魔師,急忙著斬妖除魔。卻忘了去了解,妖為何成為妖,魔為何成為魔,是怎樣可怕的仇妒眼球,讓人成為了「性妖魔」。但沒有人這麼想,因為「如果騙自己可以很快樂,為什麼不能一直騙自己。」,於是公民狂熱鼓舞躁動著,卻沒有聽見那句「你有資格說我嗎?」。
「你有資格說我嗎?」
【技術與象徵】
《蘋果男孩》最得我心的,便是它「真實地」重現多數同志在校園時期的那種欲言又止的暗戀,撇開告白部分,那刻意希望在對方身旁多留久一點,真叫人看得很有「即視感」。而在技術上,《蘋果男孩》剪輯、攝影流暢,沒有過度的炫技,令觀者看得很舒服,沒有那種學生作品常見的「壓力感」與「尷尬感」。另外,在符碼象徵面,我也覺得《蘋果男孩》非常有趣。
像開頭的水槍、顏料噴射,雖然看似童趣、青春,但我看起來就是莫名覺得很情慾!就像,男孩彼此在向對方噴射體液,就在燦爛陽光下,無人的城市屋頂,兩名男體互相潑灑著體液,情慾縱橫。默默地,電影在開頭就告訴兩人彼此潛藏的暗戀。(突然覺得這種解讀好李幼鸚鵡鵪鶉老師)
蘋果,更明顯地象徵愛情,紅色,鮮豔,稚嫩,完全地,顯露屬於青春的愛戀。而蘋果另一種解釋「禁果」,更明顯指出,校園中總是不被允許的「同性愛」與「師生戀」,在社會道德枷鎖下,它們都是一種「禁忌」。
如此地,《蘋果男孩》簡單卻象徵豐富,實在是台灣近年難能可貴的清新同志電影。
老師~射我
好美的結尾
【結語】
為什麼,拖到現在才重新介紹這部2014年出品的電影呢,因為呀,近來公視推出了一個「迷你4U電影院」單元,播放非公視學生劇展的台灣學生電影,而且更有將全片放上網。所以呢,這部黃劭揚與牛奶葛格主演的短片,現在已經可以在網路收看囉!
同時呢,隔了一年,2015第二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台灣酷兒獎」也開始,這次有著兩岸三地的十部華語同志短片。對比劇情長片,短片沒有機會DVD發行,非常難被看到,也總是隨著時間被遺忘。喜歡這類型作品的朋友,記得這次影展不要錯過嘿!
2015第二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台灣酷兒獎」介紹:
http://goo.gl/TIl6K2
----------------------------
個人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