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福爾摩斯先生》Mr. Holmes名偵探的偵案告別作
原文出處:雀雀看電影
福爾摩斯反璞歸真
沒有小勞伯道尼把福爾摩斯的推理應用到預測動作武打招式的花招(以及歇斯底里)、更無BC一秒鐘說一句話的快語解析複雜案情把其他人都當笨蛋,由甘道夫伊恩麥克連所主演的《福爾摩斯先生》(Mr. Holmes)講福爾摩斯晚年離群索居35年,93歲而記憶衰退的他試圖回想著以前的一件案件(也是最後一件案子),他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有做錯什麼?或者是至少想起來破案了沒有?
破解自己,是電影《福爾摩斯先生》裡頭最大的懸念。
這太棒了,有什麼是會比福爾摩斯自己來分析福爾摩斯自己還要精采?《福爾摩斯先生》(Mr. Holmes)令人激賞之處非僅在於福爾摩斯與自己鬥智,而是全片洋溢著你我年輕時代曾伏案細讀偵探小說時的那種肉體平靜而內心激情且為之著迷的懸疑感受,伊恩麥克連所飾演的老福爾摩斯其實更接近你我兒時閱讀原著時沈醉其中的原汁原味,這在我們已然接受了創新形象的福爾摩斯之後,反有一種值得品味懷念的復古風情。
福爾摩斯的偵案告別作《福爾摩斯先生》裡共描述了三個事件,一件是福爾摩斯已經忘記的偵案告別作、一是來自日本的委託,最後則是圍繞在晚年福爾摩斯、照顧他起居的女管家與其兒子身上(最後這可能根本不算個案件,但卻是讓老福爾摩斯人生從此改變的重要關鍵點)。
巧合的是,這三件事竟同時指向了親子議題。
一對失去孩子的夫婦、一對失去丈夫的妻兒、以及一對失去父親的母子。
在面對這幾組人馬的前後時期,福爾摩斯也形同失去了一輩子的摯友,華生。
失去所愛顯然是這電影的核心命題,每個人在面對這事都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一開始、老福爾摩斯愛開玩笑說既然華生不在身邊了那就他自己來寫自己的故事,反正這樣可能還比較貼近真實的自己,可以幫自己平反一些華生虛構的他的形象例如他說自己並非一個咬煙斗和戴獵鹿帽的偵探、而是愛戴高帽子咬雪笳才對。電影把名偵探被虛構撰寫的困擾表達得很無奈(無奈什麼!?你本來就是虛構的啊裝什麼真實!)、同時又讓福爾摩斯自己提筆撰寫害他引退的懸案事實真相,一種閱讀書中書中書的概念興味會不斷地在電影中跑出來跟大家說哈囉。
在挑戰自我記憶力的過程中,福爾摩斯得到了一個小華生,也就是女管家的兒子。因為跟這聰明的孩子起了良性的互動,孤僻的福爾摩斯略略打開心房,讓小男孩進去探視。於是本來他是為了記住以前的事情才想要寫作,後來多了一個小讀者的雙眼期盼、讓他真的開始動筆。重審過去一件偵案告別作於是變成了一場介於杜撰想像與揭穿事實的拔河戰。
小男孩像是取代了華生的角色,讓他那句「經過了這麼多年,華生依舊不了解我。我們漸行漸遠,甚至沒有好好說一聲再見」的遺憾得以重新被彌補,但小男孩同時也是福爾摩斯自己,因為他也有著資優兒童往往來自平庸父母的感嘆。所以當小男孩用母親辛苦掙的錢受的教育養成的能力去羞辱自己不識字的母親之際,福爾摩斯知道這孩子日後必定會後悔,而他想要幫助他不要有這份人生遺憾。
而這份忘年之交讓福爾摩斯想起他偵案告別作的事實真相,那是關於一個母親對於痛失愛子的痛心執著。「死者離我們並不遠,像是隔一道牆的另一邊而已」,但福爾摩斯卻無法突破自己心裡的那道牆、助他人不跨過那道生死之牆。所以偵案告別作之所以被遺忘,是偵探選擇性的遺忘了一場沒有成功的心理治療案。
《福爾摩斯先生》的原著叫做《心靈詭計》,活像是把福爾摩斯從神貶成凡人、又像是每一個老人都想為人生遺憾做最終釐清的過程,它讓福爾摩斯被虛構的部分變得更有真實感,不只是因為劇中大玩福爾摩斯對自己的存在大肆辯論、更多原因應該出自於這是大家所能讀過、最有人性的福爾摩斯故事的關係。
太喜歡福爾摩斯的人,怎能錯過《福爾摩斯先生》?
影片年份:2015
出品國:UK
出品:See-Saw Films, AI-Film, Archer Gray
發行商:傳影互動
導演:比爾坎登
編劇:Arthur Conan Doyle
演員:伊恩麥克連、蘿拉琳妮、派崔克甘迺迪、真田廣之
片長:104分
上映日期:201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