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推薦」雀雀 -【聖母峰】影評 (Everest)

【影評】《聖母峰》Everest 登高必至尊、行遠必致命
原文出處:雀雀看電影

登高必至尊、行遠必致命

聖母峰 Everest 10.jpg

對你而言,攻頂聖母峰具有多大的誘惑性?對於登山癡而言,那可能是超越了世間對於追逐名與利等庸俗夢想的至高境界。為此,一甲子以來,全世界有無數名勇士前往探險,但僅有四千人真正有觸摸到那個世界顛峰。至今聖母峰山區仍橫陳著好幾百具死屍,有七成是攻頂之後才瞑目長眠於雪地之中,世人很難評判他們用命去換取「攻頂聖母峰」這份榮耀是否值得?但或許看了電影《聖母峰》,會能有更深一層的體諒。

聖母峰 Everest 11.jpg

電影《聖母峰》根據1996年史上最大聖母峰山難事件翻拍,確定開拍之前它確實是史上最大聖母峰山難,但不想電影開拍之後就陸續發生了2014年春的雪崩以及2015年春的尼泊爾地震,兩事件讓聖母峰山難罹難人數再破紀錄,於是《聖母峰》在從拍攝到上映的短短兩年內過程之中,故事裡的事件已經從第一慘退居成為第三慘。這倒也無妨,連兩年的事故反而為這部片災難片做了最直接的宣傳預告,告訴世人「要登聖母峰?你是否已經做好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準備?」如果沒有的話,那還真得感謝像是《聖母峰》這樣電影的推出,讓大家體驗一下實際要攻頂聖母峰需要面臨多少的困境與苦難。

聖母峰 Everest103.jpg

真實度與難度、觀影與拍攝的雙重考驗

既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聖母峰》自是不能偏離事實太多,舉凡當時人物背景個性的重塑、事發當時的細節與源由、誰做了什麼關鍵性的行為與決定等等,一旦處理個不好、都勢將惹發當事者與家屬在觀影之後的爭議。另外還有一般觀眾在觀賞《聖母峰》後究竟是會得到一份想欲登山的沸血熱情?還是會被山難嚇傻而對登山感到卻步?可以想見電影在籌劃階段就已經深陷舉步維艱的狀態了。

劇本上的規劃設計已經不容易,但拍攝過程恐怕才是最艱困的時期。為面對零下負30度C以下、攝影機死當無法開啟的拍攝環境,還得設計溫室帳棚給攝影機使用才能順利開拍,更不用說上百趟運人與運物資上山的工程是多麼浩大了。儘管劇組設計了諸多替代方案來解決拍片危險性(例如大量在片場與較不險峻的義大利山區拍攝),但2014年雪崩之際,確實也還有劇組正在聖母峰取景而受到驚嚇。

聖母峰 Everest109.jpg

最優秀的登山員常是最易罹難的人

《聖母峰》背景故事是1996年時期最優秀的其中兩團登山隊,紐西蘭隊(冒險顧問隊)與美國隊(山痴隊),在各自延攬記者一起跟團攻頂、以紀錄宣傳各自團隊的競爭關係之下,在最後一刻還是決定攜手合作一起上山的過程。兩邊的團長在當時都是攀登聖母峰的專業佼佼者,助人攻頂與救難功績不計其數,然而卻都在1996年的任務中死去。後來生還的記者Jon Krakauer出書《聖母峰之死》回憶這段往事時曾揣想或許是因為隊中有著記者的存在、才會讓兩個領隊有了急於表現的競爭心態,讓他們在做決定時有了比平常更甚的冒險意圖,才會罔顧天候與時間不足的諸多警訊,最終不幸罹難。

聖母峰 Everest102.jpg

生還者的口水戰爭VS電影的中立表達

若以Jon Krakauer的結論來看,兩隊領隊可能都是過於自信自身的登山能耐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但老實說Jon Krakauer的書中也大罵過當時一起攻頂的台灣隊拖累了大家的登山進度。事實上當天攻頂人數最多的是紐西蘭隊和美國隊,台灣隊人數三個、是專業的登山者,卻還被當時沒有8000公尺登山經驗的記者Jon Krakauer怪罪,Jon Krakauer的書雖然是很賣座,但後來也一直被其他人出書反駁,所以真的還是參考就好。相對於生還者在事後互相指責這一點,電影《聖母峰》的處理態度就顯得中性而無批判成分。照理來說,習慣依照市場需求而開啟拍片計畫的好萊塢,很可能會把片子拍得熱鬧一點、讓英雄更昂然一點、更超寫實一點,但處理起《聖母峰》,卻是拍成一部寧願求寫實也不願意誇飾呈現故事的災難片,這一份謹慎與執著,讓電影變成了一部可信度與說服力都更加高昇的電影,這實無負「真實故事改編」這句話了。

聖母峰 Everest105.jpg

沒有起死回生的英雄,只有活屍般狼狽返回的生存者,沒有誰對誰錯的責難,只有天有不測人有禍福的結論,沒有壯闊不思議的景,只有世人皆須臣服的蒼茫冷峻...畢竟若照Jon Krakauer的寫書批判力來說故事的話,《聖母峰》也大可拍成為另外一部《加州大地震》來賺錢,但顯然這一次,好萊塢的勇敢,用在了不一樣的地方。

聖母峰 Everest106.jpg

大片要內斂演:演技派想的跟你不一樣

對於真正的演技派來說,演小片要用方法演技誇張演,大片則是在細部情感流露上決勝負。《聖母峰》的格局大而壯闊,在聖母峰之下恐怕是再多的情緒都只會被風雪淹沒而顯得無意義。以此來細看兩位男主角傑克葛倫霍與傑森克拉克的演出表現,或可察覺到兩位演員在詮釋已故人物稜角的細膩之處。

聖母峰 Everest107.jpg

傑克葛倫霍戲份不多,但他之所以選擇接演史考特費雪(Scott Fischer)這號人物來演,完全符合這位演員慎重挑選劇本角色的品味。史考特費雪有「救難先生」之稱,對於對手搶走了自己的記者團員他雖耿耿於懷卻還是在山上表現了顧全大局的大器,舉凡同意合作、搭救登山者,他該做的都做到了(也做得比別人好)。唯在最後一天,比別人多跑了兩趟的他卻沒多做休息、不顧體況不佳而執意跟上大夥進度攻頂,以致於下山時讓高山症籠罩而無力回天。儘管出場次數很少,但傑克葛倫霍在《聖母峰》最後趕上攻頂之後的那幾場戲,從躁進到對競爭釋懷終而察覺自身在意氣用事後承擔不起後果的落寞、最後竟還出現職人武士般甘死於雪地裡的平靜表情,多處皆顯得細膩有層次耐人品味,完成他在《聖母峰》這大片裡以內斂演技決勝負的定位,是觀眾第二次看《聖母峰》時不容錯過的關注點。2015年,傑克葛倫霍推出兩部電影作品,分別是冷癖的《聖母峰》與狂躁的《震撼擂台》,兩片竟在台灣同週上映,算是讓這位實力演員以自己打自己來向台灣觀眾證明他很有料的契機吧。

聖母峰 Everest104.jpg

至於作為《聖母峰》第一男主角的傑森克拉克,飾演的是紐西蘭登山隊老闆羅勃霍爾(Rob Hall)。在當時登聖母峰需要價七萬美金天價的時代,羅勃霍爾廣收成員被視為愛錢一族(其實美國隊也有遭過同樣的批評),但電影中卻讓觀眾直接看見他讓機車記者免費攻頂、並給予沒錢的隊員打折優惠、而且還免費讓隊員打一分鐘索價近千元台幣的衛星電話回家聊天等細節,都已為這號人物做出有力的辯駁。相對於傑克葛倫霍,傑森克拉克飾演的紐西蘭領隊其想當好人的溫和、意欲被信賴的意圖是更加明顯的,電影與傑森克拉克合力打造出來的,是一個中性不該被任何人所批判的羅勃霍爾,他或許愛求名、求利,但他也同時對團隊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任何再好的管理與制度與SOP,在極限環境之下都有完全喪失處理意外狀態的可能性,管他事後回到人間的人們再怎麼評論當時,我認為《聖母峰》導演與演員所營造的男主角稜線是溫柔而適當的。

聖母峰 Everest101.jpg

最後自然不能不提的是綺拉奈特莉。《聖母峰》全片裡頭,就這位在家待產的紐西蘭領隊老婆角色是處於一種適合方法演技去詮釋的狀態。她不在山稜無際的雪山當中、只能倚賴電話來與愛人聯繫,當對方遇難、危急的當下,還是只能對著話筒傾力傳達心意,在這種時候,兩行淚加兩行鼻涕表情加上抽搐抖音的驚頓語氣表演都是剛好而已不顯得誇張,因為對綺拉奈特莉而言,飾演的這位女人,單純只是一位痛失老公的無助孕婦,與《聖母峰》本身的壯闊與盛大並無關連。

聖母峰 Everest110.jpg

出品國:USA、UK
出品:Cross Creek Pictures, Free State Pictures, Univer
發行:UIP
導演:巴塔薩科馬庫
編劇:賽門鮑弗伊
演員:傑克葛倫霍、綺拉奈特莉、羅蘋萊特、傑森克拉克、艾蜜莉華特森、山姆沃辛頓、喬許布洛林
片長:121分
上映日期:201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