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海德爾復仇記》:報仇,還是不報仇?
原文出處:香功堂!!
《海德爾復仇記》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時空背景搬到1995年的喀什米爾地區,印巴(印度與巴基斯坦)衝突不斷,仁慈醫師暗中醫治闌尾發炎的好戰份子指揮官消息外洩,醫師遭印度軍隊逮捕並移送監獄;年輕男孩海德爾自外地返鄉,得知老家已被炸毀,父親失蹤,母親跟叔叔眉來眼去,似乎暗地勾結些什麼;海德爾四處探查父親下落過程,一名神祕男子自稱是海德爾父親獄友,他說:「你的父親已經遇害,兇手就是你的叔叔,他臨死前要我跟你說,希望你能替他報仇,殺掉你的叔叔,用子彈瞄準那雙瞞騙妳母親的雙眼。」;海德爾想要找叔叔報仇,但他也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被好戰份子所利用?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兇手?而報仇,可否讓他獲得心靈上的救贖與解脫呢?
「我相信我的懷疑,卻懷疑我的相信」海德爾。
《海德爾復仇記》花一小時篇幅鋪陳劇情與人物關係,節奏不算慢,但稍嫌拖拉,我一度覺得:「故事可不可以快點進入重點啦!」;可當電影進入第二部分,所有人物通通上場,觀眾大略了解角色間的恩怨情仇後,劇本「啪擦」一聲大幅展開。
《海德爾復仇記》的精采在劇本將觀眾熟悉的莎士比亞作品轉換成貨真價實、毫不違和、又能說出個人觀點的印度電影!
《海德爾復仇記》把虛構故事跟現實事件結合,賦予角色更「真實」的道德選擇題,並針對復仇、自由與「誰是好人與壞人」等議題,不斷進行辯論,不斷拋出問題,詢問銀幕外的觀眾:「如果你是海德爾,你會怎麼做?」;《海德爾復仇記》劇本的突出,就在它沒有絕對的「惡」,卻有絕對的「悲」,劇中沒有一個角色不懂愛,他們全都平凡一如你我,都有在乎與在意的人與事,也有各自的脆弱與卑劣,然而所有的愛情,總還包覆著寂寞、空虛、佔有與嫉妒等負面情緒,這些情緒可能被有心人士利用(或被自身憤怒綁架而喪失理性),引爆爭執與殺戮,帶來傷痛與死亡,傷痛引發新的憤怒及新的報復......,環環相扣,循環不息。
報復之後呢?
《哈姆雷特》的經典台詞是:活下去,或是赴死。To be, or not to be。
《海德爾復仇記》結局,倒像是在說:報仇,還是不報仇,that is the question。
《海德爾復仇記》藉海德爾與叔叔與好戰份子的錯綜複雜關係,讓觀眾看見生活在喀什米爾地區的人民的痛,那些個數不清的衝突與血腥與抗爭,一命償一命的瘋狂報復,最後到底成就了什麼?救贖?解脫?或是陷入更大的仇恨輪迴?
國與國的土地與利益之爭,能怎麼解決?人與人的仇恨與嫉妒,又該如何解套?電影沒有給出最終答案,倒是用俯瞰鏡頭,看見偌大的貪婪與憎恨帶來的無數死傷悲劇。(《海德爾復仇記》片尾補述一段字卡說明喀什米爾問題,那段補述若只是點一下就還好,點太多下就有些多餘了)。
「妳的美貌是致死的毒藥」海德爾。
除了國族家恨,我實在好喜歡《海德爾復仇記》裡,母親和海德爾的互動,那樣地親暱,那樣地曖昧;面對母親與叔叔的情事,海德爾已經不只是怨恨母親怎能背叛父親,更是嫉妒叔叔怎可佔有母親吧;我好喜歡《海德爾復仇記》的演員們,飾演母親的Tabu,妳好美喔,美的讓人心動,也美的讓人不知道該相信妳是悲情女子或是蛇蠍美人啊、飾演海德爾的Shahid Kapoor,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看這名男演員的作品?電影前半段,普通普通,後半段,頭髮一理光,開始學哈姆雷特裝瘋賣傻,整個銀幕魅力就炸開了,超帥超酷超有型,很有黑暗騎士克里斯汀貝爾的味道!!
另外,《海德爾復仇記》雖是寶萊塢電影,但歌舞場面節制,影片只有一場大型歌舞秀,這場大秀把西方戲劇的詩歌場景給順利轉換成寶萊塢風情,無論是造型、歌詞、旋律、編舞、還有演員表現等,全都是水準上表現,或應該說,這場歌舞秀大概是我近年看過的寶萊塢電影中,最契合故事內容也最打動我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