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
原文出處:雀雀看電影
看爽與看好:好萊塢之必要
小螢幕永遠無法取代大螢幕的原因
《瘋狂麥斯:憤怒道》這種片的存在,就是我們永遠無法捨棄電影院的原因。末日世界的典型景象,全場無休息的飆車大戰,掌權大魔王緊咬不放的追殺之下,《瘋狂麥斯:憤怒道》無疑是年度商娛電影之最,必須要恭敬前往朝聖。
好萊塢電影工業的極致價值
本片乍看之下是純粹的爽片,劇情看似簡單薄弱,台詞也不多,但在好萊塢最pro等級演員的強大演技表現加持,以及動作設計、造形美術、瘋狂的精緻分鏡拍攝等極致專業技術相拱之下,身為觀眾的我們很輕易地就能跟這片當真、彷若身歷其境。
這故事算典型,又一副純爽片的架勢,或許反而有觀眾會反骨、看輕它。但若以專業電影工業角度細看,本片卻極為禁得起考驗。導演把場景(是實景、實景、實景)與動作場面做到有如精品一般,整個讓近年的特效片電影看不到車尾燈,這樣卓越的影音呈現不只補足稍嫌弱化的劇本,還讓電影感滿溢,讓觀眾達成看爽與看好的需求。喬治米勒證明了劇本再怎麼重要,但終究只是電影的一個環節。
在大量的象徵符號、儀式、以及統一蒼白有如制服上身的「戰爭男孩」意欲以戰死代替病死的敢死隊宣言中,都在在透露不言而喻的法西斯式集權與洗腦控制。只是,這次發動革命的,是女人啊!
女力徹然展現
沙莉賽隆無疑是《瘋狂麥斯:憤怒道》最重要的核心角色,雖然這套重啟的電影系列第一個談好合約的主角湯姆哈迪、沙莉賽隆也曾在受訪時提及好萊塢兩性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環境,但是管它的,她該作的、該演的,沒一個部分少過男主角湯姆哈迪的。片中兩人第一次相見、對打的戲裡,足見沙莉賽隆在火力全開之時其力道與狠勁完全不會輸給湯姆(有人甚至傳出沙莉打湯姆打得這麼兇狠一定是私下互相討厭的緣故^^;),女力在開打之前、透過沙莉所飾演的女指揮官角色勇於背叛大魔王就已經埋下伏筆。
本片一方面以女人與小孩象徵人類最後的希望,卻再進一步把女性角色打造成為與男人毫無不同的女子漢,片中沙莉賽隆除了少了一隻手臂之外,她所能做的與強悍的男人並無不同,她只是需要男人當幫手,男人之於她就像增加一隻手、猶如亞當需要夏娃但也不過是他身上所少的那一根肋骨罷了。而其他女性角色也不是晾在那邊而已,她們個個內心堅毅、敢作敢為,淋漓展現女人能夠身兼兩性職能的能耐。
作為首部曲開場電影,《瘋狂麥斯:憤怒道》盛大而純粹,華麗並精實,在片尾當湯姆哈迪和沙莉賽隆兩人遠遠對望、微微頷首,讓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意境,也讓我在16小時之內連看兩次也都有心滿意足的感覺。
(從這張劇照就可以看出女人們的眼神各各都比男人堅定,小珍男友,加油,好嗎!?)
4DX體驗
有朋友告訴我,《瘋狂麥斯:憤怒道》是她看4DX的經驗以來最有感、最爽快的一次。我想也是。在4DX觀影期間我一直忍不住把手往左右兩邊伸,遍尋不到安全帶的感覺有點苦惱,不過幸好兩邊扶手也沒有人要跟我搶,只好一直死抓著不放。
4DX幾乎就是配合劇情從頭搖到尾,彷彿是去末日主題樂園連續坐上兩小時雲霄飛車之感,以比例來說應該是史上最超值的4DX。所以當劇情中間有黑幕過場的時候,你會發現不只是自己,身旁週遭的所有觀眾都會同時有鬆了一口氣的嘆息聲。
螢幕小了一點,是4DX的可惜之處,可能是怕太大廳的話電風扇會吹不到、還有觀眾在搖晃之餘視覺領域也不一定能有多全面吧?想要體驗大螢幕感覺的話,可能得要靠物理距離輔助:往前坐到前兩排中間。
iMAX 3D體驗
雖然第一天晚上看4DX(@信義威秀)回家被弄到有點失眠,但第二天再衝iMax3D(@日新威秀)時觀賞起來仍有新收穫。大螢幕可以看到很多導演設計的場景、動作、還有那些瘋狂衝鋒車和人物的造型細節。當然如果你對聲音有要求的話,可以挑杜比的或THR的廳去看。
3D效果部分:景深還好(印象之中除了那把幾乎要跳出螢幕的電吉他電腦特效之外沒有其他深刻的部分),但影城通常會綁規格。如果不是看試片的話,我想我會猶豫該怎麼選。只能跟大家建議:預算有限又想看4DX+iMAX的人,建議後者挑個早場便宜的影城看一下,然後衝4DX。如果預算更少就去挑質感好的杜比或THR影廳。但若真的要我只選一個,那《瘋狂麥斯:憤怒道》的iMax跟4DX,我會挑4DX。
影片年份:2014
出品國:Australia | USA
出品:Kennedy Miller Productions
發行商:華納
語言:English
音效:Datasat | Dolby Digital
導演:喬治米勒
演員:沙莉賽隆、湯姆哈迪、尼可拉斯霍特、蘿西杭亭頓、柔伊克拉維茲
片長:120分
上映日期: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