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赤道》Helios
原文出處:雀雀看電影
港式拼盤加泡菜
港片總能讓人看到新鮮事。
2012年的《寒戰》曾經驚艷了所有關注華語電影的人,有人盛讚其為《無間道》之後最好的港片。雖然事後冷靜下來也能看透《寒戰》並非何種曠世傑作,但其價值並非僅止於港片力圖振作而無全面成功的一聲有力嘆息,至少導演陸劍青和梁樂民以《寒戰》進軍釜山影展(是為開幕片),其成績誘引起中韓注意,中資與跨國合作等拍片氣勢促使《赤道》能順利問世。《赤道》也不完美,然其格局與辛辣程度都比《寒戰》更進一步,比起《寒戰》過程熱鬧但不知道該怎麼收尾的尷尬,《赤道》更是劃寫下了一個漂亮的句點,這對於一向把邊拍戲邊練功視為邁向卓越的必經之路的香港導演而言,已然是最好的結果了。
《赤道》故事以韓國軍方一超強核武被搶說起,片頭閩大人池珍熙兒子在作周歲,他卻面色凝重,原來是核武弄丟他必須要有為國家做出犧牲的打算,也果不其然、始源馬上就要接他去香港。出發前,池珍熙不但與妻子慎重告別、還在機場遇到女國情院長來送別,氣場營造異常風蕭蕭兮,除了凸顯出一股與港片全然不同的暖色調光影畫面之外、其過份煽情的抒情戲碼也與後續即將一觸即發的諜爆動作調性全然不同,韓風限定,惹人嘴角上揚。
後續則進入香港警察與香港學者面對空降的中國官員干預港人處理核武的辦事方法,尤以張學友所飾演的教授在對白中近乎直白地嗆聲中國來的領導(王學圻飾演),如果我是港人將很難不在上半部觀影期間跟著拍案激動,畢竟香港回歸中國之後逐漸喪失言論自由與政治權益等現況在佔中事件前後期間已然國際有目共賭,電影刻意讓角色話說得那麼粗魯那麼硬不會是沒有原因。但在劇中人物大放厥詞之後還以「大家都沈默就代表有問題」巧妙回到故事本身、將政治性的氣氛轉化為地下軍火市場沈靜是為暴風雨的前夕。
而在《無間道》玩到爐火純青的內鬼梗,也是本片很重要的潛在一環。
《赤道》全片除了滿足中資所需的劇情自我審查潛規則之外,在跨國合作的拍攝上也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與融洽,畢竟用兩位意見不同卻願意生死相護的韓國角色徹底宣揚了民族精神的壯烈,來對照中國官員和香港警察彼此不相信任、合作有間而無法順利逮獲赤道的的狼狽,某種程度上也完成了戲裡戲外「中國人」與「香港人」尚未融洽共存的指涉。
因為上述種種惹人無限遐想的觀影樂趣,《赤道》讓我看得很過癮。本片絕對不是沒有缺點,除了劇本與角色設計本身尚有瑕疵(但在梗裡無法破梗)之外,嚴格說來張家輝和張學友與王學圻再厲害也沒有比《寒戰》的郭富城和梁家輝的表現空間大(這或許只能說是《赤道》大堆頭的非戰之罪),另外就是三方鋪陳讓鏡頭與場景繁多、致使剪接顯得凌亂,也是觀影的一大干擾。可是,這港片將警匪片加入諜報性質,導演在沒有北漂卻已學到利用角色設定與對白設計就成功達成香港人看了過癮但中國人看了沒事的雙贏狀況,最後還帶出一頗為懸心的結局,把一場中港韓三方大匯炒、端擺出一道美味的港式拼盤加泡菜,那滋味也算是美妙了。
總而言之,關於《赤道》,香港人前50分鐘可以看爽爽、中國人的話只要看後面10分鐘就會滿意,至於韓國人看見自家人充滿光輝的民族情懷、外加最世界最強的核武是他們設計的就已經可以含笑九泉… …
而台灣人呢?我們彷如隔岸觀火,只要坐在台灣這邊看戲就好。這感覺... 莫名的開心啊。
影片年份:2014
出品國:China
出品:香港寰亞電影有限公司
發行商:凱擘
導演: 陸劍青
編劇:陸劍青
演員:余文樂、王學圻、崔始源、張震、張學友、池珍熙、張家輝、文詠珊
片長:132分
上映日期: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