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金馬影展]《小金同志想要飛》:第一部外資北韓電影!
原文出處: MOVIE BOULEVARD
北韓最近正面臨一個社會在急速轉變的局面,很多的事物都有了新的嘗試,雖然對其他的國家來說,北韓究竟長的如何?社會、經濟究竟是何種面貌?都是淺薄的認知與印象,在今年的平壤電影節中,出現了這樣的一部電影《小金同志想要飛》(Comrade Kim Goes Flying, 2012),對北韓電影圈來說,是一個新鮮的嘗試與轉變,這是第一部由西方國家出資拍攝,所有演員、拍攝地點皆在北韓境內完成的電影,除了在題材、內容突破傳統北韓電影的侷限外,也讓其他的國家對北韓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而這一部電影也在今年的金馬國際影展上與大家見面,對台灣來說,不管是電影圈或是觀眾而言,都是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與衝擊。
《小金同志想要飛》由三位導演協力完成,包括北韓的Kim Gwang Hun、英國的Nicholas Bonner(今天的映後座談有出席)和比利時的Anja Daelemans,講述一名來自採礦區世代以採礦為業的女礦工金永美,因為崇拜體操隊負責空中鞦韆的女明星,所以幻想著自己也能像她一樣能夠在天空這樣飛翔,就在她有機會到平壤的體育館參加體操隊甄選時,因為表現不佳讓體操隊的男教練恥笑,但是金永美不放棄,決定靠著她的夢想與決心,有一天站上體育館的舞台,華麗飛翔。
就劇情上來說,這樣的故事其實有點老派,一個鄉村少女懷著夢想卻遇到挫折,但是她毫不放棄努力打拼,這其實可以在很多部電影中找到同樣的骨架,但是在北韓的電影圈來說,一直以來幾乎都是國家的思想、政策宣導等等的內容,突然出現一部這樣的電影,是跨出具劃時代性的一步,也許對北韓電影來說會是一個轉捩點也說不定,而且電影的步伐簡潔不雜沓,在起承轉合各個段落分明而俐落,觀影上是沒有太大的負擔的。故事中幾乎90%聚焦在女主角的正面思維上,看完的時候很有一股被向上提升的溫暖力量,這是現代電影很少有的一種鼓勵作用,尤其是看著女主角實現夢想,最後收尾處還來個不太能意料到的轉折,增強了電影張力,也在老派的故事上妙筆點綴。
另外在電影中,處處可見北韓人對於國家的敬仰與信任,國即是家,家即是國的忠誠態度,大概是我們難以想像,也非常值得學習的一點,當然不用做到政府說什麼,我們就必須唯唯諾諾,但至少在提起我們國家台灣的時候,是看的見抬頭挺胸驕傲的感覺,一種凝聚向心力的能量,我們可以看到電影裡,女體操員希望練體操練到最好,出國比賽,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國爭光,發掘到具有天賦的體操新血,除了是父母善於拉拔,也是國家的功勞,這都是很難以想像對國家的敬愛與榮耀。不過個人覺得回到台灣來論的話,如果要人民因為發現有才能的運動員、音樂家等等,出國發光發亮,然後就感謝國家的話,那麼國家本身也應該要有相對應的措施與扶植辦法等等,這是一個必須雙向討論的問題與現象。
另外,《小金同志想要飛》在電影的質感上,其實有點像是台灣早期的電影,畫面的顆粒有點大,畫質上也不太清晰,這一點在映後座談時有觀眾提出,導演則是回答現今的北韓電影都是這樣子的,大概是在政治上對外的一種封閉,導致在文化上的落後,不過這樣子的落後也讓我們看到了在電影中,其實他們也保留了蠻多朝鮮文化的,這就是以前社會課所提到的議題吧,有利有弊,但也想藉此看看台灣電影的現況,台灣在文化上是很自由並且能夠吸收外來文化之優點,這在電影方面,我們可以師法國外,卻也可以發展出具有屬於台灣的文化價值的電影,既然我們有這麼好的環境,當我們處在台灣電影萌芽要蓬勃起飛的時刻,是不是更該珍惜這樣的環境與資源?這我就必須說到電影金蝦獎,雖然這獎看起來逗趣好笑,但卻是台灣電影的辛酸血淚,一年也才短短12個月,就可以洋洋灑灑的好幾部電影名單被列在金蝦獎入圍名單中,這些人是不是在慢性扼殺台灣的電影資源與環境呢?
回到片子上,其實這部電影就國外的人來看,其實有很多方面都是有些問題的,除了畫質,演員的演技也是挺怪異的,在情緒表達方面和表演的自然流暢度,都很明顯的看出其實他們還有待磨練,相同的這也就再次的反映出北韓電影的不成熟。如果你問我,觀看《小金同志想要飛》後我得到了什麼,首先就是受正面故事的鼓舞,其中我很喜歡一句話,大概是這樣的,人可以飛翔在夢想裡,但也要腳踏實際,這句話在我心中迴盪了許久,這大概就是我的收穫,然後,從這部電影中,我得到了對北韓這個國家不同的片刻印象,不再只是金正日、軍閥這樣,最後最後,就是能從北韓的電影現況,去省思台灣的電影現況,雖然以我來說是憂心過了頭一點,但真的很期盼看見台灣電影能蓬勃發展的一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