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影評」香功堂 -【依達的抉擇】影評 (Ida)

《依達的抉擇》:信仰之路。
原文出處:香功堂!!


「所以妳是猶太修女。」
「誰?」
「喔,他們沒告訴妳嗎?妳的父母漢姆和蘿莎是猶太人。」

依達在宣誓成為正式修女前,拜訪了她世上僅存的唯一親人,汪妲阿姨,並在阿姨的陪伴下,踏上尋根之旅,拼湊出家人遺棄她的真相,挖掘出一段恐懼與仇恨並置的哀傷歷史。



波蘭電影《依達的抉擇》的兩名主要角色有著鮮明的對照關係。
汪妲阿姨和依達在二戰期間因其猶太身分而遭受歧視,戰後汪妲成了令人畏懼的「赤色法官」,判了多人死刑;依達則在修道院長大,即將成為正式修女。
汪妲的兒子逃不過二戰屠殺,依達幸運存活。

汪妲仇視人類社會,自責沒多花時間陪在死去兒子身旁,日夜藉酒消愁;修道院長大的依達,與世無爭,純淨無暇,完全不明白自己的家族血淚史。

汪妲背棄上帝,自認是被神拋棄的子民;依達在二戰時期年紀尚小,外貌上仍看不出猶太人特徵(人真是越大越分彼此),方能安然躲藏在修道院中,接受上帝庇蔭。

汪妲帶著依達踏上追尋家族歷史行前,她對依達說:「萬一妳發現上帝根本不存在呢?」,見依達表情有所不快,才又改口說:「好好,上帝無所不在。」

上帝無所不在或根本不存在?生命該要有恨還是有愛?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出身,一如依達的猶太身分、她的美麗酒渦、和母親相同的紅髮等天生基因;人無法控制他人對我們會做出怎樣可怕的事情,一如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歷史;但我們或可決定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憎恨者或是有愛者,入世或出世,永無止盡的殺戮與報復或寬容的對待與原諒。

《依達的抉擇》藉一場公路旅行,讓我們看到一名少女的成長(心理與生理),明白過去歷史的無法被改變,只能放下傷痛,開步邁向屬於自己的未來。

(小聊一下本片結局)



所有的公路電影,上了路,就是考驗與試煉與成長與性格養成。

《依達的抉擇》的公路行,琢磨的正是依達的「信仰」;宣誓成為正式修女前,依達離開修道院返回俗世,追溯她的家族史,見證汪妲阿姨的委靡不振、人類社會的自私、殘忍與恐怖等等,見證撒旦的無所不在與老天(上帝)無眼,但影片尾聲,依達依舊選擇回歸上帝懷抱,或許是感念自己的存活(逃過二戰)就像是個奇蹟般的存在吧。

然而,當我看到汪妲阿姨跳樓一幕,內心為之震撼(即便汪妲開窗一刻便已猜到她可能的下一步)。

汪妲自殺後,依達站在阿姨屋內,她穿上汪妲的美麗俗世衣裳、畫了妝、抽煙、喝酒、與心儀的男性上床等等,彷彿試著讓自己變成汪妲,意圖透過模仿體驗汪妲的生活、體會汪妲的忿恨、傷心與脆弱等等,但依達終究不是汪妲,她只能假裝自己懂得一切,卻永遠無法完全明白汪妲心底的空洞與失落。

即便如此,依達到底對「人」投下了不信任票,我這樣想著。

回看《依達的抉擇》結局,依達選擇宗教而非還俗,可以解釋成依達在走過黑暗後,更確認光明的重要性;但那同時也能解釋成依達將自己全心奉獻給宗教,只為逃避令人失望透頂的人類社會啊(一如汪妲的選擇!)。



幸好我在台北電影節後才看到《依達的抉擇》,那給了我一個較沉靜的心情去觀賞這部敘事緩慢的作品,我喜歡Pawel Pawlikowski導演的說書節奏,不疾不徐,沒有煽情的渲染,只是安靜地觀看事件的發生;我喜歡本片的攝影,很多時候的畫面構圖,主角人物都位於銀幕下方1/3左右位置(而非中間或中上),彷彿暗示著人的渺小與卑微;我也喜歡本片的演員們,飾演依達的Agata Trzebuchowska(首次演出就有讓人驚艷的表現)和汪妲阿姨Agata Kulesza,有著精采的對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