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鏡》shy men behind camera
原文出處:☁天氣也該。擦一擦啦*
肖像攝影不好拍,不是外拍小模擺擺pose,攝影助理拿個反光板、離閃補漂亮光就好;
不像有太多deco在身上來創造強烈視覺的時尚攝影;更不像事件正在發生的新聞攝影。
有時候,來的人就只是穿上日常的衣物,在簡單的背景,甚至單色壁報紙前就開工了。
在那麼有限的資源之下,不是要把這個人拍美,而是要把他內在的個性跟態度拍出來。
要拍出讓人印象深刻的肖像Portrait Photography,除了skill 之外,需要的還有 think....
拿著相機膩身在鏡頭後那方小小框景窗裡的攝影者,要的不是他們的身體,而是靈魂。
獲選「柏林影展特別播映單元」的紀錄片《掌鏡》,紀錄的是攝影師安東寇班的身影。
包括酷玩樂團、流行尖端樂團、超脫樂團、大衛鮑伊、金屬製品、滾石樂團…
洋洋灑灑列出他拍過的音樂人,幾乎是當代流行音樂史,他也拍強尼戴普、凱特摩斯…
U2 主唱 Bono形容安東的攝影說:「安東能賦予你仍在追尋,但尚未擁有的特質。」
鏡頭的確能挖掘、開採出人在追尋的本質,因為這些本來就在被攝者的 INSIDE 裡面,
但它們總是稍閃即逝在不經意間流露,音樂繪畫表演創作都在試圖 Catch 流動的靈光,
用音符用文字用畫筆把它們定型,但當它還只存在於想法思緒、個性情緒裡的時候呢?
若非 1/125 秒快門,又怎能捕捉到從清晰到飄渺,如夢境也如氣味消散的那一瞬之光!
我說的是攝影,特別是安東寇班在拍的那種,在捕捉人物幽微或時代精神的肖像攝影。
《掌鏡》讓習慣躲在鏡頭後沉靜寡言的影像獵人,成為紀錄片鏡頭前的被攝者。
導演克拉吉‧卡漢斯也大量用構圖、光影色彩、來跟同樣也是導演的安東寇班「切磋」
拍他講出「我的作品並不完美。完美會使影像失去生命。我拍的照片會呼吸。」降的話
從熱鬧的樂團合作拍到他沉悶的工作行程和家庭背景,慢慢導向他的自閉孤獨(哈欠)
他說「我沒有辦法跟人深度交心」(攤手)
但說實在,我也沒辦法跟這部片「深度交心」,因為這齣電影就像失敗的肖像,
它只作到了紀錄(或說榮耀)了主角,讓我們認識他,看了他幾幅精彩的作品,
而且還能夠講上那麼幾句主角口中說出的關於攝影的見解、略帶哲思的名言錦句。
但不夠,《掌鏡》並沒挖進安東的 Inside,沒捕捉到他按下快門時的 Thinking。
拍肖像要掌握五要素:服裝道具,姿勢動作,表情情緒,環境背景,和光影的暗喻,
《掌鏡》都作了,但卻並沒有拍出像安東拍搖滾團還是明星肖像那樣的鮮活的臉孔。
我們只看到了一個shy men behind camera。向被紀錄的主角致敬之作,僅此而已。
最後,謹引述美國攝影師(史提夫‧麥凱瑞Steve McCurry)曾說過話,送給這片:
『只要你花的時間夠,別人的靈魂就會給你。』
---
(延伸閱讀)
另一部去年映演的攝影師紀錄片,不僅拍出鏡頭後的人,也拍出了他的思維,
你不只是認識了一個攝影師,而是能從紀錄片裡學到他按下快門那刻的思考,
甚至,被他啟發。簡單講,看完下面這齣紀錄片,攝影功力跟熱情都會提升。
這才是一部,我認為的,夠好的,以攝影師為題材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