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你知道該怎麼做的
原文出處:MOVIE BOULEVARD
《露西》(Lucy, 2014)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多數場景在台灣拍攝,所以基本上不用太多宣傳,就會吸引許多觀眾前去觀賞,好奇在國際大導演眼中的台灣是什麼樣的景致,當然,宣傳也大概都是著眼於此,再加上預告片的剪輯看起來像極了一部動作鉅片,很多人前往電影院的既有期望就和電影本身有了出入。《露西》這部電影很妙的是,編劇和導演想要著眼的點在於探討人生存的意義以及人類對知識領域的觸及和影響,聽起來頗為哲學,頗為新奇,換個角度來看卻有點深奧而難懂,這就讓以「娛樂爽片」為目標的觀眾產生失落感。不過,說來盧貝松也是挺聰明的,把一部《永生樹》式的哲學電影,加入動作場面和娛樂元素,變成票房冠軍的電影,頗有一套。
史嘉蕾嬌涵森近期的選片相當特殊,不難看出她找到了在商業和特殊片型之間的平衡點,一再成為票房保證,也讓人看見了磨練演技更上層樓的積極,光是看2014年度,史嘉蕾就已經挑戰了各種不同樣貌的演出,在《雲端情人》當中,只用聲線就呈現出了人工智慧的科技性,甚至進化出豐富情感;在《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當中,能跑能跳更能打,讓她在動作電影中佔有一席之地;《肌膚之侵》更是激盪出最精湛的演出,冷冽的表情卻由淺入深的詮釋對情感的認識與渴求;在挑戰演技之際,也演出了《五星主廚快餐車》這樣的溫暖小品,抒情演繹。到了《露西》這部電影,某種部分正代表了史嘉蕾本身,處於商業與特殊片型的一個融合點。
電影從探索大腦與神經元的開發出發,以開發10%大腦區塊作為楔子,敘述了人類因為這10%的開發,創造了數千餘載的文化演進史,因為未知,人類勇於嘗試,勇於探索,有冒險犯難的精神,卻也因為未知,人們有了情感,對同類的情感,對土壤的情感,是敬畏、是崇拜、是好奇、是感慨、是愛慕,我們因此而精采。電影很俐落的切換到了露西的故事,這時候的露西因為愛一個人而傻傻的落入圈套,雖然全身穿著豹紋,卻不如野外的花豹那般機靈,如入花叢的兔子,在飯店中等待被屠宰,露西恐懼,因為那是一個未知的領域。
於是電影帶出了CPH4的藥物,這種藥物的存在正如人類演化史中的火、煤、電等要素,因為這種藥物,露西的大腦領域逐漸被開發,20%、40%、60%逐漸累加,而在累加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了人類企盼,卻在目前仍無法企及的能力,這部電影令人目眩神迷的部分也就在此,目前的人類仍無法透過實驗證明多少程度的大腦開發可以獲得多少新奇的能力,於是編劇的想像讓這個過程變得精采,而令人嚮往。但隨之而來的,當露西知道的越多,可以做的事情越多,她越遠離了做為人所能體會到的種種情感,慢慢的她感覺不到痛,她也知道她即將失去愛的能力,於是她打了電話給媽媽,給好友健康的指南,吻了法國警長一下,讓自己在浩瀚的知識領域當中,可以保有一點人性。
人類的存在是一個很有趣的探索,我們為何存在,萬物為何存在,這個空間有多遼闊,時間維度有多寬廣,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參透,甚至在人類這數千餘載的歷史當中,還未有一個完整的答案,即便電影當中演出了露西參透所有的畫面,那也僅僅是「人類」所能知的滄海一粟。從渺小到無限大,人類僅僅是無限裡的一個小元素。露西的進化,無疑是在挑戰著人類在這個小小的時空維度當中,能夠相信能夠理解的極限,電影中現代露西和當初那個南方古猿露西一個宛如創世紀亞當和上帝的接觸,很值得玩味,就像神學一樣,我們對神的存在一無所知,但我們卻能深深信仰。那80%以上未開發的大腦領域,正如神的存在或是浩瀚的宇宙抑或渺小的微觀世界,同樣的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卻會將這些未知成為生存的動力,保持我們渴求、信仰、好奇的本能,展現屬於生命力的獨特性。
「我無所不在」,露西在100%開發昇華後如是說,其實就是一個神般的幻化,你可以說她虛無縹緲,你也可以說她真真實實的存在,她,可以是宇宙洪荒,可以是綿延的時間,可以是任何東西,正因為她的存在,給了人們求知若渴的動力,進而表現出了人生存的意義與價值。我們可能這輩子無法成為露西,有很多事情仍是我們未知的,但在這個未知的世界當中,我們可以把握的是我們所知的那些情感、那些人性,這些特殊的展現,讓我們在茫茫無涯之中,得到生存的價值,讓每一個呼吸都有意義。或許總有一天,我們人類會像摩根費里曼所演的教授一樣掌握了所有知識,但在那之前,你知道該怎麼做的,繼續活出屬於人的色彩與意義,讓十餘%的我們繼續探索、嘗試、冒險,才是最精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