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影評」橘貓 -【行動代號:孫中山】影評 (Meeting Dr. Sun)

銅像的重量──行動代號:孫中山
原文出處:橘貓‧夜空
行動代號:孫中山

本文不會直接提及電影關鍵情節,但本文中的介紹可能會影響您觀影的樂趣



一尊銅像有多重?要幾個人才能搬得動?

《行動代號:孫中山》是易智言導演推出的青春喜劇,故事內容很簡單,就是幾個繳不出錢的窮學生異想天開決定偷銅像來賺錢。從瞄準孫中山銅像下手一事不難看出,電影的背後除了拍喜劇之外有更多想要表達的想法跟意涵,但是,這邊要先直接的表示:我實在沒有很喜歡這部電影。

讓我們從頭講起,後面一點再來討論《行動代號:孫中山》在批判社會上的成功與否,我先單就電影本身的娛樂性表達,或是換個說法,單就電影本身到底「好不好看」來做討論,我認為《行動代號:孫中山》是力有未逮的。本片的喜劇形式很微妙,基本上全部看下來不斷運用的手法就是「重復」,很多場景跟橋段第一遍看下來不覺得有甚麼,重復到第二遍跟第三遍……甚至更多次的時候,自然會產生一種荒謬的喜感。

行動代號:孫中山1

在大量運用重復效果的情況下,我覺得雖然確實讓《行動代號:孫中山》有一些成功出色的喜劇表現,但是卻也拖累了整個故事的流暢度與節奏。再來,就我自己的猜測,這個故事應該是有希望表現貧窮民眾的弱勢形象,所以刻意將主角等人的行為方式調整得比較憨傻一點。偷銅像這種表現意涵居多的事就不多提了,片中不管是警衛、面具店老闆……都有一種傻傻的感覺,連高中生主角們在行為與判斷上都比較像是國中生。

只是這樣看下來,反而讓《行動代號:孫中山》成為一部微妙的喜劇電影,因為在「賣銅像換錢」的主線上,雖然想收的是漂亮且﹝似乎﹞對年輕觀眾來說相當政治正確的精神價值,也就是整個社會制度對弱勢民眾的不公。但是太過誇張戲劇化的表現方式反而刷淡了這種社會寫實意涵。舉我自己為例,我是一個剛剛畢業,不太有錢也不太窮的高三生,平常過著一面覺得有些同學經濟困難很辛苦、一面覺得有些同學家裡有錢很享受的生活,但這種對體制的反感對我來說其實不是一件幽默,或是說,不是一件「可以幽默得這麼白爛」的事。

行動代號:孫中山2

我可以理解《行動代號:孫中山》想要寓其深意於喜劇元素中的做法,但是怎麼說感覺就是差一點,差了一點點。

電影中有一個部份的描繪其實我覺得滿成功的:銅像是座眾人一起努力仍然難以搬動的物
件,這部份的喜劇效果表現了社會制度讓底層民眾體會到的無力感,而結尾處的勵志收尾也可以看出對陳腐體制的挑戰。但如果今天電影中能再多對「銅像」本身做出一些質疑或提出一些思辨,我或許會更喜歡這部電影,不然,無限以荒謬喜劇方式推導所得出的結論,終究是一次頗具趣味的嘗試,但沒辦法打進問題的核心。

喔,結尾處我想說一句跟電影本身關係不大的:我怎麼覺得本片中隱隱有種同志情愫啊……

行動代號:孫中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