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影評」AglaiaLee -【我要去美國】影評 (Golden Cage)

去美國幹嘛? -- 《我要去美國》
原文出處:3A在誠懇的練肖話~~


2013 坎城影展一種注目整體演出獎
2013 聖彼得堡影展最佳影片
2013 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競賽片
2013 金馬影展正式觀摩

第66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整體演出獎。由曾擔任《疑雲殺機》與《火線救援》攝影師狄亞哥蓋馬達戴茲首次轉任導演的處女電影作品。

三個瓜地馬拉少年,偷搭上貨運火車,遠離家鄉的貧民窟,要到北方尋找美好的未來。在墨西哥的邊境,一個語言不通的印第安男孩,加入了他們的逐夢行列。然而天真樂觀的美國夢,畢竟只是遙遠的幻境,這條通往希望的漫漫長路上,向他們襲來的卻是殘忍剝奪的現實。

關於電影

「生命與電影的界線變得模糊,你已經不知道你在拍的是生命,是電影,還是你自己。」―導演狄亞哥蓋馬達戴茲

曾擔任肯洛區電影攝影助理的狄亞哥蓋馬達戴茲,傳承大師的悲憫心懷,在墨西哥的鐵道旁,花了數年的時間蒐集許許多多非法移民的傷痛故事,寫實地拍出了這部教人痛徹心扉、啞口無言的感性傑作。渺小脆弱的人物,對比著寬闊蒼茫的景緻,及一張張茫然無助的臉孔,詩意盎然卻又冰冷哀傷。

【電影 我要去美國 資料由Maison Motion美昇國際影業電影公司提供】

電影一開始沒有多做交代,就看到三個年輕人背起背包,剪去了長髮,走出家門,沒有太多的轉折,沒有任何的交代,彷彿他們只是外出郊遊而已.....



但是女孩出門需要把自己打扮的像男生,還要裹胸,就也猜到不單純了,一個女孩子要偷渡,總是會有許多意料之中的情節發生,保護自己也是必須的,但是這樣的偽裝似乎也太薄弱了點,雖然有偽裝還是比沒有偽裝好上一些。



原本一直很排斥印地安小男生的男孩,在發生了種種的事件之後,終於也對印地安小男生伸出了手,果然培養出了革命情感。



觀看電影時,我其實在想,這火車對待偷渡客也未免太友善了吧,除了速度很慢,讓人可以跑著跑著爬上車之外,也根本不會把偷渡者趕下車,就由著他們待在車上,待在車頂上,待在火車的走道上,除此之外,還有沿途的人會送食物給他們,這讓我有些疑惑,難道這是當地的文化之一嗎?教會人員會來送食物,提供休憩場所,感覺很正常,但是還有一些地方提供他們打工的機會,讓他們休息及換取飲食,或許是我們對於中南美的國家及民情完全不了解的關係吧,讓我一直看的很疑惑。



為了偷渡到美國,要被警察打刧、追打,要被歹徒搶刧,女性還會被帶走,甚至會遇到恐嚇勒贖,人口販子,末了沒錢了,還要幫忙運毒,但是他們還是一心要前往美國,為了什麼呢?電影之中沒有明確的交代,但是由他們在路上發生的這些事可以窺見,法治在這些地方蕩然無存,各方惡霸各據山頭(好啦,我形容的是誇大了點),青少年看不到前途,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那裡,但是偷渡到美國去,真的是到達一個天堂樂園嗎?



看到最後小男生在屠宰場工作時,我真的在想,這裡就是他所嚮往的天堂嗎?看著他面無表情,重複著同樣的動作,歷經這麼多的危險,只為了到美國的屠宰場工作?那要到美國做什麼呢?看著這最後的情節,我真的很難喜歡這部片,在現在充斥著譁眾取寵、商業導向的電影世界中,這樣做一個探討問題的電影,真的很不討喜。



雖然秉持著良心拍出的電影,我們要不吝惜給予掌聲,但是這部片拍的很沈重,整部片的節奏又是緩緩的,慢慢的,或許是想要慢慢堆積出情感的力道,才能顯見出最後結局的荒謬,但是,大半的觀眾不會有那個耐心,我也是普羅大眾中的一員,所以,哈~對,你猜到了,我又睡了,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