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影評」香功堂 -【無須多言】影評 (Enough Said)

《無須多言》:愛情裡的閒語。  
原文出處:香功堂!!


擔任按摩師的單親母親Eva,女兒即將離家上大學,心裡既不捨也感傷;Eva在朋友的派對上認識同樣離過婚且女兒也正準備離家讀書的Albert,他們在彼此身上找到熟悉的節奏,她懂著他的體貼,他懂著她的幽默,人生第二春就要展開。

Marianne是Eva新認識的客戶,Eva喜歡Marianne的詩人氣質、喜歡她有格調的居家環境、喜歡聽Marianne聊聊她的詩作或她和前夫的關係;然而世界真是小小小,偶然機會下,Eva發現那個被Marianne批評的一無事處的前夫竟然就是Albert,Eva一方面覺得自己不該繼續和Marianne見面,可另一方面又好奇的想知道外人到底怎麼看待Albert,當Eva聽到越來越多關於Albert的刻薄言論時,她也開始注意與挑剔起Albert的生活習慣;究竟Eva和Albert的感情能否撐過這場閒言閒語的風暴呢?

《無須多言》很輕易擄獲我的好感,原因之一,我大愛本片的演員群,我喜歡飾演Eva的Julia Louis-Dreyfus,臉上總有一股尷尬、不自在、假掰又帶點自傲的神色;我喜歡飾演Marianne的Catherine Keener,她一直是銀幕「知性」女性代言人,乍看冷漠與距離,實則包覆著萬千柔情;我還喜歡飾演Albert的James Gandolfini,這位演員剛於去年6月過世(心臟病,享年51歲),James Gandolfini最知名的作品是得獎無數的影集《黑道家族》,而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印象來自他和鳳凰女和布萊德彼特合演的電影《危險情人》,James在片中飾演一位面惡心善的同志殺手,一邊在銀幕上耍狠、一邊又跟鳳凰女大聊姊妹經,非常跳痛又極具說服力與討喜的演出!



《無須多言》的演員選的清新,故事講的脫俗。

影片捕捉到生活、愛情、親子關係中,那份微妙的荒謬喜劇氣味;我完全可以理解Eva明知不該繼續和Marianne討論她和Albert的私生活,可她就是忍不住、壓不下心裡的好奇心,因為談感情的你我,難免介意外人對自己伴侶的看法,我們總認為「旁觀者清」,總認為別人可以看見我們看不到的死角,尤其當那個提出評論的人,剛好是自己喜歡或崇拜的對象時,他/她的話語與評價,便多了幾分重量,影響著人們的判斷力。

我完全可以理解Eva在聽了許多許多關於Albert的負面評語後,心裡備受煎熬的矛盾感受,怎麼別人眼中的Albert和我眼中的Albert如此不同?難道是我識人不清,沒有快一步看清兩人關係或是Albert性格的缺陷?Eva越是質疑她和Albert的關係,就越擔憂別人會怎麼看待她和前夫的關係,前夫是否也在他人面前批評過自己?前夫的妻子是否也暗地瞧不起我呢?(人很難不被世俗評價所影響。)

當然,我也可以理解Albert在得知Eva不但認識自己前妻,而且還受前妻話語影響,改變她對自己的看法時,心裡的受傷與挫敗,他對Eva說:「我以為妳是真心的喜歡我。」,好失落的一句話啊,要「真正」去喜歡與接納一個人,從來不是一件簡單事情;一段感情走的顛簸或砲火隆隆,很多時候都源自人們太習慣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對方改變,嘿,你不該做這個,嘿,你不該做那個云云。

有趣的是,當別人要求我們改變時,我們鮮少會做出大幅度改變;那麼當我們要求別人時,又為何會「天真」的認為他人必須做到我們所要求的一切?

一段感情的長久維繫,從來不是「我為你/你為我」改變了多少,而是「我接受你/你接受我」多少。



《無須多言》一邊講述愛情關係有多容易被外在評價與看法給影響,一邊談論人與人之間抹不去的代溝。

Eva曾跟友人抱怨她有個年輕客戶,每次她去幫對方按摩時,即便身上扛著沉重的按摩床,艱難地爬上客戶家的狹窄樓梯時,對方都不會主動出手幫忙,Eva說她真不了現在年輕人在想什麼,怎麼都不懂體貼?

電影尾聲,Eva再次去這位年輕客戶家工作,她照樣扛著沉重的按摩床,緩慢而辛苦的爬著樓梯,那位年輕客戶就站在樓梯頂端看著Eva,絲毫沒有出手幫忙的意願,搞得Eva不爽的說:「請問可以幫忙一下嗎?」,年輕人聞言才知失禮,他說:「喔喔,當然,我真是傻
瓜。」,說完便急忙將Eva身上的按摩床給搬上了樓;呵呵,我不否認人與人、世代與世代間必定存在一定程度的代溝,但很多時候,所謂的代溝只是「這種事不用我講,他也應該要懂啊」的自以為是罷了;面對不同世代的孩子或面對愛情與親子關係,有時候將心裡的話說出來,遠比認為對方應該「要懂」來的有效多了。



最後,我喜歡《無須多言》對成長的書寫。

Eva的女兒Ellen準備離開母親和家庭的懷抱前往大學讀書,Ellen對未來感到緊張、焦慮與興奮;然而Ellen不是唯一一個對新生活感到不安的人,她的母親Eva亦是如此,女兒離家代表自己將要重新「獨立」生活,她也擔心也害怕。

其實人生就像是一場馬拉松賽跑,一開始總有好多人陪著我們前行,可跑到半場時,有人累了、倦了、體力用盡了,遂停下腳步,攤倒在地;有人持續以穩定的步伐前進、前進、前進,前後差距越拉越遠,唯有呼吸、步伐頻率相近的人,才有機會一路伴著彼此跑到終點。
因此Eva勢必得在某個時間點放手,好讓精力充沛的女兒可以往她的理想未來快步邁進;因此Eva和Albert為陪伴彼此跑完馬拉松,必要調整兩人關係的步伐與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