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
原文出處:喬小夫。私領域
我想,朴贊郁的變態再一次得到最佳印證,不過在這裡,我所指的變態絕對沒有貶低之意,而是種至高的敬意。
不論你是否有先看過了改編自原導朴贊郁的【原罪犯】皆無妨,但若已將2003年的【原】片視為經典的觀眾們,那麼我能完全了解你們對好萊塢導演史派克李翻拍--《復仇》的難掩失望及理解。但為何相隔十年,東西方版本竟會產生偌大差距?其實我認為這需要從根本上來說。
翻拍經典電影化為好萊塢版本,在好劇本極度缺乏並以商業化為主的好萊塢電影產業裡,這是屢件不鮮之事。導演史派克李挑上被譽為鬼才的朴贊郁經典黑色暴力作品【原罪犯】,便已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因為當確定挑選這部作品時,已註定必需接受觀眾將他和朴贊郁互作比較的宿命;《復仇》在故事上幾乎照抄原作,但在整體觀來感受卻和【原罪犯】有著雲泥之別,根本原因仍在於信仰價值的不同,史派克李守住的仍是傳統美式思維,但不論過去或已進軍好萊塢的朴贊郁,都是個徹頭徹尾的變態鬼才。
你的對手是個大無畏的變態,身為中規中矩的乖孩子導演,你怎麼可能超越?
於是《復仇》在導演史派克李手中成為一場家庭觀念扭曲的悲劇,而非朴贊郁般,單純的探討人心扭曲的黑暗與糾結慾望將會產生怎樣的悲劇果實。單就電影節奏與故事張力,《復仇》無法讓人感到導演史派克李欲超越朴贊郁的野心,導致衝擊力道疲軟有若去年重新翻拍的【魔女嘉莉】,由此觀《復仇》、【魔女嘉莉】兩片便不難看出,好萊塢典型的商業心態,見到好的劇本見獵心喜,用老美一貫God bless You的口吻說出來許多味道就南轅北轍。同時好萊塢的好人心態給了角色太多溫情,但回歸前頭所說,好萊塢終究只想拍可以賣的故事,賭得就是觀眾是否買單。
一直比較著導演史派克李與朴贊郁,似乎對《復仇》過於苛責。但我個人認為【原罪犯】與《復仇》兩片演員陣容與表現不分軒輊,各有優劣。我欣賞沙托卡普利從小處雕塑反派的優雅,表現搶眼程度遠優於喬許布洛林再開鐵鎚無雙,山謬傑克森是根老戲骨了,但伊莉莎白奧森將會成為我下一個開始注意的女主角。《復仇》演員陣容很大程度上撐起了整部電影的厚度,對史派克李的幫助不可謂不大。
文化的差異是否成為《復仇》無法滿足大家期待的致命關鍵?我想其實這問題不大,畢竟都是拍電影的同行。但有比較方見功底,同時突顯經典為何成為經典的真正原因,《復仇》重新翻拍讓人見到導演史派克李路線溫和與拿捏不準原作關鍵箇中三昧,模仿終歸只是模仿,而被模仿致敬的朴贊郁導演,我期待你在【慾謀】後的下部作品,能不在好萊塢商業化洗禮後有任何變質,並能成為下一個南韓的阿莫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