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快感》:單純的賽車快感
原文出處:MOVIE BOULEVARD
賽車電影和電玩改編電影是很難做得好、也很難取悅觀眾的類型,先說說賽車電影好了,不管是真人還是動畫,要真實捕捉「速度」予人的感受,又不至於過度搖晃或讓觀眾感到太刺激眼睛而不適,在運鏡、動作設計、特技演員方面都需要許多的設計和協調,甚至在簡單的賽車主題上,要如何讓劇情精彩、場面不同凡響,更是不易。影史上,如同《玩命關頭》系列這麼成功是很難得的,不小心就會翻車,翻車的例子頗多,例如《駭速快手》、《CARS》(第一集還可以,第二集簡直崩潰),就連《玩命關頭》本身也有翻車的第二集。
電玩改編電影也是很難製作的,不僅是因為電玩故事通常篇幅和格局都挺大的,劇本撰寫上也必須小心取捨,不要太像帶著觀眾破關,又或者是刪減了玩家心中覺得經典的元素,這挺艱鉅的,因為玩家們通常會反覆玩個好幾次,彷彿已經住進了那個世界,但是電影有的只有兩個小時時間,觀眾和電影雙方早已經站在不同的觀點,一個不小心就會失去平衡。不用我多舉例,大家也都能想出幾部失敗的電玩改編電影。但好萊塢對電玩改編還是躍躍欲試,未來還將有《看門狗》、《刺客教條》、《魔獸世界》電影版的上映。
然而是哪一部電影這麼有膽識,一次結合了兩種難以製作的類型呢?就是《極速快感》(Need For Speed, 2014)。改編自1994年8月由美商藝電(Electronic Arts, EA)發行的同名電玩,在計畫宣布之始,就已經吸引了玩家的注意,這款遊戲到目前還仍有新系列的發行,最新一款是2013年11月發行的《極速快感:生存競速》,一款遊戲可以發行19年,人氣之高不由分說。電影由《海豹神兵:英勇行動》導演史考特沃爾執導,男主角經過一番選角,最終由影集《絕命毒師》亞倫保羅擊退《飢餓遊戲》連恩漢斯沃、《紅翼行動》泰勒基奇脫穎而出,攜手主演的還包括了《美國隊長》中飾演霍華史塔克的多明尼克庫柏、《V怪客》伊莫珍波茲、《蝙蝠俠》和《機器戰警》米高基頓。製片則是《鋼鐵人3》的導演沙恩布萊克。
做為一部娛樂片,《極速快感》的表現恰到好處,重現了遊戲中有獨家授權的名車,如保時捷、藍寶堅尼等,在電影中急速馳騁,不僅滿足了玩家,也滿足一般觀眾賞車的渴望,尤其是看到這些貴桑桑的名車跑來跑去、相互衝撞,那還真有快感。同時,電影也保留了電玩的重要元素,例如警車追逐、直升機從天呼嘯等場面,讓電影和遊戲之間的差距減小,重現性高。當然就更不用提賽車橋段,在公路競逐,躲避來車等場面之多,彼此銜接順暢,多角度的運鏡讓速度在大銀幕上一覽無遺,雖然我覺得3D效果未如預期的好,但單就影片畫面而言,我已全然享受在賽車場中,感受飆速的快感。
在這個觀眾胃口都被《玩命關頭》養太大的年代,《極速快感》有如洗盡鉛華,沒有太多誇張的場面(像是什麼坦克啊,金庫拖行啊),集中焦點在賽車上面,展示跑車奔馳的美感,從甩尾、彈跳、高速蛇行等技巧中,佐以光影增加視覺美感,這是純然的賽車體驗,單純的熱血。觀賞《極速快感》就好像大魚大肉吃久了,突然有一餐清淡的簡餐,一樣好吃,卻是全身清爽暢快。不過是大魚大肉好還是簡單餐飯好,那就是因人而異了,就我而言,我是喜歡《極速快感》的。
不過,當然這部電影還是有缺點的,首先就是故事線太過簡單,簡單到你幾乎可以猜出後面的發展,雖然整體看來還是順暢的,但就有點太過順遂了。其實故事簡單不是一件壞事,這樣可以讓觀眾更加進入體會賽車的快感,但是這劇本發生了第二個錯誤,那就是在已經很簡單的劇情中,過度描繪了角色個性與互動,讓電影來到了文戲的時候,是有一點無法承接動作戲的順暢感,還好時不時加入的幽默對白拯救了稍嫌平淡的文戲,不然就可惜了賽車橋段精心的安排設計。
還有一個可惜的地方出在配樂,其實配樂在全片來說,已經很缺少一個記憶點或是特色,甚至到了賽車橋段中,轟隆隆的引擎聲甚至掩蓋了配樂本身,音效和配樂兩者聲量失調,即使配樂多麼慷慨激昂,再怎麼牽動情緒,也都是枉然,因為進不到觀眾耳朵裡,也就體會不到這些配樂之美。不過電影中插入的歌曲,如Linkin Park的"Roads Untraveled"(也就是最後那段的歌曲)和Aloe Blacc的"Back In The Saddle"都很具有特色,也都密切的配合著角色心境,表現還算不錯。
總結來說,《極速快感》是聚焦在賽車的電影,用最單純的車和車手,來展現街頭賽車的刺激,也高度重現了遊戲本身迷人的元素,做為一部爆米花電影,很值得在休閒時候,買個爆米花進場觀賞。只是對於主角亞倫保羅來說,如果想要延續《絕命毒師》帶來的高人氣,下一次最好選個能夠展現演技、可以好好發揮的劇本演出,唯有如此,轉戰大銀幕才有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