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影評」Ash -【拔一條河】影評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拔一條河》如果這不叫生命力,那什麼叫生命力  
原文出處: ☁天氣也該。擦一擦啦*
拔一條河

《拔一條河》記錄高雄甲仙在09年八八風災肆虐後,從絕望中站起來的故事。
片頭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滾滾惡水,沖垮甲仙唯一的聯外大橋,南橫也跟著封山,
即便後來政府蓋好新橋,但南橫遲遲未開通,賺觀光過路財的甲仙也跟著蕭條。
村子雖然因為一條河而殘破,卻又因為另一條河有了希望,那是麻繩編織的河。
當大人們一籌莫展、懷憂喪志的時候,反倒組合教室裡的孩子靠拔河鼓舞了大人。
「連孩子都站起來了,那我們大人還有什麼理由失志,還有什麼理由不站起來。」
這是冰店老闆的感嘆。張曼娟也說:『不是支持這部片子,是被這部片子支持。』
電影也在同學「有形的拔河」與整個甲仙災後重建的「無形的拔河」裡激盪呼應。
跟年初《志氣》的熱血運動勵志不同,談的是災後人們如何重拾信心、重建家園。
 
我還記得導演楊力州說過,當初小朋友拿到高雄市國小校際拔河比賽冠軍的時候,
把報紙上郵票大小一樣的地方新聞報導,放大在放大變成A3尺寸貼在教室後面,
後來,電影紀錄了這群克難訓練的孩子,一路拔進全國比賽,拿到亞軍難掩失落,
搭夜車回甲仙時,沒想到全村鑼打鼓放煙花,大家都來迎接這群甲仙的小英雄,
爸爸媽媽教練老師,陪著孩子在村子遊街,接受大家的歡呼!(這幕我徹底淚崩)
楊力州打趣說「小朋友本來想拼篇幅大點的報導,沒想到贏到了一部電影XD」
小朋友鼓舞大人,大人感動了導演,導演陪伴了大家,紀錄片發揮了正向的循環。

4949_20130731_115043_15f6bb

電影沒有灑狗血說政府多爛、甲仙多慘來討同情,反而拍出重新振作的可愛故事。
楊力洲說「甲仙就像台灣的一個縮影。」它跟所有偏鄉面臨的就業人口外移一樣,
只剩老人孩童和外配,隔代教養普遍,也有社會與教育資源匱乏、單親等等問題,
反而新移民進來的外配,用母親最原始最與生俱來的信念,扶養孩子,照顧家園;
孩子們也用最純真的努力,無畏受傷的小手,緊抓起又粗又重的麻繩,拉出士氣!
讓人忍不住隨著『殺殺!』的吶喊,跟著在座位上弓起身,緊握雙手跟著加油。
 
《拔一條河》蹲點蹲了一年,貼近真實生活的紀錄鏡頭,說了這兩線主軸故事:
被仲介「來台灣過好日子」騙來的外籍新娘們,努力融入刻苦的台灣偏鄉生活;
交織農鄉學童參加拔河比賽的情節,其中1/3的同學也外籍媽媽的新台灣之子。
外配媽媽們農餘排練故鄉劇場,哼著南洋民謠,學校午餐也配合舉辦風味餐日,
就像忙進忙出炒菜的一位母親說的那樣:
「希望孩子長大了也不會忘記媽媽(家鄉)的味道」

1305120706302275--ss1

故事裡的人們~就像我看了電影才知道被鄧麗君唱紅的「甜蜜蜜」是印尼民謠,
如果這首歌都能落地生根變成記憶中的台灣歌曲,那和我們一起承擔土地苦難,
並且在島嶼上開花結果的這群人,其實不也都是台灣人,更是正港的甲仙人嗎。
 
裡頭還有在職責外不吝為外配姐妹付出奔走、交誼感情的旅客中心公務員大姐、
有嫁去台北,在風災過後返鄉發展有機觀光農業,與短期深度旅遊的甲仙女兒、
有總舖師號召外籍媽媽們煮南洋風味餐,甚至變成遊客能預約品嘗的社區廚房、
和連我都想去吃吃看的芋仔冰店阿忠老闆風災後獨門特製的「笨圾燙甕仔雞」…
紀錄片就是醬,看完後,心裡會惦記著一群人,
想抽個空去看看他們,想知道他們,後來好嗎?
 
--

(寫在後面~)
我看得這場會後有導演楊力洲的座談,適逢馬王的9月政爭的宮廷權鬥大戲,
導演說「看膩了家裡電視新聞上拔一個人的爛戲碼,不如進戲院看拔一條河。」
還央請大家盡量帶朋友進戲院看戲,扣除拍攝成本,多了利潤將捐獻給甲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