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瘋魔,不成活──決戰終點線
原文出處: 橘貓‧夜空
本文含有部份程度之劇透,可能會影響您觀影的樂趣
旗手揮舞旗號,賽車衝出起點,引擎聲震耳欲聾。
兩大傳奇的眼神交會,胎痕劃開天際……
《決戰終點線》是金獎導演朗霍華取材自真實故事的劇情電影,本片重現了1970年代F1賽車界兩大風雲人物的交手傳奇。說句實話,本片的劇情之紮實、戲劇性之高,讓我一開始還很難相信這真的是一個「真實故事」,直到電影後頭的資料畫面,與我自己看完電影後返家搜尋相關故事,才驚覺當年真正發生的故事搞不好比電影表現出來的還精彩。
電影由尼基勞達的自白揭開序幕,奇妙的是,這段旁白真的是由真實故事中的尼基勞達本人負責配音。幫故事與真實中接上了一段橋樑,也更增添《決戰終點線》的傳奇性質。
兩個傳奇賽車手的針鋒相對,是本片的故事核心。《決戰終點線》採雙人物傳記的方式,交錯兩個主角的生平與經歷,先從他們的處事態度中看到他們的人物特質,在從他們人生中大大小小的事件裡發覺他們的成長與轉變。
英國賽車手詹姆斯亨特的性格狂放不羈,他個性火爆且生性風流,他是經典的傳奇人物,「性與死亡」的最佳代言人。賽車是他的人生志業,但更吸引他坐上駕駛座的,恐怕是賽車場上的危險與接連而來的名利雙收。
相較起亨特,奧地利車手尼基勞達表現出來的風格完全相反。他對待賽車的態度相當嚴肅,作息規律且一絲不茍。他將操作賽車比喻成一場生意,只能在風險嚴格控制過的情況下進行。但只要他繼續握著方向盤,他就能成為賽車場上的王者。
勞達與亨特的競爭,是兩種典型人物的衝擊。絕對的浪漫與狂野遇上絕對的理性與嚴謹。
兩人在賽車路上不斷的互相仇視與競爭演變成一種相互激勵的微妙狀況。更精準的說,我們看到的是兩個男人被某種力量牽引,賭上了自己人生中的一切,去追逐彼此與追逐勝利。電影中甚至藉由另外一個賽車手Clay Regazzoni的形象,去比對兩個主角的「賽車動機」。嚴格說起來,兩人都不是完完全全被熱情驅使,亨特愛上的不是賽車,而是背後的危險與傳奇意義;勞達更是直接,他表明了自己坐上駕駛座的原因只因為老天給了他這樣的天賦,而不是別的。
但是,就算去除了純粹的「熱情」,亨特跟勞達還是義無反顧的將自己的一切投入賽車之中,我認為,與其說是對賽車的愛,不如說是一種執著吧。引用本片海報的副標:「Everyone's driven by something.」,或許可以道盡一切。
然而,《決戰終點線》表現出來的不只是兩個狂人的交鋒,它更往下去尋獲了某種賽車場外的柔情,並且幫兩人在1976的富士山決戰下一個註解。兩人在最後一戰的勝負,除了歸屬與他們的個人特性之外,更讓我感到關連性的,是在勞達受傷後的復出賽中,導演刻意用一閃而過的鏡頭帶到了勞達妻子看著丈夫在場上博命卻綻放光芒時,那溫柔的笑容。
就是那個笑容,我絲毫無法理解,但又深受感動。那看似不合情理的笑容,提早揭示了勞達與亨特決戰的結局。兩人本來就無分勝負,他們雖然不斷追逐彼此的車尾,但回過頭來,他們博命時使用的依然是不同的籌碼。
身前是無止盡的賽道、身旁是可敬的對手、身後有自己的愛人……
旗號揮動,主播台上,尼基勞達與詹姆士亨特的名號響徹雲霄。
而「傳奇」兩個字,就這樣停留在永遠的1976年。
推薦指數:A+
個人喜好度: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