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日落巴黎時》:你我的變與不變。
原文出處: 香功堂!!
為迎接《愛在午夜希臘時》,我買了《愛在黎明破曉時》和《愛在日落巴黎時》的套裝DVD,趕在電影上映前重溫這兩部作品的感動;不同於往,這次我從《愛在日落巴黎時》看起,再回頭看兩位主角剛認識的《愛在黎明破曉時》,從世故走回純真,從疑慮走回無懼。
記得第一次看《愛在日落巴黎時》,心裡很是感傷,因為兩個本來青春的主角變膽小了,懂著計較懂著傷感懂著退怯;傑西(伊森霍克/Ethan Hawke飾演)和席琳(茱莉蝶兒/Julie Delpy飾演)再次見面未久便談起敏感話題,他們互問:「為什麼9年前沒有赴約;如果我們當時有碰到面,這一切會不會不同;假如我們真的在一起,會不會像其他情侶一樣,最後都學會憎恨彼此?沒有結果的愛情是不是才會留下美麗頓點,停在你我的心口永遠永遠?」;兩人自重逢的第一秒鐘起便綻放出偌大火花,再次勾起埋藏心底許久的熱情,他們一左一右,伴著彼此漫步巴黎街頭,一如9年前的維也納初遇,默契十足的笑談各自的生活與愛情與回憶......。
由於傑西的飛機啟程在即,此次相聚時間極為短暫,只能試圖在所剩無幾的時間中擠出更多時間,傑西說陪我坐船遊塞納河、我請司機載妳回家,這樣我們還能多聊一點天;無須說出:「我捨不得你/妳」,便能清楚感受到他對她的不捨與依戀(反之亦然)。
然而傑西和席琳之間到底是愛情或激情?他們如此難捨對方,因為你/妳是我生命中的「靈魂伴侶」,亦或者我們都受夠制式化的生活和平淡無奇的愛情故事,所以免不了將彼此給理想化、將9年前那個漫步在維也納街頭的激情夜晚給美化了;維也納,彷彿是他倆的愛情桃花源,離開了便再難找著。
觀賞《愛在日落巴黎時》過程,我們不斷從傑西和席琳的話語中聽見他們的反覆,既有生活大抵如此的認命,也有隱隱懷抱著一絲希望的期盼,覺得生活不該只是如此,也不能只是如此;傑西和席琳心境的反反覆覆,其實就是我們的反反覆覆;我們認同傑西和席琳,因為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熟悉影子吧。
《愛在日落巴黎時》和《愛在黎明破曉時》一樣,從頭到尾只有男女主角不斷聊天與維也納和巴黎的風景圖畫,想來拍攝成本肯定低廉、拍起來肯定簡單的很吧;然而越是簡單的電影越不簡單,如何讓觀眾願意聆聽兩位演員在銀幕上說些五四三的八卦和心情故事而不覺沉悶,還能在他們的對話中感受到愛情與生活的重量,都說明了《愛在日落巴黎時》和《愛在黎明破曉時》的難得;我萬分珍惜Richard Linklater導演和伊森霍克和茱莉蝶兒的搭檔組合,假如換成其他導演或其他演員,同樣的場景和同樣的對白,恐怕都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結果:一如《王牌冤家》的伊利萊伍德,說著和金凱瑞一樣的話,做著和金凱瑞一樣的事情來討凱特溫斯蕾歡心,但換了一個人便換了一種感覺,凱特溫斯蕾絲毫不受伊利萊伍德所吸引,喜歡一個人或對一個人沒有感覺,往往不在話語和行徑,而在彼此間摩擦產生而出的化學反應。
一部電影得以橫跨18個年頭,記錄下導演和演員從外在到內在的改變,如此難得,簡直像是紀錄片般的珍貴,我猜當年拍攝《愛在黎明破曉時》的Richard Linklater導演和伊森霍克和茱莉蝶兒都沒料到這個結果;其實,就連喜歡傑西和席琳的我們也沒料到,不免喜出望外。
觀賞《愛在黎明破曉時》,我剛滿20歲,青春正盛,對愛情有著憧憬,對影片流露的純真氛圍動心;觀賞《愛在日落巴黎時》,我29歲,出了社會,談了幾場戀愛,電影讓我稍感排斥,因為劇中角色的世故就是我的世故,我剛好如他們一樣(劇中設定年紀是30出頭),懂著對不切實際的浪漫保持距離,卻依然懷抱一絲期待。
如今,《愛在午夜希臘時》就要上映,我38歲,傑西和席琳剛過40歲,我們對人生與愛情有看得更透徹嗎?我們都改變了嗎?面對事情更成熟了嗎?
想起《愛在日落巴黎時》裡傑西和席琳的對話,席琳跟傑西說:「前幾天我看了自己83年寫的日記,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我那時對生命的態度和現在如出一轍,當時的我充滿希望也比較單純,但核心價值,我對事情的看法幾乎一模一樣,這讓我了解到其實自己並沒有改變。」
傑西說:「大家都是如此,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就像我們內在已做了些設定......,往後發生的事,很少會改變我們原先的設定。」
席琳說:「你這樣相信?」
傑西說:「我相信。我讀過一篇報導,研究中過樂透獎的人及一些下身痲痹患者,一般人以為前者會志得意滿而後者有自殺傾向,但那個研究顯示,六個月後,一旦人們適應了新的狀況,他們就會慢慢恢復原狀,就像如果他們本來就生性樂觀,他們就算坐在輪椅上也還是樂觀的人,如果他們是器量狹小的混蛋,他們就是坐擁凱迪拉克、豪宅遊艇的小氣混蛋。」
1995年的《愛在黎明破曉時》結尾,導演給了觀眾一個懸念,樂觀的人認為這對互有好感的年輕人會再見到彼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悲觀或現實的人覺得:「別再見面了吧,這已是最美的回憶」。
2004年的《愛在日落巴黎時》結局,導演又給觀眾一個懸念,傑西有沒有上飛機?席琳願不願意放下種種疑慮開始一段新戀曲?他們敢不敢從想像裡走入現實?
2013年,又是9年後,傑西和席琳的故事繼續延續。
《愛在午夜希臘時》將要上映,我買了《愛在黎明破曉時》和《愛在日落巴黎時》的套裝DVD,趕在電影上映前重溫這兩部作品的感動,內心期待著在大銀幕上再次見到兩位喜愛的演員和他們扮演的角色的身影,他們變了多少、是不是更世故、是不是更膽小、是不是有更多的無奈、愛情關係是不是走下坡了;或者他們更珍惜生活、更懂著體貼、行事也更穩重?
相隔9年,即將再見傑西和席琳,心情很是興奮,卻也難掩緊張。
這是《愛在日落巴黎時》最打動我的一刻。
席琳對傑西說:「我想試試看。」
「試什麼?」傑西問。
席琳忽然上前擁抱了傑西,她說:「我想試試看你能維持完整,還是會灰飛煙滅。」
好動人的擁抱,它讓我清楚看見席琳內心的壓抑與渴望與難以置信,像是在說:「你在這,而我也在這,9年後的再次擁抱,原來不只是一場美麗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