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的烙印 The Hunt》~偏見,催生了恐怖!
原文出處: 喵魔的亂想魔境
《謊言的烙印 The Hunt》,由《傷心潛水艇》導演湯瑪斯凡提柏格執導,麥德米克山、湯瑪斯博拉森、安妮卡威德庫、萊塞福格爾斯特倫、Alexandra Rapaport等主演;2013年上映的丹麥劇情片。
剛剛和妻子離婚的盧卡斯(麥德米克山飾),目前在一家托兒所工作,並且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好不容易與新女友和兒子馬庫斯(萊塞福格爾斯特倫飾)展開穩定的新生活,卻沒料到會因為婉拒一個名叫卡拉(安妮卡威德庫飾)的5歲小女孩的示好而有所改變。卡拉編造一個報復性的謊言,讓盧卡斯從此蒙上了性侵女童的不白之冤,成為整個小鎮排擠和撻閥的對象,即使後來卡拉改口,試圖澄清這一切,但道德暴力依舊沒有劃下句點,盧卡斯還是被社會烙下了不寒而慄的印記…
就像之前在《艾瑪好色》一文所提到的,北歐電影總是帶有一絲壓抑的冷調氣息,而這種特性配合《謊言的烙印》的故事題材,更是相得益彰,戾氣、憤怒、哀傷、混亂、痛苦、沮喪,無數可怕又極端的負面情緒在冷冽的空氣中舞動,最後慢慢糾結成了一團,然後我們一口一口把它吸進去,直到充斥整個胸膛,內心感到一種窒息與絕望,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跟日本電影《鹹豬手事件簿》一樣,《謊言的烙印》也是在講一個好人被冤枉的故事,不過主要探討的東西倒是南轅北轍,《鹹豬手事件簿》針對的是日本司法體制的現況,包括警察機關和檢察體系陋習的批判;《謊言的烙印》則是突顯「多數暴力」、「道德暴力」,這種民粹主義的非理性行為,最終會導致社會的動盪與混亂,違反人權的精神。
「道德」是人類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形成及存在於不同社群、時代和文化之中,只是跟明文規定的法律不同的是,它是一種抽象概念,作為決定善惡或好壞的標準,會因事件的情境或性質而有所差異。然而,人是自私的!大多時候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再加上個人好惡、遠近親疏等因素的影響,道德最終成了排除異己的武器,常拿自身的道德判斷強加諸於別人身上,尤其當自己是站在多數人那一邊時,更會認為自己的做法是絕對正確,於是開始否定異於自己的思考邏輯,甚至侵犯其他人的權益。
古人說:「流言止于智者。」但無可否認的是,能夠客觀判斷一切的依舊是少數,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很多人常以為自己是理性客觀的,但其實不過是狹隘的自我理性,只會從自己的經驗去判斷事物,用自己的情感去支配行為,而且往往只是被動式接受單方面的訊息,然後輕易做出了定論,就像是《謊言的烙印》裡的許多人,都不認為一個5歲小女孩會說謊一樣。不過要知道,這世間最不缺乏的就是例外,更何況有些時候只是你覺得不可能,但對其他人來說,根本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謊言的烙印》最讓人心寒的,莫過於鎮上居民自以為伸張正義的行為,未審先判就將盧卡斯定罪,然後訴諸暴力威脅的手段,把自己當成了執法者,還陶醉在自我所認為的「正義感」之中。其實這就跟劉鶚《老殘遊記》裡「清官尤可恨」的道理一樣,因為這些人總是剛愎自用,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永遠不認為自己是錯的。
盧卡斯雖然經歷了失敗的婚姻,但內心仍然保持著正面樂觀,即便是小女孩誣陷了他,他還是相信總有一天會改觀,不斷地壓抑內心高漲的負面情緒,只是接二連三的打擊,背負著各種不信任,令他還是崩潰了。麥德米克山詮釋一個隱忍內斂的倒楣傢夥,臉上不時流露出失望沮喪的神情,讓人不由得同情,完美彰顯角色心境,其精湛的演技,使他贏得坎城最佳男主角獎。
飾演卡拉父親的湯瑪斯博拉森演技也是了得!雖然不願意相信自己最好的朋友會做出背叛自己的事情,但又打從心底不認為自己的女兒會說謊,在劇烈的痛苦干擾下,讓他無法做好冷靜的判斷,心境相當複雜而矛盾,但卻又無可奈何。
當人一旦對某些人事物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時,就很難因為新資訊而改變,那怕是像片中一樣,小女孩卡拉澄清了一切,兩個當事人的家庭也合好如初,但還是有人認為盧卡斯曾性侵女童,將他烙上犯罪者的印記,向他開槍給予警告。偏見,催生了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