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影評」Ash -【一九四二】影評 (Back to 1942)

《1942》中國人一餓,就成了蝗蟲...
原文出處: ☁天氣也該。擦一擦啦*
8253200068_0aafa7ed26_z


《金陵十三釵》拍俗的叫「賣弄」中國人的苦難;拍得好就叫「拍出」中國人的苦難。
「中國人的苦難」這梗,別說五千年了,光北伐抗戰文革…都讓人想喊「還不夠多嗎?!」
相比張藝謀《金陵十三釵》竭盡煽情能事,把戰禍裡中國人的人性鍍金,拍得閃閃發光;
那我還比較信馮小剛的《1942》裡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的自私自利作風,才是真面目。
最打進我心裡的一幕是,軍法官沒收落難財主的土銃,他說「留著槍防誰?」
是啊,中國人防的不是日本人,是趁火打劫的自己人,早就是大家秘而不宣的默契。


1942河南大旱,圍牆下數以萬計的逃荒災民,圍牆上大魚大肉的官兵,天空上烽火綿連
電影的一個鏡頭就拍出了一座城牆,兩個世界,中國人就是這麼繼往開來、承先啟後。
時至今日也沒半點違和感,了不起牆裡牆外、這岸彼岸,換過一批人一個世代而已。
馮小剛《1942》搬出來講的「中國人的苦難」,就是抗戰時死了300多萬人的河南旱災。
乾旱是成因,但死為何能死這麼多人?老蔣的國民政府轄下其他省分難道沒接濟嗎?


馮小剛的大鏡頭,意有所指地把主因拉到國民政府「藉河南災民拖住日本軍」的戰略。
從老蔣的盤算,到他「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所發動的賑災,又被權貴層層被貪汙;
從明知河南大旱,還強徵三仟萬軍糧的軍頭,到小兵假前線需要之名對災民強搶擄掠…
逼得數以萬計的災民賣妻女換米、人死放狗吃、飢寒交迫地跋山涉水幾百里到鄰省,
卻被洛陽陝西的自己人用冷酷的機槍掃射拒於門外,說「你家鄉發救濟了,再走回去吧」
(靠~最好這批餓到歐搭訕的,還有力氣爬個幾百里回去。)


---
題外話~看這齣的時候,我腦海一直不由自主地在播放這首歌啊
http://youtu.be/9JfIDKidN5I

---


特愛《1942》海報上寫怵目驚心的這句:「螞蚱吃莊稼變成了人,人造反就變成了螞蚱」
而大時代的故事也要一張張斧鑿深刻的臉孔,讓角色圓備、層層迭遞地來演繹人間慘劇:
土財主堅信有錢能使鬼推磨,什麼都想著利益輸送解決,直到換無可換,拿女兒換米…
本來鬧著要回校參加抗日運動的閨女還撕了書生火把煮愛貓,換取兄嫂產後一頓溫飽…
婆婆趁剛生完小孩脫力而死的媳婦身上還有餘溫,趕緊要兒子抱著初生嬰孩多吸口奶…
總是馬後砲說人是不信耶穌才遭逢災劫的傳教士,怎麼幫唱彌撒也闔不上亡者的雙眼…
想來所有人餓得都快沒命了,誰還管禮義廉恥、民族大義、知識教養、上帝佛祖啊?!
也難怪,日本鬼子發個饅頭就能輕易招安。


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世道裡,能「活著」已是萬幸。
電影總是繞著這個終極命題兜轉,誰不是為了活著,放棄尊嚴、家人、人性。
一慘還有一慘慘,這次馮小剛的活著顯然要比張藝謀當年《活著》,要艱辛好幾倍。
最後孑然一身的土財主牽起倖存的陌生娃兒的手說「叫我聲爺,咱爺倆就算認識了」
兩個人卑微的身影就在整幕屍橫遍野、蒼茫茫的雪地裡,踽踽行走,慢慢消失。
啟發不大,但也算如實。電影一個勁的賣慘到最後,終於是給了點溫暖。


不過話說回來,要是馮小剛真帶種或是真有點作為電影人的社會歷史良知的話,
那麼就應該拍個餓死4000萬人的「1962三面紅旗大躍進」來給大家看看(敲碗)
老拿國民黨這個「前朝」作文章,也光彩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