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金馬影展]《醉生夢醒》:醉後決定要清醒!
原文出處: MOVIE BOULEVARD
影廳內燈光漸暗,銀幕漸漸浮現影像,畫面出現了一名素顏美麗卻有點豐腴的女子,要不是我今年暑假的時候看過《吸血鬼獵人:林肯總統》,我一定不會相信,這位橫向擴張有點嚴重的女孩子是那年在《歪小子史考特》裡美麗的女孩、《絕命終結站》中尖叫卻不失氣質的女孩-瑪莉伊莉莎白溫絲頓(Mary Elizabeth Winstead),怎麼時間過去了,她也學起了克莉絲汀從瓶中精靈變成桶裝巨妞了呢?曾經那位婀娜多姿的女孩去哪裡了?難道是橘子X坊的QQ系列外銷到美國了嗎?不過不過,雖然略顯豐腴,在電影《醉生夢醒》(Smashed, 2012)中,她的素顏演出可是非常厲害,近距離拍攝下幾乎沒有缺陷,也沒有太多的老態和疲累感,也算是駐顏有術以餉觀眾!
今年的金馬影展,很榮幸的看了第二部的特映會,在[逐夢美國]的單元當中,《醉生夢醒》是導演詹姆斯波索德(James Ponsoldt)執導,演員除了瑪莉伊莉莎白溫絲頓外,還有《姊妹》(The Help, 2011)中的奧塔維亞史賓賽(Octavia Spencer)以及《不可能的任務3》的艾倫保羅(Aaron Paul)。故事在描述在國小任教的凱特,雖然是一位受歡迎教學風格活潑的教師,卻有著難以戒掉的酒癮,隨手一瓶酒就能造飲輒盡,飯前喝、睡前喝,就連上班前也小酌一下,豈料這天宿醉的她竟然在學生面前大吐特吐,情急之下竟然隱瞞學生說她是懷孕了,雪上加霜的是這個傳言居然一傳十十傳百,她的人生開始荒腔走板,於是她下定決心戒掉她可怕的酒癮,卻沒想到,她的人生並不是戒了酒就一切順遂,開始崩壞的不只健康、形象,還有她一直以來感到幸福的愛情。
《醉生夢醒》的敘事筆觸寫實自然,偶爾帶點小趣味,但是也許是太過寫實,劇情上的起伏程度並沒有想像中來的大,如果不認真進入角色情緒,可能無法精神抖擻。電影中的畫面透出的是一種美國郊區的休閒美感,偶爾有些美麗的光影點綴在演員之間,讓畫面看起來很柔和,雖然題材看起來似乎嚴肅了一點,但是透過攝影,滲透出的感覺卻是輕鬆的,不會造成觀影上太多的負擔。在男主角與女主角之間的化學火花很容易感受的到的,從相知相惜相互喜歡,到爭吵衝突背向疏離,如此登對而協調的一對,會讓觀眾看著他們的衝突分離而感到有點心酸。
電影中對於酒癮的戒除有很深入的描繪,酒真的是最好的發明,卻也是最危害人類的穢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但往往喝了酒暫時卸除了煩憂,但酒醒後愁緒卻排山倒海而來,然後就會用更多的酒去獻祭更空虛的靈魂,踏上沒有止盡的輪迴堆疊,然後身體就沒有一處是安然無恙的,從肝臟、心臟、肺臟,蔓延到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最後可怕的癌症找上門,酒何以解憂?別傻了,古人的詩句只是風花雪月下的迷幻呻吟,重要的是,找到適切的方法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酗酒,come on,別傻了!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劇情上,透過酗酒製造的迷離與快樂假象,映襯上戒酒後洞見生活上的真實,透出問題的所在,讓酗酒實的混亂蒙上快樂,讓清醒時的踏實蓋上痛苦,藉由主角的反覆思考與配角在旁的協助,不僅僅讓主角參透人生的真義,也讓觀眾一起去思考,面對人生的種種問題與壓力,除了逃避,我們應該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去正視,而不是敷衍、欺騙、粉飾太平。瑪莉伊莉莎白溫絲頓在本片中的演技,大概是我看過她演出的電影中,最可以好好伸展一番的一部,她的表現也不錯,從酒後瘋狂、亂性,醒來後的迷惘與徬徨,最後成長,看清事情理清頭緒的堅強,層層疊疊,是很厚實的演出,尤其一段眼眶有淚打轉的戒酒自省會上的自白,真的是很感動人。
電影的最後,並不是很讓人快樂的結局,而在一個很感慨的情況下畫下句點,感覺有一點點不完整,但也許是導演不想太做作的用「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搪塞過去,因為這樣,電影貼近生活的質地又更加的真實。看電影如同閱覽一段人生,也許是你的故事,也許是從未經歷過的一段,我喜歡看電影,因為不需要去承載太多現實的愁就能閱覽不同人生甘甜與酸澀,《醉生夢醒》便是能讓人閱覽一段人生故事的電影,在本周開始的金馬國際影展上放映,未來是不是會做商業放映不曉得,所以有興趣的人要把握機會!
(上圖)好時尚的Octavia Spe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