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影評」傲風 -【蜘蛛人:驚奇再起】影評 (The Amazing Spider-Man)

【電影】 蜘蛛人:驚奇再起 The Amazing Spider-Man
原文出處: 不管走到哪裡 自己終究還是自己












影片年份:2012
出 品 國:USA
出  品:Columbia Pictures
發 行 商:博偉
語  言:English


導演:
馬克偉柏 (Marc Webb)



演員:
Peter Parker /Spider-Man - 安德魯加菲爾德 (Andrew Garfield) 飾演



Gwen Stacy - 艾瑪史東 (Emma Stone) 飾演




Dr. Curt Connors /The Lizard - 瑞斯伊凡 (Rhys Ifans) 飾演





Ben Parker - 馬丁辛 (Martin Sheen) 飾演




May Parker - 莎莉菲爾德 (Sally Field) 飾演



George Stacy - 丹尼斯萊瑞 (Denis Leary) 飾演




記得小時候在美術作業,
遇到有關於上色搭配時,
最討厭就是藍與紅,這強烈的對比色。


長大之後,
唯一能接受的範圍,就只有蜘蛛人。



(蜘蛛人3 海報)


原因在於只要是紅色的部分,
都會用白色蜘蛛絲做些小搭配,
讓整體造型,不至於單純有藍紅強烈對比。


《蜘蛛人:驚奇再起》不單演員重新洗牌,
造型也跟著進化不少,整體質感美化許多。


蜘蛛人:驚奇再起



蜘蛛人1、2、3



背影



(蜘蛛人:驚奇再起)

(蜘蛛人1、2、3)


或許還是有些人感覺差異性不是很大,蠻容易搞混。


稍許不同點,
在於正片胸部的蜘蛛標誌,
與往下延伸占有藍色的部分率。


蜘蛛人:驚奇再起



蜘蛛人1、2、3



我認為整體最大不同的地方,
是在於製造蜘蛛絲的產生處。


蜘蛛人:驚奇再起



蜘蛛人1、2、3



蜘蛛人1、2、3系列,大約在手腕內側噴出﹔
而《蜘蛛人:驚奇再起》偏向是輔助用具。






製作出可以噴蜘蛛絲的裝置。



感覺,有點不自然。

 

劇情:6 演技:7 節奏:8 詮釋意境:7 影迷感動度:9
= 整體分數:7.4


預告片剛出來的時候,
原以為是延伸過去的系列,
想不到演員大洗牌之外,
整體感覺不外乎就是重新拍攝。


我不是很喜歡相關系列有演員被洗牌的情形發生,
尤其是對於角色的認識與習慣,
總是稍許有斷層的感覺。


例如,
《哈利波特》系列中,
校長鄧不利多,
原本是由Richard Harris所飾演,
後來因去世之後,改成Michael Gambon飾演,
雖然落差不大,
但體型稍顯有些差異,
也讓我這部分偏龜毛的個性,遲遲無法適應。


再舉例前陣子很轟動的《復仇者聯盟》的索爾,
雖然演員與角色造型都沒有任何改變,
但由於在《雷神索爾》中,
所帶來的氣勢與風格,少許差異之下,
也有部分適應上的個人問題。


反觀飾演浩克的演員,
雖不同人的情況下,
主要重點在於變身後的浩克綠巨人,
個性與型態大致相同,
對於恢復人型的造型風格,就不會有所苛求。


然而對我來說,
《蜘蛛人:驚奇再起》就是給了極度不習慣的適應麻煩。


在週遭旁人幾乎一致給予好評的環境之下,
我應該要用比較婉轉敘述去分享會比較貼切,
可是對於電影感後心得,
就如美食體會一樣,
同樣東西,每個人接受度都會有所差異。


堅持『做自己』的生活態度,
必須要更真誠、更清楚地的表達心中感受。





當記憶中的角色,
已產生了深刻印象,
且幾乎完成認同整體風格之情況下,
突然做了出現了不同的詮釋方式,
難免會有適應上的風險存在。


對於蜘蛛人的最初喜愛,
在於一位平凡、害羞、嚴重缺乏自信的男孩,
意外被蜘蛛咬了之後,
DNA產生了變化,身體出現了如蜘蛛般能力。


起先,男孩感到有些恐慌,
認為自己似乎更脫離了正常人群,
基於鏟強扶弱,逐漸接受擁有這份特殊能力。


就在大家耳熟能詳的班叔意外事件中,
男孩徹底領悟自己需背負著正義與使命責任。


Tobey Maguire 詮釋蜘蛛人這個角色時,
我認為會比較符合心中的定位。





雖然Andrew Garfield 外表實在很帥氣,
聲音方面,也比較趨近電玩裡的感受,
但整體感覺似乎有些痞樣,
就算努力想詮釋接近書呆子的Peter Parker,
始終成效沒辦法顛覆Tobey Maguire 所詮釋過的影子。





愛情元素的部分,
演員算是男俊女俏,
但我認為《蜘蛛人:驚奇再起》進度似乎有些太快,
無法符合心目中對於Peter Parke ,
對於異姓互動,嚴重缺乏經驗、過於被動的害羞個性。





反觀之前的蜘蛛人系列,
可以充分了解女主角在生活中,擁有高人氣的異姓緣,
更能清楚詮釋與Peter Parker 生活環境不同的差異性,
對於無法主動跟人群做互動的人來說,
仰慕著的一舉一動,
都將成為足以影響自己下一步的關鍵。





不過在Peter Parker 成長過程、親情互動上,
《蜘蛛人:驚奇再起》確實表達過於精采,
感動程度明顯提升,
這也是週遭許多人會推薦的主要原因之一。





或許會有人問,
如果兩個系列上映時間倒換過來,
是否還是會選擇Tobey Maguire?
答案還是很肯定說:會的。


一方面是對於產生蜘蛛絲的方式,
Tobey Maguire 比較自然,
加上在大樓間穿梭的搖擺晃動姿態,
會比較有心中所設定的蜘蛛人的印記。





另一方面在於,
不太能接受『過於輕易卸下面罩』的情形發生。
就如前面所提的,
心中對於蜘蛛人這角色的定義,
始終處於在低調且無私奉獻的英雄身價,
絶非可輕易暴露自己的原始身分。





不過,
單方面比較初登版的反派角色的話,
《蜘蛛人:驚奇再起》有不錯的效果,
帶給觀眾有享受動作片的震撼,
唯一可惜的是在於首尾的地方,
從人格分裂,因退化,而瞬間產生出原本的意識,
這部分讓我感覺有些盲點。


每個人看的電影角度都不一樣,
對於比較喜歡欣賞喜悅片我來說,
當心中所設定的英雄,
個性、風格變的不一樣時,
就無法有太多的感受,
但對於喜歡科幻、動作片的觀眾來說,
相信是一部決不能錯過的精采電影。


最後,
再分享一張最喜歡的蜘蛛人桌布。



(蜘蛛人3)


每個人,
都有喪失自我的時候,
如何去真誠面對,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也是我很喜歡的劇情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