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追捕Night Fall》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原文出處: 觀影亭
看完了《大追捕》後,心中滿是鬱悶和憂愁,還記得上部片帶給我這種惆悵感的是《線人》,港片總是能把警匪片的正反兩面都拍得非常到位,殺人犯會有良知的一面,只是趨於現實的威脅,良知的一面都會被掩蓋過去,像是《入侵腦細胞》的兇手就有一段變態的童年陰影,造就了現在的變態殺手,挖出真相後,總是讓觀眾們不知道該是對壞人落井下石好還是持予同情心,這種心糾纏再一起的感覺還真不好受。
《大追捕》有著港片一貫的風格架構,殺人犯出獄,就來了一場謀殺案,一個精明的警察緊咬著線索不放,隨著劇情的急轉直下,慢慢追查出令人嚇可的真相。
但《大追捕》與以往的警匪片都不太一樣,並不重於令人血脈噴張的動作戲碼,反而反璞歸真,更深入淺出的去表達每個人的內心戲,警察與警匪的對持好像多了一種眼神的交流,產生一種無形的對喊和僵持,而這個重擔就落在了飾演嫌疑犯的張家輝和飾演警察的任達華。
張家輝不管是飾演好人還是壞人其實都非常的出色,在《證人》裡張家輝就是飾演一個孝順的狠辣殺人犯。對,又孝順又壞,但這種衝突的性格《證人》也不是第一部有這種角色的電影了,所以這也是我個人主觀認為《線人》比《證人》更出色的地方,《證人》並沒有突破以往的壞人結構,張家輝演得好但有一個更好的角色讓他發揮會更好,而在《大追捕》就有提供了這樣子的一個角色,張家輝的確做到了,他在裡面一句台詞都沒有,卻能支撐起《大追捕》的靈魂性,讓《大追捕》有了畫龍點睛的成效,增色了不少。
-----------------------------以下有雷,怕影響到觀影樂趣的朋友,請就此打住。
《大追捕》開幕的浴室鬥毆戲先營造出一種張家輝殺人不眨眼的狠辣風格,出獄後又不斷的騷擾跟蹤,塑造出其變態的行徑,讓人不寒而慄。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子嗎?其實早在前面的幾場戲,張家輝就有從眼神透露出他的良知,《謎樣的雙眼》也是在講這種眼神的戲碼,從一張照片就能看出犯人眼中流露出的癡情,因而抓到主要線索,男女主角在對戲時不斷地從眼神中散發出愛慕的神情,是《謎樣的雙眼》的破案關鍵也是劇情神隨。
張家輝在幾個橋段就有透露出這種關鍵的神情,浴室鬥毆的橋段眼神就像死了一樣,打人時神色不改,剛出獄的時候眼神正邪難辨,但卻一直不斷的吃著甜筒,也可能是我自己太敏感了,這種殺人魔在主題電影裡幾乎都不會吃東西,塑造出一種無敵之身的形象,就好像你渴他餓他個幾個月他都不會死的樣子,看過《刺激1995》的人可以了解到監獄的體制能使人心死,不敢接觸外面的社會,但張家輝一出獄就好像渴望著什麼,吃著甜筒看著街上的辣妹,或者跳入海裡徜徉自在,在與任達華對戲時眼神從沒改變,堅毅的看著對方,時而鎮定時而微笑,就算中共殺來了,他眼睛也不會眨個半下的,尤其後面看到小雪時喜極而泣的神情更讓人動容,很明顯是釋放出一種關愛的熱度,熱到我都快溶化了。
為什麼要拿鉛筆插喉嚨,直接拿筆插腦門自殺不是比較快?插完腦門沒死可能會變智障,但插完喉嚨沒死會變啞巴,因為言語是欺騙人心的利器,三人成虎就是最好例子,《大追捕》不模糊焦點,讓張家輝飾演的殺人犯不發一語也能直搗人心,用最原始的方法去判斷人心,這也是《大追捕》最痛快的地方。
《原罪犯》裡的男主角被關了15年,性情大變,內心充滿著怨恨和不解,磨練出非一般人能達到的耐心和毅力,那張家輝在獄中待了20年,在這期間他承受了什麼樣的冤曲和憤慨,我們想像不到,在這期間他想了什麼?做了什麼計畫?以他的高智商,在獄中不管是心理生理上都已經忍人所不能忍,想人所不能想,一出獄肯定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任達華雖然戲份也蠻重的,但打的是輔助助攻的路線,幫忙把張家輝發揮不到的地方修飾圓潤,呈現出父親對子女的深厚情感。”我看的出來你眼神裡有良知”
這是任達輝對小雪所講的話,任達輝他那能洞察人心、一眼關七的銳利目光可以看出小雪眼神中的良知,雖然也看的出張家輝眼神中所散發的一絲良知,但也看到了張家輝他那富饒多變的複雜情緒,是需要歷盡苦痛才有能有的眼神。
任達華曾跟張家輝講過一句話”為了女兒,我連命都可以給她”,沒想到這句話卻一語成讖,為了血濃於水的父女之情,他真的把命也給了,”我真的很想知道,看著女兒長大的感覺是什麼?”,張家輝這樣問任達華,可惜張家輝已經得不到答案,也永遠沒辦法了解,戲內任達華崩潰的痛哭,戲外我的心也在淌血。
終曲’’向陽花’’好像隱隱在透漏著人性溫暖光輝,聽著聽著似乎真相真的不那麼重要了,劇末後任達華所提出的疑問和真相,也隨著張家輝的逝去成了一個謎,套句《MIB3》的一句話”永遠不要問你不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華森滿意度: ★★★★★★★★(8/10)
(文/華森 圖片來源/網路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