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遊戲:鳴鳥與游蛇之歌》(The Hunger Games: The Ballad of Songbirds and Snakes):可惜了兩場好戲。
原文出處:帥哥看電影
青少年反烏托小說改編電影曾有段時間非常流行,而《飢餓遊戲》系列絕對可以說其中的翹楚,我個人非常喜歡其中第二集《星火燎原》,堪稱這類型電影的巔峰,無奈接下來拆分成兩集的《自由幻夢》雖然尚不能被稱為後繼無力,但整體沒能完全延續《星火燎原》的磅礡氣勢還有點可惜就是了。
那麼法蘭西斯勞倫斯再度回歸執導的這部前傳電《鳴鳥與遊蛇之歌》表現又如何呢?我是覺得,整體而言是好看的,但跟他執導的三部本傳一樣,有些頭重腳輕的感覺:電影分成三章,前兩章都非常好看,整部電影至少有著三分之二場好戲,但可惜第三章的精采度不如前兩章。
先講前兩章,其實對沒看過原著的我而言,只看預告跟本傳,原本預期的劇情發展是這樣的:前兩章就是年輕又有野心的史諾負責擔任飢餓遊戲供品的導師,原本只想利用露西格雷讓他自己在政壇打下名聲,但在跟她相處過程中產生了曖昧的情愫,最後一章就是高潮的遊戲本體,然後收拾一下兩人的關係,看露西格雷跟著史諾一起黑化、打下未來的江山,還是兩人個關係最後有個Bad End導致史諾把感情給徹底關起來、變成我們在本傳中熟悉的那個史諾總統。
基本上就是根本傳差不多的架構啦,畢竟從娛樂性的角度來看,大多數觀眾都是被飢餓遊戲吸引來的,這當然要放在最後結尾啊,對吧,對吧?
不過蠻意外的是,飢餓遊戲的部分竟然在第二章就演完了。
而這場飢餓遊戲還真的確實不怎麼有娛樂性。並不是說導演拍得不好,這種缺乏娛樂性是刻意為之,這場飢餓遊戲比其本傳的時間點還早,才第十屆,故事線當下也面臨了收視率危機,而光看電影中的呈現,你完全可以想像為什麼這節目會乏人問津。
先撇開這遊戲存在的人性化問題,哪怕這只是一場虛構的表演好了,對比本傳那個奧運等級的奢華排場、一個比一個還美豔亮眼的貢品服裝設計走秀、一場又一場的盛大派對、還有表演油膩浮誇的主持人、更別提機關滿佈、娛樂性極高的遊戲本體了,相較之下,前傳中的飢餓遊戲會讓人覺得這什麼低端節目?幾乎沒有任何流程設計;貢品丟到動物園後就任意擺在那邊供人欣賞;遊戲場景就是一個無趣乏味的競技場、也沒有什麼精緻的機關或道具,就是放一堆武器讓他們互打廝殺;就連節目主持人都有氣無力的,一副不想工作的樣子,你看他中場休息的時候報氣象都還比較有活力;甚至沒辦法賭博下注,難怪當時根本沒什麼人關注這場遊戲了,看一兩次或許還算有趣,但這樣的東西重複做到第十次誰要看?
而這對我來說其實是電影最好看的部份,或許是某種職業病使然,但作為一個行銷/創意人,看史諾如何一步步改造這個遊戲,如何讓這個遊戲在各層面都變得更「吸引人」,這對我來說本身就是很吸引人的,而電影前半段看史諾在幕前幕後如何用盡心機去優化這場遊戲,這裡非常有趣,我很喜歡史諾反其道而行的為哪些貢品恢復人性的策略,原本都城極盡所能將他們「去人化」,但史諾反而提出要讓觀眾喜歡他們、關心他們、希望他們喜歡的貢品可以活下去,他們才會想看這場比賽(當然如果可以下注就更刺激了),這正是身為一個洞察人性的行銷人才會提出的點子。這方面我甚至希望能看更多,甚至花一整集的電影篇幅來演這個我可能都可以看得很開心也不一定。.
至於遊戲的部份雖然簡陋,但比起在那個世界中已經看了十次而感到索然無味的人們,我們這些觀眾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早期樸實無華的飢餓遊戲,某種程度上來說也還算有趣,儘管遊戲本身變化不大,但法蘭西斯勞倫斯的場面調度能力還是有一定水準,幾場廝殺依然堪稱驚心動魄,該有的娛樂性沒有少給。
然而第二段就把理應是重頭戲的飢餓遊戲演完了,第三段又要演什麼東西?這樣的劇情安排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但也不得不說,它並沒有滿足我的好奇心,整個第三段演完之後讓我有些疑惑:演了很長一段,但我還是不知道它演了什麼東西。或者應該說,就電影呈現的結果來看,它似乎沒必要用這麼長一段篇幅來演到這個結局?
主要問題在於,第三段男女主角的心境發展讓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他們可以說是同時扮演了三國演義中曹操與呂伯奢的角色:既依賴喜歡對方,但又無法對彼此有所信任,時刻帶著僅藉堤防的心態。這樣的關係本身是可以很有戲劇張力的,但問題在於劇本沒有把這樣的心境寫得很好,你甚至有點難理解他們這樣的心態是怎麼冒出來的?
我是覺得,看到最後結局兩人的關係多少有點傻眼,我甚至無法確定他們到底想要幹嘛、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目的或結果,兩人好像突然失去了自己的忠心思想跟核心價值似的,突然劇本要他們這麼做他們就做了,以至於第三幕變得有點意料之中、情理之外,這裡有些失分。
不過整體來講電影還是頗具可看性,女主角瑞秋曾格勒的歌聲又很動聽,找個螢幕大點的戲院看看這場飢餓遊戲、或是找個音響效果好點的戲院聽聽音樂,都挺值得,有些缺點,但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