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天我們會飛》:哪一天才能展翅翱翔?
原文出處:MOVIE
BOULEVARD
『做人一定要有夢想。』
近期兩岸三地的電影多著眼在那個最清純卻也最多事的校園裏頭,從《匆匆那年》的錯過、《我的少女時代》的緬懷到香港的這部電影《哪一天我們會飛》(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2015),似乎是共同陷入了一種集體回憶的狀態,但是這部《哪一天我們會飛》是我在這些青春校園電影裡面看到除了純愛以外,導演存在著一些野心藏著某些議題的電影,這些議題當中很不著痕跡,隱晦地提到了編劇、導演對於政治的感想。《哪一天我們會飛》是《狂舞派》的香港導演黃修平最新作品,邀集了《五個小孩的校長》楊千嬅、歌手林海峰以及入圍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的蘇麗珊、話題電影《十年》的年輕演員吳肇軒共同主演。
故事發生在一對結縭十年的夫妻身上,在旅行社工作的余鳳芝和設計師老公彭盛華是二十年前的高中同學,兩人在一起參與了同學會之後,青澀的歲月突然間歷歷在目,余鳳芝想起了當年和他們感情相當要好的朋友蘇博文,於是開始打聽蘇博文的消息,並且決定會到學校一趟。由於工作的關係,余鳳芝和彭盛華之間的感情日漸平淡,余鳳芝甚至發現了老公可能外遇尋芳的痕跡,對比當年彭盛華追求她的熱情,余鳳芝除了感嘆,更想起了當初她所忽略的,蘇博文的追求。歲月是把刀,能讓曾經熱情如火的我們宰割成現在的模樣。
電影聚焦在三位死黨的感情上,從英文片名來看,可以很清楚的了解這個故事基本上就是婚姻走入死巷的夫妻,女方記得往事的種種,試圖喚起男方冷卻下來的感情。但在唯美的畫面、清純的愛情當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編劇將香港的現狀投射在這三個角色當中。三名主角的高中時期是在香港政權移交之前,當時的香港人民陷入一種矛盾,他們終於可以擺脫英國的統治,得到他們想像的自主權,但他們又怕脫離英國後,他們所盼望的未來不會到來。
在電影裡,老師要求學生們寫下自己夢想的藍圖,學生們陷入迷惘,有人喜歡純粹喜歡運動,想要當運動員,可是為了學習單上的問題,他的夢想到最後妥協成了教練,有的人喜歡跳舞,可是學習單寫到最後,她不知道該怎麼繼續寫下去。做人一定要有夢想,可是他們的夢想在未來依舊可以實踐嗎?他們不知道,一如當時的社會氛圍,香港人對於政權移交有無限美好的想像,他們在政權移交這一天就可以飛了,但最後飛到哪裡,甚至是可以飛嗎?卻是被打上問號的。
劇中三名主角之間的愛情關係安排微妙,余鳳芝對彭盛華和蘇博文應該都有好感,一樣都極具才華的兩人卻有著不同的個性,彭盛華大方直接,蘇博文溫柔細膩,一個奔放一個羞澀,於是在最後一個關鍵的情節發展中,彭盛華得到了余鳳芝的心,蘇博文只能黯然的離去,默默地在畢業後出國念書。二十年後,彭盛華忘了余鳳芝的好,沒有了感情,甚至奔向年輕中國女孩的懷抱,余鳳芝在面對婚姻現狀的困頓時猛然想起了蘇博文,想再見到蘇博文一面,已經太遲。
這個安排,正如香港政權移交二十年後的今天,香港正如余鳳芝,她的婚姻不如她的預期,她環遊世界的夢想(香港更進步更國際化)最後也只能屈就在旅行社的工作(貌似沒有如願出團到世界各地),無法再見一面的蘇博文就像回不去的歷史,在電影過去與現在的情節交叉剪輯中,觀眾似乎看到了香港的那時此刻,透露出了既是惆悵失望,又盼望能夠寄託什麼精神的心聲。飛翔在電影中是個相當重要的元素,那是一種能夠實踐夢想的代表,從紙飛機、滑翔機到女主角撿到的鸚鵡,可是在電影裡,紙飛機飛到余鳳芝的身邊了,她卻沒能看到紙飛機所託的戀人絮語,鸚鵡是活下來了,卻被豢養在室內,度過不能展翅的二十年。到底哪一天才能飛呢?電影的最後,是一個HAPPY
ENDING,或許也是編劇對未來的預想圖,期望彭盛華能夠體會余鳳芝的心意,和余鳳芝一起打造當年蘇博文所打造的滑翔機,兩人能夠看著這架滑翔機翱翔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