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電影】所羅門的偽證後篇:審判。
原文出處:黑手黨
請判殺人罪吧!
前篇懸起來的疑慮和猜測,到了後篇終於一股腦兒放出來了,「所羅門的偽證後篇:審判」(ソロモンの偽証後篇・裁判)用史上第一次的校園法庭給大家都上了一課。
其實該說,上了好幾課。關於友誼、關於承諾、關於信任、關於面對,還有關於死亡。
誠如前篇裡講的,大家都不曉得同學墜樓的真相如何,也不清楚淺井之死的背後有什麼秘密,每個人的說詞都有可信與可疑之處,無論是惡行不斷的不良少年大出、陰沉自卑的告發者三宅、目的不明的被告辯護神原,還是覺得必須去證明信念的女主角檢察官藤原,甚至是無法瞑目的死者柏木,看似真相的現實,卻給一層層不為人知的謊言遮掩蓋去,連要說出一句真都顯得困難重重。
我不明白那個年紀的孩子怎麼會有那麼多駭人想法,卻很能理解乃至體會他們遭到霸凌時的憤恨,那是說什麼也無法立刻排解掉的哀傷。
你以為,只有暴力才是迫害嗎?只有打得鼻青臉腫才是暴力嗎?
還是你以為,拳腳相向的凌虐是最可怕也最教人厭惡的發洩?
我覺得某方面來說,言語與精神方面的霸凌,更能讓一個人崩潰。
後篇劇情隨著五天的校園法庭開庭而起,在前篇登場過的重要角色再度登台,目的是要在全校師生家長面前將自己內心那無從狡賴的面具剝下來,然後用尊敬真實法庭的心態再次面對自己。雖然,這番坦白確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做不到的人只有更加遺憾。
真相在前四天的辯論和抽絲剝繭之後逐漸浮現,愈來愈多人發現,柏木的死可能真的不是原先所想那樣,也愈來愈多人驚覺,原來人很容易單憑既定印象與喜好去評斷一個人有沒有過失,哪怕會有冤屈也在所不惜,甚至認為那本來就是嫌疑人該受到的責罰。
一罪一罰的概念,在這兒蕩然無存。
我想,日本人的民族性教導孩子要學會扛起過錯,就算錯失不全然於己、或者過錯根本不在自己,但只要能沾上邊,你就得去扛下對於無法挽回遺憾的扭曲心理,那才會給其他人覺得這個人有責任感、有擔當、有義氣。
如果朋友帶給你的精神壓力已經超過忍受極限,你該先救自己、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救他?我覺得這裡是個人性考驗,社會價值觀教我們的、跟我們私心認為的,怎麼有那麼大的落差?如果不救自己,還會不會有明天的太陽?要是救了他,你怎麼曉得他不會再一次轟炸你的極限?
救,不是贖,神原在法庭最後的那番話也許是出於人性良善的那一面,卻誤會了審判的意義,也誤會了什麼叫做朋友。
藤原涼子、神原和彥,還有森內惠美子老師的共同心聲,其實也反映了一種無形的霸凌。真的,打了會痛才叫做暴力嗎?
我其實反感那樣的威逼,相當,跟個人經歷有關,我無法諒解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會用生命來脅迫所謂的朋友或親人,那樣的人,我一點都不想伸手拉回,雖然曉得「所羅門的偽證後篇:審判」要講的不只如此,我仍忍不住將這樣的劇情安排跟記憶產生連結,說到底,審判的未必只有劇中人,或許也包含現實生活中的你我。
雖然曉得原作與導演極力想將這齣校園法庭拍得嚴肅,也知道日本人實事求是的態度,看著學生們在法庭上的落淚,我卻覺得情緒過度了,到底是被告把人生想得太簡單、還是終究不敢面對現實、抑或只是藤原說的學生們自己的糾結自己解,如果真的必須懺悔,應該做到什麼樣的地步?是我認真了嗎?還是我太嚴苛了?也許,學生們凝聚在禮堂裡的情緒終於可以在五天審判後獲得紓解吧。
只是,是我眼花了吧,「所羅門」究竟是誰吶?
-2015金馬奇幻影展-
電影名稱:所羅門的偽證後篇:審判(ソロモンの偽証後篇・裁判/Solomon's Perjury 2)
影展官網:http://www.ghfff.org.tw/
發行公司:采昌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http://www.ccii.com.tw/
影展日期:2015.04.10-04.19
上映場次:2015.04.12/00:30/台北新光影城1廳
正式上映:2015.04.02(前篇)
2015.04.17(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