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模樣》:愛情裡的月蝕現象。
原文出處:香功堂!!
這是個平凡的夏天,啥事都沒發生。
盲眼男孩李奧跟青梅竹馬小琪在泳池邊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他倆不約而同地希望生活能有些許變化,或許跟喜歡的人接吻,或許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他們沒有預料到,平凡的夏天將因為頂著一頭捲髮的陽光男孩蓋布利歐的出現,有了截然不同的樣貌。
《愛情的模樣》很萌,很可愛;我不單指劇中幾位演員長相古錐,我還指影片氛圍很青春,很陽光,很曖昧,很甜蜜蜜。
《愛情的模樣》讓我想起《逆光飛翔》,兩部作品都是先有短片(《我不想一個人回家》/《天黑》)後有長片,兩部影片各有一個焦慮母親、追求獨立的盲眼男孩、某幾位討人厭又愛捉弄人的調皮學生等,然後兩部作品的情調也有點類似,暖色系,寒冷冬季觀賞正剛好。
《愛情的模樣》讓我想起《斷背山》,一件衣服,是肌膚的接觸,是氣味,是把你跟我套在一起的想像。
《愛情的模樣》也讓我想起《藍色大門》,女孩愛著男孩,男孩愛著男孩,女孩嫉妒男孩,男孩逃避男孩;愛情不對等時,常常是一個追一個逃,愛情相呼應時,又容易一個曖昧一個膽怯,彼此都跨不出第一步,只好暗自揣測對方心意,不知該如何是好。
愛情的模樣,有很多種。
一種是家人間的愛,始終放心不下的擔憂。
一種是朋友間的愛,以前什麼事都找我一塊做,怎麼長大了,戀愛了,我就成了「電燈泡」或「次要」的人?
一種是情人間的愛,有個人深深吸引著自己,或許是因為他從未將我的需求給誇大化、或許是他的糊塗和傻氣讓我放下戒心、或許他的存在,讓我願意去「聽」電影、放開步伐跳舞、聆聽流行樂等等,因為我在意他、想為他改變自己,好更接近他的世界一點。
電影裡,李奧曾跟小琪談起他倆關係,他說:「妳、我和蓋布利歐的關係就像月蝕現象,妳是月亮,蓋布利歐是地球,我是太陽,儘管太陽的光芒被地球遮住,月球陷入黑暗,但那不代表月亮不在那裡,等地球轉離開後,我們又能看見月亮。」;李奧這番話總結了《愛情的模樣》裡的任何一種愛情關係,李奧的父母或李奧或小琪或蓋布利歐,他們是彼此的月亮、地球和太陽(角色可以互換),有時候地球橫擋在太陽前面,讓月亮感覺遭受冷落與忽略,那不代表月亮被太陽遺棄,只是太陽的注意力暫時被眼前的美麗藍色星球給吸引住,才讓月亮感受不到被太陽注視的溫暖。
儘管《愛情的模樣》裡只有「一個」盲眼男孩,然而面對孩子的成長、面對親情、面對友誼、面對愛情等生命課題,每個人都是盲人,瞧不見未來全貌,因此擔心受怕,只能摸著牆壁前行,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就怕不小心摔倒與受傷;生活或許就像李奧坐在椅子上,老是不安分地翹起椅腳,他的父母一再要求李奧坐好,免得摔跤,李奧不以為然的說:「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嗎?」,摔倒了,拍拍屁股再站起來就好了(生活的挫折);但我也忍不住要想,一輩子受到保護而沒摔過跤的孩子,其實不懂「疼痛」滋味,有時候摔的過重,不是要費長時間復建,就是一輩子都活在傷害之下....。
看完《愛情的模樣》,我欣賞導演Daniel Ribeiro真誠不造作不賣弄的敘事與節奏、我愛上劇中每個演員,除了可愛的Ghilherme Lobo(飾演李奧)和Fabio Audi(飾演蓋布利歐)外,李奧的父母、奶奶、小琪、甚至是調皮搗蛋的同學們等等,也演的自然、演的恰到好處;另外,我頗喜歡本片配樂,插曲選的動聽,尤其當我聽到Arvo Pärt的「Spiegel im Spiegel」時,心裡亮起小小的感動燈火,這首寫於1978年的曲子,曾被BBC Radio 4評選為「極具情感渲染力」的樂章之一,「Spiegel im Spiegel」翻成英文就是「Mirror in the Mirror 鏡子裡的鏡子(無限鏡象)」之意,透過簡單樂器與不斷重複的旋律,營造出無止盡的孤獨情境(李奧在浴室吻著玻璃,假裝自己正在親吻一名喜歡的人時,其背景音樂正是「Spiegel im Spiegel」);「Spiegel im Spiegel」一曲曾出現在我很愛的《真愛每一天》和《地心引力》中,再次在大銀幕聽見這首曲子,既是熟悉也是感動。
(小提一下結局!)
「如果你偷過別人的吻,你要怎麼還回去?」
《愛情的模樣》的結局輕易打動了我,不單是兩個男孩終於修成正果的深情之吻、也不單是李奧在同學面前做出的「宣示/出櫃」動作,而是李奧曾跟蓋布利歐說有些事情他一輩子都沒法做到,例如騎腳踏車,結果電影結尾,李奧就騎著腳踏車載著蓋布利歐奔馳在空曠大街上!!!!
這個結局實在收的太正面太討喜,只要有你陪在身邊(蓋布利歐/李奧),只要有愛與信任,就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就可以一起攜手克服種種難關。
後話:
我很喜歡美昇國際影業的標誌,總會隨電影內容做出調整。例如在《愛情的模樣》裡,美昇國際影業的標誌就成了點字版;這種對微小細節的注意與創意,讓我在觀賞美昇代理的影片時,都會小小期待起他們的公司標誌會有啥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