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金馬影展】對自己,我們講真心話──鳥人
原文出處:橘貓‧夜空
本文含有部份程度之劇透,可能會影響您觀影的樂趣
擔任第71屆威尼斯影展開幕片,在國際間獲得廣泛好評的《鳥人》(Birdman),這次在2014金馬影展進行放映,成為我在這次影展中最期待的電影。在觀賞完之後,心情感到相當輕鬆,《鳥人》用各種不同的角度去把故事中的層次往上推,匠氣十足但不失靈性,是能在娛樂性與藝術價值間找到平衡的出色作品。
《鳥人》的敘事方式是用有限的數個場景不斷移動,讓鏡頭不斷在各處跟著不同的角色前進,一鏡到底不切斷,但角色卻會出現在該出現的地方。電影中藉由這樣充滿想像力的方式跳脫一般空間的限制,加上主角 Riggan 在現實生活中對於超能力的運用,暗示這個角色在精神狀況的不穩定之餘,卻又保留許多真正的魔幻時刻。《鳥人》的故事在真實中摸索虛幻,藉由虛幻去回扣真實,與其說我們在看一個故事,不如說我們其實是在不同角色的視野中探索主角 Riggan 的內心世界──探索他對於名利的想像與渴求,與在他心裡「鳥人」這個陰魂不散的渴望代表。
有趣的是,片商找來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飾演主角 Riggan,一個曾經在年輕時演出超級英雄「鳥人」電影系列作,但辭演後就不再風光的過氣明星,觀眾只願意以鳥人當作他永遠的銀幕形象,而不願意正視他後來的創作發展。這個選角安排米高基頓自然別有趣味,如果我們現在談到蝙蝠俠電影,跟我同年齡的觀眾大概都會直覺出現《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克里斯丁貝爾,但是在這之前,1989年由提姆波頓執導的《蝙蝠俠》(Batman)才是被影迷記憶的蝙蝠俠經典,而在那部電影中演出蝙蝠俠的,就是米高基頓本人。
米高基頓在《蝙蝠俠》、《蝙蝠俠大顯神威》(Batman Returns)中演出兩集蝙蝠俠之後就辭演,這個角色後來由方基墨與喬治克隆尼接手,但少了提姆波頓的黑暗瑰麗,後續兩集蝙蝠俠電影的質感每況愈下,而米高基頓雖然因此保有經典的蝙蝠俠形象,之後卻也難再有更進一步的代表作品。他本人在電影中演出 Riggan 這樣一個過氣明星,表演之深刻或許一部份是真實人生的寫照,但能精準的處理這種情緒後再投入角色,他的演出仍然是無庸置疑的精彩。一如電影中劇評家們的玩笑話:「原來鳥人這麼能演。」
整部《鳥人》像是一個大舞台,不同的角色在上頭流動表演,每個人都在挖掘自己真實與脆弱的一面,配合幾乎像是在炫技的一鏡到底,演員們的表演變成了《鳥人》的重點。艾德華諾頓、娜歐蜜華茲、艾瑪史東、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眾多出色的演技派明星,表演起來就像是漂亮的拼盤,但真正讓我驚豔的是查克葛里芬納奇,平時以傻氣喜感演出為主的他,這次在《鳥人》嘗試形象不同的舞台劇製作人,看他出色詮釋一個幹練且可靠的角色,帶了許多額外的樂趣。
在《鳥人》中,「真心話」變成相當重要的概念。電影中每個角色幾乎都在探尋自己出現在舞台的真正原因,有些人為了對別人的愛、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名利,也有一些人持續的尋找著自己人生的目標。誠實的面對自己,是讓主角 Riggan 最難迴避的問題,當「最誠實的自己」是有如心魔一般的存在,Riggan 無可避免的把自己逼向某個關鍵決擇,而讓「鳥人」真正浴火重生的可能性,或許就存在於兩個不同的自己永無止盡的互相交戰之中吧。
我們看到 Riggan 其實不在意社群網站上爆紅的短暫成名會熱潮,他在心中探求的,是真正超越自己、擺脫過去陰影的「成就」。但是當社會無所不用其極的把「鳥人」扣回他的頭上,不論是爆紅或是既定印象,對 Riggan 都成了最大的挑戰。毀滅之後才能重生,是我喜愛《鳥人》的重要原因,但到頭來,真正的重生是否只是南柯一夢,或是真正的自由解放,或許還是會被社會中的壓力與氛圍主宰吧。
個人喜好:★★★★☆﹝4/5﹞
【電影小檔案】
原文片名:Birdman
中文譯名:鳥人
導演: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
電影年份:2014
臺灣上映日期:【2014台北金馬影展】
2015/1/16〈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