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陰宅》靠杯毛的~
原文出處: ☁天氣也該。擦一擦啦*
在東方民俗裡,沒開光請神的「人偶」「面具」「娃娃」常鬧邪靈寄體的故事。
小時候《鄭進一的鬼故事》裡,還有殺人煉魂,寄靈在布袋戲偶身上的邪術。
鬼娃恰吉最早也是殺人魔邪靈寄體玩具娃娃,從靈異驚悚一路玩到獵奇虐殺。
《奪魂鋸》有血紅螺旋腮紅,跟活動下顎的白臉小丑傀儡講解死亡遊戲規則;
《死寂/歡迎光臨死亡小鎮》透過巫數,直接把人「煉」成整櫃的腹語術傀儡;
《陰兒房》裡父親觀落陰救小孩的路上,碰上一整屋乾裂斑駁的風乾屍偶。
每片都看得到導演詹姆斯溫對「詭」娃娃的變態迷戀,迷戀到成為一種美學ICON。
就像《秘密客》《羊男的迷宮》導演吉烈墨德托羅對節肢昆蟲無可救藥的迷戀一樣。
喜劇片需要幽默感,不管是耍賤的,還是耍白癡的,還是無厘頭的,還是耍嘴皮;
動作片除了放煙火,還需要讓人內力奔騰的熱血,不管是大逆襲還是薑是老的辣;
恐怖片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套還沒見到鬼影,光看一眼就不寒而慄的美學!
舊公寓角落,一尊面容斑駁龜裂、慘白臉上有著褪色腮紅、木刻的蕾絲裙舊洋娃娃
三更半夜看著她似動非動的眼珠、永遠咧著紅唇的笑容,光擺在那就夠滲人了!
更別提,主人開門回家,發現家裡像被颱風掃過,天花板牆壁上滿是紅色塗鴉,
偏偏安安靜靜靠倒在牆邊的娃娃,手上還握著畫斷掉好幾截的紅色蠟筆。
緊張地把她丟進後街垃圾桶,卻在夜裡,聽到震天嘎響拍得人魂都飛掉的猛爆敲門聲
一開門,地上就一張紙,是那個娃娃童趣的字跡,寫著「miss me?」
然後,你身後,平常放娃娃的那個房間門,呀~的一聲,突然關上(嚇)
「可能」受過東方文化洗禮的澳洲華僑詹姆斯溫拍,深誾「讓人發毛」的精髓,
他的《厲陰宅》光靠一仙洋娃娃當前菜,就讓人快嚇到魂飛魄散閃尿閉叉了。
來自通靈夫妻驅鬼實錄的《厲陰宅》,劇情還是套用「搬進鬼屋」的類型片公式走:
1979年《陰宅/鬼哭神號》(The Amityville Horror)奠定了洋人搬進鬼屋的類型模式
幸福美滿的家庭搬進郊區老洋房,一定是媽媽開始發現房子裡「不尋常」
然後小朋友從輕微的身體不適、身上出現鬼抓瘀青、半夜鬼拉床,到後來變本加厲
搞到遍地碎家具、滿屋子吐得都是綠豆湯,猛鬼撲身、頭頂懸屍、烏鴉昆蟲襲窗,
最後大法師駕到,聖水飛賤、全場驚聲尖叫…這套劇情30多年來被拍出無數部變形
唯一不變的,就是這家人,鬧鬼鬧到都快出人命了,都還是,他媽的,死不搬家!
但,詹姆斯溫,放棄CGI動畫特效,靠實體道具上定調出詭異陰森的「美學」嚇人
加上讓鬼魅只出雙手拍拍兩下,一起跟媽媽小孩玩尋聲找「人」的矇眼躲貓貓遊戲
以及用8釐米攝影機、底片機、收音機這些古樸器材,在房裡「鬼影追追」的設計
都讓人在離開戲院後,回到家裡,看到鏡子窗戶廉幔跟娃娃,都不自覺緊繃起來。
畢竟,真讓人會一股寒意從腳底板衝上腦門的,不是某一秒突然湊上鏡頭的CG鬼臉
而是,越看它越邪門,越想它越毛的平常事物,好像有甚麼東西在我們的身邊搞鬼…
這時,只要再加上讓人極度不舒服和不安的配樂,以及時而跟在你身後窺視,
時而切換到畫面中人疑神疑鬼、東瞄西探的鏡位移動,加上在爆衝音效中閃現的鬼影
保證每趟繃緊神經、鼓起勇氣、探頭一看、結果沒事、後來鬆懈、突然驚嚇的過程,
至少每次都能嚇掉人三魂七魄裡面的一條。
不靠血漿橫流,也不靠大量醜八怪卻又假得要死的CGI動畫嚇人,
單靠疑神疑鬼的氣氛掌控,詹姆斯溫的恐怖,就已經爐火純青!
而《厲陰宅》恐怖的技法,也絕對夠資格選入恐怖片教科書。
接下來就看他下半年的《陰兒房2》能不能一毛還有一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