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雀雀看電影

八年前,看陳可辛的《如果˙愛》是為了金城武和周迅;八年後,看陳可辛的《如果˙愛》是為了看陳可辛。而果然有些電影當時看不懂,但以後卻會很喜歡。同樣是這一個我自己來看《如果˙愛》這部電影,卻同人不同境。想當初,租了片子窩在宿舍裡面用小小的電腦螢幕看《如果˙愛》,除了金城武很帥周迅很美張學友唱歌很好聽之外,並不覺得《如果˙愛》有多厲害;可是現在,我卻很想從當初那個自己的頭上巴下去、順便斥上一句「不懂得欣賞!」
可能是當初的我對於歌舞片沒有觸角吧(雖然內容的歌曲也深深地烙印在心中一直哼了八年)。

第一個驚訝之處是在於《如果˙愛》原來藏了不少陳可辛作為導演的內心話在劇本裡面。從一開始透過電影開拍記者會張學友的嘴巴去回應記者所問的問題:「你從作者導演變成商業導演了嗎?」而張學友回應「我只拍好看的電影。」這根本就是陳可辛導演對大家的告白。刻意張羅了個合情合理的劇情橋段、清楚明白地講明了自己拍電影的理念、不容別人置喙,場面可謂不小。

第二個驚訝就是在大螢幕上,那些歌舞部分在被放大之後顯得華麗繽紛之極,細節沒有變得粗糟、反而更為清晰。當然有些(尤其是)高空鏡頭處理的手法在現在看來並不細膩、有點乾,但是在雪景和游泳池水景拍攝的優美程度上扳回一城,也算高均值了。

第三個驚訝點就是我對於《如果˙愛》故事本身的認知部分了:雖然一直都還記得《如果˙愛》的全部劇情,但是「知道劇情」與「享受鋪陳」原來是兩件迥異的事。世界上的愛情關係就那幾款,不是兩情相悅就是我愛你你愛他等等,但是對於愛情作論述並且在言之有物之餘還能惹人惆悵的,就必須是有能力的編導才能達成任務了。
而這次,究竟是因為我年紀夠了終於能夠懂得陳可辛每一句台詞裡頭的愛情觀點了?
還是因為大螢幕不但能夠放大主角美麗的臉龐也能放大情感渲染的張力?

總之,我發現有些電影原來真的是非在大螢幕上看不可的。
例如《如果˙愛》。

片長:108分
出品:香港
影片年份:2005
導演:陳可辛
放映場次:2013/07/05(11:10AM@新光2)
台北電影節期間:2013/06/2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