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雀雀看電影

《心靈微塵》是一部漫數微妙親情關係的女性電影,與我們聊聊母女之間的過度相愛的衝突情事。
若將人生比喻為走一條山路,那麼當然是爬上山巔的那一段路程最刺激有趣,但也最為辛苦。
《心靈微塵》的女主角凱蒂就是那一位上山的旅人。

凱蒂擁有一個已經上幼兒園的兒子,是一位單親媽媽。原本在劇場當演員的她,為了在事業上有所進展,毅然辭去工作,專心迎接一個有把握入手的電影角色。與此同時,失聯已久的父親突然出現,企圖讓家庭能夠破鏡重圓。

以女兒的角度來說,若能看見父母言歸於好,那麼當然很好。但是與父親重逢才沒多久,老爸就要求借住房子、並且索取母親不願給出的聯絡電話,凱蒂在長年照顧養育她的母親面前,突然變得裡外不是人。
面對工作的壓力、育兒的辛勞、以及父母問題的難以解決,凱蒂的「上山之路」,顯得困難重重。
偏偏她沒有一件事情是進展得很順利的。

《心靈微塵》安排了一個非常緊密的家庭母女關係:母親心理咨詢的事業有成不說、這個媽媽還會在女兒有新的面試之時為她添購新衣,甚至還幫女兒凱蒂買了一處住所。交集一旦深切,長輩勢必會想要「幫忙」孩子「管理好」生活。偏偏凱蒂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她自有一套過生活的方式,不願意被介入干擾,即便是自己的母親,她也不要。
作為一個母親,凱蒂被質疑沒有善盡作好媽媽的角色;作為一個女兒,凱蒂又被視為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成年人……凱蒂越跟母親親近、就越覺得自己沒用。

自己到底是有沒有這麼糟啊?!女兒在母親的「協助」之下、過得越來越沒有信心。
一場凱蒂模仿病人、接受心理咨商師母親的治療,卻無法得到任何共識與答案的戲,可以看出《心靈微塵》提及的一個有趣又挺實在的觀點:儘管長輩擁有多麼專業的能力,那一份能力拿到親子關係面前,常常是會變成無能為力的。

爬山之路本來就是不容易,各種情況都會發生。而母親以過來人之姿、再加上專業的心理分析,企圖控制管理女兒的一切,讓凱蒂爬山的樂趣盡失、煞盡風景。不過那個失而復得的父親並沒有比較美好:中年男子年少輕狂時覺得自己甚麼都可以、不用負擔家庭責任也沒有關係,等到老了才要回歸家庭,拿著吉他哼唱著溫柔的歌曲、自以為就滿足了孩子從沒被好好滿足的心靈空虛。其實對於過猶不及的父母,《心靈微塵》默默地但都批判地挺大力。

以正常的社會期望來說,父母兩者本來就該在不同的情況之下、分別提供不同的有用觀點予以孩子參考,沒有誰能夠完全負擔起照顧甚至是撫慰孩子心靈的重責大任。如果是單親家庭,當然一切就會更不容易。比起缺席已久的父親角色,《心靈微塵》是有比較偏向那一份聯繫密切而緊張的母女關係。而電影所提供的一份參考答案的確是緩解緊繃親子關係的普遍解套方案。原以為大部份的歐洲人是不用像亞洲人一樣需要煩惱這類的家庭問題的,不過,顯然,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樣:對於孩子,該放手的時候就該放手,等孩子想念你了的時候再伸長手臂等待迎接他/她來求救就夠。在孩子還沒跌倒之前就急著否定掉他/她所有的行為,不啻是無端製造「唯一會傷害我們的心靈微塵」。

電影是會結束,有個結局的。不論主人翁凱蒂對於母女之間的互動上作出怎樣的決定,她的上山之路還在繼續。至於她獨立撫養兒子這件事會不會造成她在十年後、二十年以後,同樣又遇到她現在與母親相處上的類似問題?電影透過凱蒂與兒子一起繪製面具的一場戲,似乎已經偷偷地預告給觀眾們知道了。
生命是生生不息地延續著,但你有權不照父母的(過度)控制/放任的方法去過。親情這回事,親密太久、或者疏離太久,都註定造成摩擦、甚或生塵。
可能真的是這樣吧:「心靈微塵是唯一會傷害我們的東西」。
電影裡頭有一座挺搶眼的鹿角,它大致見證了這對母女所有的愛恨情仇事件。
凱蒂和母親彼此或許不甚清楚為什麼原本相依為命的濃情拍檔為何要各自走向陌路不可?
那大概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吧。
鹿角上頭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2012 慕尼黑影展最佳新導演、觀眾票選獎
2012 釜山影展
片長:91分
出品國:德國
影片年份:2012
導演:漢娜杜斯 hanna doose
放映場次:2013/07/01(5PM@中山堂)、07/06(11AM@中山堂★影人出席)
官網影片介紹:http://www.taipeiff.org.tw/Program_s.aspx?FwebID=f42c6212-7c25-438a-89c5-2320353cbad5&SubID=21&FilmID=31
台北電影節期間:2013/06/2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