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年之癢 I Give It a Year
原文出處: 不管走到哪裡 自己終究還是自己
影片年份:2013
出 品 國:UK
出 品:StudioCanal
發 行 商:CatchPlay
語 言:English
導演:Dan Mazer 丹梅澤
編劇:Dan Mazer 丹梅澤
演員:
娜特 - 羅絲布萊恩 (Rose Byrne) 飾演
蘿伊 - 安娜費莉絲 (Anna Faris) 飾演
戶蓋 - 賽門貝克 (Simon Baker) 飾演
喬許 - 拉夫斯包爾 (Rafe Spall) 飾演
當我們一但跳進了愛情旋渦裡時,容易被甜蜜的氣氛,而沖昏了原本擁有的價值觀判斷,只希望自己可以單純享著受兩人世界,不願去接受或是承擔負面的相關思緒,因此很有可能會造成兩人在這段戀情上,不懂得知足、不懂得進退,演變成無法互相扶持的結果,紛紛走上分離的尷尬產面。
分離,不完全是壞事,重點是在這整個過程中,到底學會了什麼?成長了什麼?如果讓自己停留在原地,毫無進步的情況,只會重蹈覆轍,依舊無法突破這關難題。
這也是當今社會過度講求戀愛自由的情況下,所產生出的負面價值觀生態,對於戀愛,可能只是為了想讓自己的生活多點色彩,少一點孤獨,不見得是為了開花結果。這樣的速食愛情,是否讓人容易變得沒有責任感?
這是一個令人值得省思的議題。
《一年之癢》的劇情走向,不像以往比較常看的愛情類型電影,而是在敘述一對交往七個月的情侶,結了婚後才發現婚姻生活,是與自己當初所設想的情境大有不同,加上身旁突然出現比丈夫相處起來更加快樂的曖昧對像,不由自主的把自己逼得進退兩難,最後這對夫妻有真正去做溝通,兩人共同攜手解決的難題,竟是離婚!?帳面上看起來事一個很美好的結局,我卻對於這種劇情走向,感到十分難過。
這是一種扭曲愛情價值觀的負面型鼓勵。明明是婚前該有的是準備,怎麼演變成可以做為離婚的理由?難道結婚能當兒 戲,感覺對了就可以付出行動,不需要去承擔後果?
我始終相信愛情有所謂的SOP,這也是考驗兩人在相處過程中,是否真有資格可以攜手陪伴一生,大約可分四大階段 - 曖昧期、成長期、叛逆期、穩定期。
每一階段,都有很深的含意。
首先是『曖昧期』,這是幾乎被公認在戀愛過程中,是最甜蜜最快樂的時候。有如兩小無猜般的單純,讓彼此都可以付出最大的心胸去包容對方所有一切,就好像男生今天明明想看武打片,但可以為了與女生改為看自己最不想看的愛情劇情片。如果男生開始會提出想法,嘗試著做些溝通時,那就是進入所謂的第二階段『成長期』。開始會計較吃飯誰要付錢、陪朋友怎麼多過於兩人單處的時間...等種種現實元素,漸漸的就連一些雞毛蒜皮小事,都可以吵得天翻地覆,甚至彼此對這份感情,開始出現了不信任的疑慮,『叛逆期』成為最大關鍵。如果能彼此能耐心溝通,互相為了能讓感情走下去而各退一步,包容對方的缺點,轉變成屬於自己的生活中的一部分,漸漸的這份感情,就能達到『穩定期』,那就離開花結果的完美結局不遠了。
這《一年之癢》的片名翻譯,讓我有種『誤會』的感覺,原以為只是兩人交往一年後,其中一方開始有結婚的考慮,但另一方有所疑慮,於是在雙方進行一段溝通協調之下,取得共識,最後來個精彩完美大結局,想不到這只是在講新婚不到一年的夫妻,因實際結婚生活不如預期,而在誘惑中找到屬於真正的自我情感?!
對於現在台灣的愛情價值觀還處於矛盾的階段,這劇情根本就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示範。結婚並非兒戲,既然在眾人面前發誓,許下眾生伴侶的承諾,就應該要勇於負責,而不是用婚前婚後所設想的情況不同做為爭吵的主要原因。
連承諾都無法實現,何來信用?
劇情:2 演技:8 節奏:5 詮釋意境:5 影迷感動度:5 = 整體分數:5.0
唯一的還有點安慰的是,四位主角長相都還算不錯,也有女主角嶄露身材的養眼畫面,對於學生時期所仰慕的Anna Faris,這次就感覺明顯胖了不少,臉上也出現了雙下巴,真是感嘆與06年《我的超人女友》時的差距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