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影影評」ALLEN -【心靈勇氣】影評 (Promised Land)

心靈勇氣:接受事實的勇氣
原文出處: MOVIE BOULEVARD
8


我們都缺乏的,不是挖掘真相的動力,而是接受事實的勇氣。


史提夫巴特勒(麥特戴蒙飾演)是全球天然氣開發公司的首席業務員,從小在農村長大,卻因為年輕時目睹農場的財務困窘而關閉,因此想透過天然氣的開發來幫助更多的農村居民,這天和他的搭擋蘇湯普遜(《變形金剛3》法蘭西斯麥朵曼飾演)被公司指派來到寧靜的麥金利小鎮,希望可以買入小鎮上的土地開採權,開發天然氣事業,史提夫也希望藉由購買開採權,可以讓百業待舉的麥金利小鎮帶來繁榮,但事情不是想像中的簡單,就在向當地人解釋開採工作時,鎮上一名資深教師法蘭克葉慈竟提出了令人難以反駁的質疑,同時也喚起了鎮上居民對於能源與土地永續發展的意識,在鎮民大會上大家決議要不要開發天然氣就交給公投來決定,這場公投也吸引來了環保人士到訪小鎮,環保人士達斯汀諾貝爾(約翰卡拉辛斯基飾演)帶來了驚人的真相四處遊說居民反對開發天然氣,小鎮居民能否辨認真相,抵禦大財團的入侵,保護土地,還是在能源與環保之間取得一個最佳的平衡點呢?


1


《心靈勇氣》(Promised Land, 2012)是《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1997)和《自由大道》(Milk, 2008)導演葛斯范桑(Gus Van Sant)的全新力作,這部電影導演找來了當初《心靈捕手》的男主角麥特戴蒙飾演男主角,同時也擔任了本片的編劇工作,這是他繼《心靈捕手》、《痞子逛沙漠》(Gerry, 2002)後第三度執筆編劇,和他一起完成劇本的約翰卡拉辛斯基(John Krasinski)曾經演過《鯨奇之旅》(Big Miracle, 2012),是編導演都能參與的才子,在《心靈勇氣》中則飾演和麥特戴蒙角力抗衡的角色,雖然整部電影都被麥特戴蒙的演技給支撐開來,但約翰卡拉辛斯基的光采並沒有被麥特戴蒙給掩蓋,他的加入反而造成了情節上的張力,讓持不同意見的兩派產生更明顯的對立和激辯。


2


電影用著一段又一段的對話構成,藉由這些對話及文字之間的省悟,去構築每個人在事件中的思考邏輯與成長,對於主角史提夫巴特勒而言,他的工作順利,甚至在剛到小鎮的時候就接獲了公司的升職消息,對於這份工作而言,除了是自己的經驗培養,養活自己的關鍵,在農村長大的他,目睹了農村因為時代的進步、經濟的蕭條而沒落,他更懂得運用這樣的機會去幫助跟他的家人一樣需要幫助的人,他很知道居民們要的是什麼,也因此這項工作對他而言是得心應手,直到他在這個新的小鎮遇到了三個阻力,一個想要從中獲利的鎮長,一個名校畢業具有高學歷、豐富經驗與智慧的資深教師,和一個趁亂攪局的環保人士,這三個阻力在電影中出現的順序經過了悉心的安排,讓主角從簡而難的去應對,同時也從淺入深的省思,當他開始接觸到了環保人士達斯汀帶來的驚人真相時,他不得不去正視開採天然氣可能帶來的危害,這是他在面對第二個阻力-資深教師時,沒有很認真對待,找個理由搪塞過去的問題,而在了解了真相之後,他能不能夠根據真相深思熟慮出一個最好的解決辦法,經過心理各項層面的交戰,懂得去捨棄些什麼,找到最重要的價值而去保護它,在觀賞電影的過程,麥特戴蒙內心戲的部分是重點之一。


3


至於他的搭擋-蘇,在生活中就代表著比較實際,但卻是那麼的現實而有點自私的人,對她而言,來到小鎮就是工作,工作不需要攜帶任何感情,她是個職業婦女,要撫養一個小孩,她只要顧好自身的工作責任範圍,結束工作就抽身走人,就像在電影中,她一直要麥特戴蒙換掉那雙舊鞋,因為她覺得人們應該對自己好一點,不要跟自己過意不去,也代表著一種不帶任何感情,物品壞了舊了就拋棄的性格,襯托到她和雜貨店老闆最後的結局,和漠然離開了這個小鎮,我們很能理解她的作法,也毫不意外。還有當她知道了他的搭擋最後的選擇,她是那麼有所感觸,甚至是默默的認同,但理性占據了她的思考,她選擇不去聽最後發生了什麼事默默離場,她需要這個工作,很現實,但很實際。這樣子的人是不是令人討厭?我想應該不是的,雖然感到有點難過,但這樣的人確實存在,當我們遇到了這些人也有一點難相處,但他們不過就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人生,帶給他們珍視的人同等溫暖順利的生活,他們並不是沒有接受事實而改變的勇氣,而是他們所著眼的是不同的領地,回到最初的出發點來看,他們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賺錢養活自己,並沒有錯。


4


電影的主軸並不是聚焦在對於能源開發、經濟和環保三個層面的衝突上,而是在面對這樣子的問題,每個人的辨識資訊的能力和權衡整個局面的思考,關注在人身上,更能讓整個主題更接近觀眾,在觀賞的過程中一同來思考,關鍵不在於你支不支持一個東西的運作開發,重點在於這個過程中,人心是怎麼相互影響、玩弄、對抗,最後在整個事件帶給你這麼多的資料,你該怎麼整理並做出選擇。在觀賞電影的過程,我一直想到了最近的幾些時事,第一個就是鬧得全國沸沸揚揚的核四興建與否,我想政治人物與商人們之間的互動關係,就像電影裡那間大公司的存在,他們怎麼樣的互動,其實我們從來都不了解,以後也可能都不會了解,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就像電影裡所演的一樣,他們會積極的想要看到他們所想看到的結果,用什麼手法,我們不得而知,唯一我們能做的就是廣泛的聽聞來自各界的訊息,因為每個人都有他各自的立場,就像電影裡有的人為了改善經濟狀況,選擇開發天然氣,有的人為了自己生長的土地和下一代,而選擇反對,在民主的社會中,這是我們需要接納的歧異,當然我們也不要受到別人的鼓舞和操弄,才能回到自己的立場做出對於自己最好的決定,而非盲從。我們不否認和能帶給我們的方便,但是小小的島嶼是否支撐得下第四座的核電廠,我們都該存疑,對於未來的生活,不管是經濟層面還是生活安全層面,我們都該做更多的考量和注意,最重要的是,這些關於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大事,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可以缺席和漠視。


5


第二件事情,是發生在我的家鄉台南,最近有一個鐵路地下化的案件吵得沸沸揚揚的,但個人覺得在地人似乎沒有多少人關注這件事情,就跟電影裡發生的情形很像,面對新東西的降臨,群眾就分成了兩邊,而兩方也都提出了質疑和訴求,也紛紛找出了證據來穩住陣腳,會提到這件事,其實只是想要透過自己一點點微薄的力量,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我不想對我所提的兩個例子做出太多我的意見,因為我不想去左右大家對於事件的想法,但是我要提到電影中的一個橋段,當鎮長和史提夫第一次在餐館見面的時候,鎮長所做的是拿了一些對於天然氣開發後的獲利來做為是對大公司威脅的武器,如果大家都不關注公共事件,很有可能就是少數人拿著公共的利益互相輸送,這並不是大家樂見的,不是嗎?


6


回歸到電影的層面好了,《心靈勇氣》雖然從頭到尾都是人物互相的對話,我也很不喜歡電影裡女主角的個性設定,女主角所開啟的愛情戲是一個很膚淺的設定(不過我倒很喜歡她帶著男主角體會了負責任的真諦),但是《心靈勇氣》的劇本核心是清楚的,他們清楚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樣的價值,藉由導演葛斯范桑對於人物之間對話的巧手安排,一段一段都是值得令人思考的現實體現,透過麥特戴蒙的細膩詮釋,法蘭西斯麥朵曼在片中具有智慧又幽默的點綴,我們所看到的不是一部沉重到令人喘不過氣的電影,而是一部會帶著我們一起思考,如同導師一般引領我們去面對問題,試著解決的電影,配合著丹尼葉夫曼帶著鄉村悠閒的配樂和幾首動聽的歌曲,輕鬆愜意卻又深獲啟示,踏出戲院回歸到了現實,我們彷若得到了一些力量,來面對我們社會所遭遇到的困境,當然,能不能擁有所謂面對真相的勇氣,端看我們每個人心裡對於價值的取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