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棄》(Won’t Back Down)- 愛是推動義舉的原始力量
原文出處: 雀雀看電影
有薇拉戴維絲(Viola Davis,【姊妹】)飾演不得志小學教師的《永不放棄》,一度讓我感覺是要進電影院看《姊妹2》。而看完《永不放棄》的關於薇拉戴維絲的第一個感想,的確也是「她表現地跟《姊妹》裡一樣(好)。」
《永不放棄》的敘事結構與電影《姊妹》非常相似,只是這個同樣是發生在美國、真實事件翻拍的電影,除了在時代背景有所不同之外,亦沒有《姊妹》裡頭那些華美的洋房、以及《姊妹》裡各個妝點地有如洋娃娃一般的貴婦角色。取而代之的,是和我們一樣穿著、生活的人物與背景。
《永不放棄》的起頭,是具有閱讀障礙的小朋友瑪亞在課堂上的鈍口卡喉,在老師的催促之下,瑪亞最終頹喪地吐出一句囁嚅:「I can't.」。身為瑪亞的母親,單親媽媽潔美(瑪姬賈倫荷飾演,Maggie Gyllenhaal,【黑暗騎士】)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小孩因為一個小小的閱讀障礙就被社會教育制度給遺棄,所以想盡辦法為女兒爭取好老師、好學校。可惜在既有的規範之下,潔美四處碰壁。
孩子被社會遺棄,輸在起跑點那種(讓人不舒服的)感覺,不只是讓大人錯愕、連人生才剛開始的小孩都瞬間沒有希望。潔美發現了隔壁班的老師諾娜和自己有一樣的需求,所以拉她為戰友、企圖一同推翻陳腐的亞當斯小學,就地重新開創一間能夠讓孩子順利學習的學校。
《永不放棄》的小女孩瑪亞(Emily Alyn Lind飾演)讓我聯想起《第一名的煩惱》的小女孩主角瑟西(Paula Galinelli Hertzog飾演),她們的演技是很寫實派的。
(左一:瑟西。中,右:瑪亞)
小孩子並沒有辦法懂得太複雜的大人鬥爭,受害了就怒吠、受惠了就雀躍,飾演女兒瑪亞的各種表現,把具有閱讀障礙但其實仍然算是正常小孩的樣貌詮釋地挫怒卻節制。那股幽閉之心中仍泛有純真的稚氣,連發脾氣都是正常小孩的樣子,除了說服了觀眾應該要把她當做正常的小孩子看待之外、也同時提醒著這個世界不該輕易放棄閱讀障礙小孩的教育用心。
除了動物之外就是小孩最難拍,可是,《永不放棄》的小女孩乃至於小男孩,他們的表演,恰如其份,因此讓《永不放棄》的故事顯得貼近真實。不過小孩子深深地刺傷母親的那段戲實在是很逼真哪,天下人母大概都要經歷過那一段無怨為小孩付出(即便小孩正在恨妳)的階段。
創辦新學校的基礎,是始於欲推翻奇爛無比的亞當斯小學。爛校長加上爛老師(請注意電影刻意有避開常態教育體制之下的職員與工會員工、僅將矛頭指向單一個校長與單一個老師甚至是單一個工會首領)又不願傾聽家長意見的教策陋習,是引爆潔美決定永不放棄開創新學校的原因。
身為教師工會的官員之一,老實說荷莉杭特(Holly Hunter)所飾演的工會代表伊芙琳在對主角所作的收買、賄賂的工作,功力也太差了。但這不也代表著她在職位上總是不甚踏實地作著自己不情願的種種事務?伊芙琳的父親曾經為了建立工會而流血流汗,而她從原本捍衛工會的一方、變成了中立、甚至背叛者。可能,是因為她終於懂得她應該要繼承的,並非父親用心血所推建的事業體、而是父親致力所要推崇的一種「爭取公平的信念」,那份革命精神。永不放棄的整個故事,因為有伊芙琳的存在與變化,讓我們對於美國精神裡的那一種絕不固守舊規,勇於追求正確的情操、以及隨時不忘重新定義公平正義的彈性心態,因此得以看得更清楚了。
(荷莉杭特在電影裡面的造型非常討喜,讓人討厭不起來啊~)
在很美國式的、感撼人心的結局過程之中,《永不放棄》的沒有交代尸位夙餐的老師和校長以及工會領袖的結局到底是怎樣了?但若真的還去交代爛校長和米蟲老師從此過得很慘那也未免太過矯情、又太過好萊塢了。(當然事實上或許是他們因為「受到工會保護」所以繼續危害人間……呃,不過這真的不是電影想要描述的雞肋部分)
創辦新學當然不能僅止於一個漂亮的句點,就算電影帥氣並有力地給了我們一個「hope」,但真正能夠改變自己小孩命運的,仍是家長,而非學校。
最近所看見的關於常態教育環境問題的電影,不論是《人間師格》或是《青鳥》等等,都把矛頭指向「何以國家再怎麼進步,卻仍沒有認真設計因材施教的環境?」的質疑,這些電影,每一部都擲地有聲。
只不過,究竟是誰會真的來正視這些迫切的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