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電癮娛樂,重要聯繫 | 合作提案 | 媒體邀約 請來信:movie@droupnir.com

「電癮娛樂」馬來魔- 【賽德克巴萊(上集)太陽旗】影評

【賽德克巴萊(上集)太陽旗】:壯烈影像詩
原文出處: 光影隨想
alt 
《海角七号》創造台灣電影奇蹟之後,導演魏德聖不惜傾家蕩產,也要拍出埋藏在他心裡的夢想:《賽德克巴萊》!據說籌募資金時,多次遭遇冷潮熱諷,沒人認為他會成功,但是這部電影是否回本?是否賣座?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他終於證明:他做到了!在這個艱困的環境裡面,一個創作者不屈不撓、排除萬難,甚至賭上身家,只為了實現一個夢,多麼美好的故事啊!在那些愚昧的政治人物把「愛台灣」當成操弄權謀的口號時,魏德聖透過電影來關注這片土地,呈現出來的是一種衝破逆境的草根情懷,那才是真正的台灣精神。
在原住民語言當中,「賽德克」的意思就是「人」,而「巴萊」的意思則是「真正的」,所以《賽德克巴萊》意思就是「真正的人」!這是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的自稱,也被魏德聖用來作為電影片名。
這部電影最厲害的地方,是除了日本演員之外,主要的台灣演員都是原住民血統,而且對白全程使用賽德克語,服裝與場景都看得出考證上的用心,可是既然是魏德聖的心血,有很多畫面當然捨不得剪掉,於是整部電影的總長度多達4.5小時,分成上下兩集上映,雖然有很多片段仍然顯得過於沉重而拖慢整體流暢度,但是兩集無論是連著看還是分開看,都不會有理解上的困難,魏德聖用實質上的成績,證明台灣電影可以同時具有質感,又可以讓觀眾輕易理解,那些自以為「看不懂的東西才是藝術」的導演真的可以退休了!
說到賽德克族,可說是台灣命運最坎坷的原住民族群,日據時代被日本人欺壓,後來甚至被併入泰雅族,經過長時間的「正名運動」,終於在2008年被承認是台灣原住民的第十四族。日據時代最驚天動地的「霧社事件」就是由他們所發起,當時他們被日軍控管,喪失自己的文化,於是「馬赫坡社」的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反抗,在1930年10月27日清晨,趁著霧社村舉行一年一度的聯合運動會時,埋伏在現場,在日本國旗「太陽旗」升起的時刻,大開殺戒,揮刀砍死在場所有的日本人,《賽德克巴萊》的上集《太陽旗》就是以這段故事做為主軸。
坦白說,魏德聖並不擅長拍攝大型動作戲,還好有暴力美學名導吳宇森擔任監製兼顧問,呈現出來的視覺成績雖然跟好萊塢同類型電影仍然差一大截,但是台灣幾乎從來沒有過格局這麼龐大的電影,堪稱一大創舉!一開場的溪流激戰,以及中後段的山林戰役,都拍得蕩氣迴腸,但是許多可以更悲壯的地方卻選擇刻意不煽情,整體看來仍然偏向保守,卻也更能宏觀的看待歷史。

即使戰爭的歷史已經離我們遠去,可是中國人的世界到目前為止,仍然對日本懷有敵意,大陸至今仍然走不出「南京大屠殺」的陰影,對日本有一種難以抹滅的仇視,可是被日本統治過五十年的台灣,對日本一向有一種愛恨糾結的矛盾情緒,《賽德克巴萊》取材自台灣原住民抗日的歷史事件,雖然打造出一句經典台詞:「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過程中也不斷強調砍頭殘殺的畫面,製造衝突感,可是在本質上,卻不打算過度強化歷史悲情,反而透過原住民的深情祈禱,以及豪邁中帶著柔情的歌舞場面,為這個悲壯的故事增添幾許詩意,於是這段血腥的歷史在魏德聖的鏡頭之下,已經不再只有憤怒,而增加了更多悲天憫人的胸懷。
在《賽德克巴萊》裡面,我們可以看出魏德聖非常用力的塞了一大堆他要講的東西來讓我們接收,但是也因為「太用力了」;想傳達的東西太多了,所以讓我們看得有點壓力,但是無論你看完以後是褒是貶,都已經不重要,因為這部電影對於國片所造成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好看」或者「不好看」的主觀評價,而是可以看成另外一種里程碑,證明在不被看好的環境底下,台灣電影不但作得到,而且還可以做出一番成績!
「電癮娛樂」馬來魔- 【賽德克巴萊(上集)太陽旗】影評